分享

传记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崩溃,这是一种身体破碎的感觉,是身心被击溃而瓦解的状态。每个人面对这种情况的反应,又各有不同。

如果用近几年流行的词,那就是反脆弱性或者自我迭代能力,总之是当一个人处于高压和挫败环境中的表现。

来说说历史人物,曹操和袁绍的对比。

曹操是一代枭雄,《三国演义》中对他有一段经典的描述。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在乌林小路上奔逃,刚淘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他突然放声大笑,他的谋士武将问,主公,我们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曹操回答说,我笑诸葛孔明和周瑜智谋不够,如果是我,我会在这个地方埋下一支兵马。话音刚落,一阵梆子响,赵云赵子龙冲了出来。

之后曹操还有两次大笑,一次引出张飞,一次引出关羽。

最后回到荆州,曹操彻底安全了,他却放声大哭,说,如果郭嘉郭奉孝在,绝对不会让我有这么大的失败。

《三国演义》有很多演义的成分,这次大哭也许是史实,而三次大笑则不是,但作者罗贯中用这样的笔墨,精彩地刻画出了曹操可怕的自我重组能力。

与此相反的例子是袁绍,如果说曹操的自我重组能力极其强悍,那袁绍就是一个典型的低重组能力的人。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的史实中,都显示了这样一个对比:自从官渡之战之后,强大的袁绍好像没有做对过一件事,而弱小的曹操却总能在危急中把握关键机会,反败为胜。

这是因为在高压之下,自我重组能力弱的袁绍,只能接受维护自恋的好消息,而曹操则相反,他能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还能听得进去破坏自恋的真实坏消息。

如此一来,袁绍就会活在自欺欺人的阿谀奉承中,而曹操则一直活在真相之中,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另外,这也是一种自我力量强弱的体现,有些人有汹涌澎湃的力量,如果可以很好地驯服和驾驭,那就将在关键的时刻,爆发出洪荒之力。

比如傅园慧那股泥石流一般的东西,就是她的自我力量,这股力量将让她拥有不凡的人生。

人人都害怕破碎,而生活总会给你重击,于是很多人受伤之后会倾向于保全,不愿再尝试,不敢再体验。

但如果没有破碎过,没有伤害过,做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生命,未免太过苍白。

比如中国式好人,或许墓志铭上会写:这是一个好人,一辈子没伤害过任何人,他干枯至死。

而真正活过的人,应该如《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一样,墓志铭上写着: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活过,写过,爱过。

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中,我们选择自己的活法,也在书写自己的传记。

再来一句最喜欢的台词:什么都不能放弃,就什么都改变不了。如果想要凌驾在怪物之上,或许连人性都要放弃。

最近对此深有体会,送给你,送给我自己。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