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就是纸老虎,你只要能看到它,它就无法伤害你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这个世界残酷,又温暖。

主动的学习,是一种觉醒。

这周的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知识结构及层次的概念,并粗略地将其分为观念、系统和应用三个层次。

我们讨论了求知三步法,着重应用了观念层知识中一个最基础的方面:哲学中的逻辑学。

这些概念一定程度上是跟有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相关联。

认知科学研究何为认知,认知有何用途以及它如何工作,研究信息如何表现为感觉、语言、注意、推理和情感。

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也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部分。

美国著名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达玛西奥在研究意识时发出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比知道如何知道更困难的事情呢?正因为我们有意识,才使我们能够,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对意识提出疑问,还有什么比认识到这一点更让人惊异和迷乱的呢?”

“知道如何知道”——这正是认知科学的根本任务。

纯理性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理解“真相、观念和语言”的层次和联系,并使用概念根源和灰度的工具,在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来创建一个成长型的自己。

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些道理。

不过,人类远非纯理性的动物,我们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自己想象。

所以今天我们就跑跑题,来谈谈情绪控制。

很多时候我会收到这样的问题: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化解的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正面回应,另一个是暂时回避(注意,是暂时)。

1

化解不开心之“正面回应”

我的经验是,正面回应很痛苦,但是最高效。

用在情绪控制方面的正面回应也很简单,那就是觉察-顺导-收心。

你需要有一个超出情绪的元认知,在情绪来的时候觉察到自己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觉察之后千万不要强行关闭,而是继续观察。

看看这次的情绪可以把自己带到什么地方,看看这样的情绪来自于哪里,在过程中对其进行剖析。

情绪是需要调用能量来维持的,我们可以观察它并顺势利导让它显露出来。

这就像是一种侦查活动,有时候你发现了犯罪分子但并不宜马上逮捕,因为让他自由活动是发现大本营的良好线索。

所以正如侦查活动总要收网一样,在一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收回。

最好的收网时机当然是达到目的(发现根源)时,因为这时候其实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消减,我们的理性已经觉醒,而对根源的分析也有利于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这样做是让我们接受和承认自己在一定范围内的失控,从而增强真正的自我掌控。

大部分情绪是来自于人对周边事物产生失控的感觉,而这样的事情肯定随时会发生,毕竟谁也不是宇宙中心。

通过控制自我来一定程度上控制环境变化,这是大家可以不断修炼的一项技能。

2

化解不开心之“暂时回避”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可以直接正面回应,那么就需要第二种策略,暂时回避。

为什么要强调暂时呢?因为人类太善于遗忘和逃避痛苦,很多时候暂时回避就变成了永远不解决。

也许你会说,那不是正好吗,我们就是很随性啊,干嘛总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这句话要分情况。

太多的所谓洒脱其实是逃避现实伪装成的。

判断的依据是:你是否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同样的情绪当中,你是否貌似回避了却一整天都精神不振甚至一周都心情灰暗?

如果是这样,那这种回避就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总有一天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哈,言重了,不过确实它带来的隐性困扰会让你损失更大。

因此第二种策略是暂时回避,其实还是在强调一种自我觉察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且胜在自我掌控。

你可以暂时用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暂时忘却,但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调出这个情绪,让自己感受它、体会它,并顺着它找到根源。

情绪就是纸老虎,你只要能看到它,它就无法伤害你。

回到知识结构我先做一些小剧透:除了形成观念的哲学、科学、文学,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科会提供给我们很好的思维框架。

比如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这些学科都有非常多有意思又实用的知识,更别提应用层面那些实用的贴近生活的小套路了。

之所以花很多时间来讨论逻辑又跑题谈论了情绪控制,是因为这些是最基本的认知,是我们形成所谓“元认知”的基础。

我会很乐意分享这些学科领域好玩的东西,也欢迎大家在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你希望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是的,我们是理性人,也是感性人。

而主动的学习,是一种觉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