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高参88 2021-07-31

本篇要目:

***************************************

861.太原大关帝庙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862.太原清真寺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863.太原纯阳宫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864.前斧柯悬泉寺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

865.藏山祠

明至清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866.灵空山圣寿寺

明至清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

867.西青北大禹庙

明至清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868.陈廷敬故居

明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869.运城关王庙

明至清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870.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明至清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

861.太原大关帝庙

太原600余年大关帝庙“重生”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太原大关帝庙位于山西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4.5米,东西宽 40余米,占地面积约 3380平方米。据 《阳曲县志》记载,明代时太原府城内有二十七座关帝庙,此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一座,故称大关帝庙。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多为清代所建。山门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庙内两侧分别为碑廊、厢房、围楼及东西别院等,共有建筑十一座。。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进入山门,与其紧连的是一座高约0.4米的戏台。戏台坐南朝北,面向主殿崇宁殿,而山门与戏台的连接入口处,也被巧妙的设计成了戏台“将入相出”的演员出入口。走过戏台,便是一进院(也称南院),该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是奉祀关羽的主殿崇宁殿,创建于金元年间。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帝君,故称崇宁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式的殿顶,全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横匾:精忠贯日 。  竖匾:神勇   乾隆题。前柱行楷對聯:前無古後無今繼關裏鐘靈大哉興漢家日月  畏其威懷其德自解梁毓秀巍乎壯故國山河。

主殿崇宁殿内神龛中塑有头戴冕旒、身着帝王装的关羽坐像,体型敦实、目光严峻、仪态矜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第二进院落,主殿为“春秋楼”。春秋楼创建于金元年间,现存为明代建筑。因关羽喜读《春秋》而得名。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方形,重檐歇山顶筒板瓦覆盖,琉璃瓦剪边。上下层前檐均设廊。一层供奉关帝戎装像,二层塑关羽夜读《春秋》像。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俯瞰崇宁殿的后身,“乾坤正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这是后院“春秋楼”的西配殿,二层匾额:至聖大勇

      二层廊柱对联:英雄幾見稱夫子   豪傑如斯乃聖人

      一层中间廊柱对联:紫雲盤旋劍影斜飛江海震    紅霧繚繞刀芒高插斗牛清

      一层边柱对联:至誠之動孚及豚魚雖阿瞞莫敢不服   大義所歸堅如金石惟使君乃得而臣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这是后院的东配殿。二层匾额:德威昭佑

      二层廊柱对联:丹心自比午日炯    浩氣常在宇宙間

      一层中间廊柱对联:義氣千霄近指白雲開覺路   威聲走海遙憑赤手換洪流

      一层边柱对联:浩氣丹心萬古忠誠昭日月  佑國福民千秋俎豆永山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太原大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2.太原清真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太原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解放路48号。坐西朝东,二进院落布局,东西52.52米,南北 40.4米,占地面积2121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其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历代均有修缮,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寺院沿中轴线建有山门、省心楼、讲经堂和礼拜殿,轴线两侧为阿訇室、沐浴室、南北碑亭及牌楼。省心楼高两层,面宽进深各一间,四周回廊,歇山顶,上檐斗栱五踩双昂,下檐斗栱为三踩单翘。碑亭位于省心楼南北两侧,南亭立清同治七年碑一通,北亭立清康熙三十三年碑一通。礼拜殿位于轴线西端,高10米,面宽五间,用勾连搭方式将一个卷棚和两个硬山屋顶组织在一起,殿内装饰富有浓厚的阿拉伯风格,凡拱门、圆柱均沥粉贴金彩绘。牌楼位于礼拜殿西墙南侧,是寺院原入口,是研究该院落布局演变的重要遗存。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省心楼是教民忏悔之地,高两层,面宽进深各一间,四周回廊,歇山顶,上檐斗栱五踩双昂,下檐斗栱为三踩单翘。楼底木柱四周环绕,全部向内倾斜。省心楼内有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题匾:“声闻不及情”,字体为草书,行笔流利,转折勾挑清晰,映带自然顺遂。这块匾为清代阳曲县回民鉴藏家李希所制。李希曾精选家藏钟繇、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傅山、郑板桥等历代名家书法墨迹,于咸丰年间刻之于石,名为《崇德庐帖》。后在抗日战争中遗失了一部分石刻。新中国建立后,李希的后人把剩余石刻捐赠给了国家。当时省文管会把石刻都镶嵌入文瀛公园长廊内,供书法爱好者鉴赏。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北亭石碑立于清康熙十三年(1694年),碑面刻文为康熙皇帝的诏谕。南亭石碑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正面镌刻明代洪武皇帝对回教的百字御赞文,背面刻有北宋黄庭坚、元代赵孟、清代傅山、刘墉等名家的题词题名。寺内还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匾额,为李桂芳、刘墉、王觉民、郑燮、傅山、方孝孺、邵雍、金国正、田世兴等达官显贵、名流学者所题,笔锋迥异,各具风韵。清真寺内众多的名家书法作品,是华夏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也是明清之际太原回汉文化和谐交流的实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穿过防火墙,就是第二进院落。迎面是古朴恢宏的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由于麦加在太原的西方,所以清真寺内的礼拜殿坐西朝东。大殿高10米,面宽五间,用勾连搭方式将一个卷棚和两个硬山屋顶组织在一起。所谓“勾连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这种建筑结构的优势在于当人多殿内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搭,将大殿扩充增大。这样一来,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具有了极大的灵活性,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所独具而国内其他古建筑所没有的。大殿为砖木结构建筑,殿内柱、梁、檩所雕刻的纹式,圆形阿拉伯文与散状中国花卉图案相结合,挖槽叠楞与镂空雕刻手法相融合,文字雕刻与花卉雕刻相叠加,均彩绘沥粉贴金,雕刻手法、样式丰富多彩,整个大殿华丽典雅。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讲经堂是宣讲《古兰经》和传教的场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太原清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3.太原纯阳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太原纯阳宫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宫址坐北向南,现存五进院落,南北长170.63米,东、西平均宽58.83米,占地面积10,038平方米。 纯阳宫总计殿堂70余间,类型众多、布局严谨,沿中轴线自南而北现存建筑依次为宫门、吕祖殿、九窑十八洞、回廊亭、玉皇阁。宫门建于明代,三道门洞,面宽9.74米,进深3.26米,砖券仿木构硬山顶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吕祖殿位于宫内中部,建于明末,是宫内的主殿,面宽10.65米,进深8.12米,歇山顶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九宫八卦院,底层平面为抹角方形,八面均为砖券窑洞,是按照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方位建造。洞顶四面建楼,四角建九角攒尖亭,楼亭之间以围廊相通,砖劵窑洞的二层上有四楼、四亭与院中心的“方形三间两层亭”组合成九星形式。其整体布局与天上九星、地下八卦壮观形式密切相关。真可谓是“殿阁巍巍,按天上之九星而罗列,道院森森,照地下之八卦而排成。”该院可以说是这座道教建筑群的精华所在。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回廊亭为二层建筑,一层是平面方形建筑,二层是平面扇形八角攒尖亭,名曰“方形三间两层亭”,有飞桥与北楼相连,整个院落的楼亭之间以走廊互通,回廊四通八达,沿廊巡游,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琼楼仙阁,飘然于人间仙境。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巍阁(玉皇阁),清代嘉庆年间,道士高炼昌主持修建。巍阁为单檐歇山顶,进深一间,东西互相对称。巍阁是纯阳宫内的最高建筑,登阁环眺,市中心的风光历历在目。《山西通志》载:“最高处,名曰小天台,登其巅,可览太原全景,朔望日香火之盛,全省首屈一指。”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太原纯阳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4.前斧柯悬泉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前斧柯悬泉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西凌井乡前斧柯村南约5千米官山山腰。建筑依崖壁而建,总长150余米,原为明朝晋王府的家庙,后改为寺院,现存建筑占地面积 241平方米。前斧柯悬泉寺因崖而建,布局别具特色,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塑像,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悬泉寺自西向东依次为山门、钟鼓楼、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三圣殿、观音堂、七佛洞、龙王殿等,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伽蓝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檐下三踩单翘斗栱。
其中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及七佛洞为明清遗构,其余为后期增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地藏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三圣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观音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七佛洞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龙王殿 最东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前斧柯悬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5.藏山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藏山祠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城北18千米处的藏山。藏山祠因春秋时期程婴于此藏匿赵氏孤儿而得名,藏山祠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院落依地势展开布局,坐北朝南,祠址向南,依山建造。建筑分布于三层递高的平台上,祠前为明代“藏孤胜境”牌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藏山祠主要建筑设置于中路,分两进,由南至北依次为影壁、牌坊、山门、正殿、献殿、寝殿,两侧分别是钟鼓楼、画廊、厢房、耳殿等附属建筑。牌坊为四柱三楼,歇山屋顶灰瓦屋面,檐下十一踩五昂斗栱,清嘉庆年间重修。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布瓦琉璃剪边屋面,檐下斗栱为一斗二升出龙头。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布瓦顶,前檐两角柱身收分明显,柱头卷刹显著。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牌坊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山门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山门、
两侧分别是钟鼓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献殿、正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布瓦琉璃剪边屋面,檐下斗栱为一斗二升出龙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相传为春秋时期晋程婴、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赵武之处。因赵武谥号赵文子,亦称“文子祠”。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神泉里藏山神庙记》碑载推断,最晚为金大定十二年(1172)。现存建筑除寝宫为元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明、清两代重修增建。全祠30多处亭台楼阁,依地势而建,鳞次栉比,别具风韵。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总圣悬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总圣悬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先祖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藏山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6.灵空山圣寿寺

灵空山圣寿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灵空山圣寿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灵空山镇灵空山中。坐北向南,五路院落一字排开,各有山门而又互相贯通。据寺内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始名圣寿寺,现存建筑基本为明清遗构。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圣寿寺五路院落自西至东分别是罗汉院、窑楼院、中院、关公院、僧房院,院后崖壁上有唐末开凿的净身窑,附近有建于明代的峦桥和仙桥。中院大殿面宽五间,硬山琉璃瓦顶,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看面抹斜。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灵空山圣寿寺布局灵活,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寺内宗教文化内涵多样,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东西山门各在砖壁之上用阴刻手法凿有一联“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和“山鸟不知名利客,野花犹献庙堂香”。其中东侧山门一联,巧用仿金文与象形文编撰而成,字体形象、古朴、严谨、典雅。无数游客驻足欣赏中,常有些捉摸不透或顿然开悟之快;西侧山门砖壁之上一联则以流畅的行书刻就,意境优美,笔迹干练洒脱,焕发出一种灵秀欢快的气氛。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东西厢房,用砖磨在山墙上凿出“有感”、“有应”二字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关圣殿也称为伽蓝殿,奉关公、关平、周仓。佛教中,将关公奉为伽蓝菩萨,属佛国护法菩萨。清代时,关公曾被尊为“关圣大帝”,民间又将关公的忠义精神引伸为商业的诚信精神。所以尊奉关公为“武财神”。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关圣殿二侧是关圣殿山门,形似正殿东西厢房,还有观音殿也是如此,各对山门,独出心裁的构思将一个小小的“有”字安排在繁体字的“感应”二字之中,并极其对称和谐。有的人甚至将此字拆为“心诚有感”和“有心则应”也不显牵强附会之感。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文殊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净身窑是先师菩萨圆寂坐化之所,此窑凿于唐末时期,据今1100余年。工匠是古县金堆村古时的一位老石匠,半崖之间的这所石窑与下界通过一架木梯联通,梯高十六米,三十二阶,为“三晋第一木梯”。窑内原曾供有先师菩萨的“包骨肉身像”,可惜毁于十年浩劫的“破四旧”运动中,现供养有“先师太子泥身彩像”。内壁依旧保存有宋代大中祥符三年间的摩崖石刻六区,距今九百八十余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峦桥是我国北方极为罕见的明代古桥珍品,古代工匠聪明智慧的结晶,峦桥之所以取名“峦桥”是因为座落于山峦之中,又飞架于山峦之上的缘故。它长十七米,宽四米,飞檐挑角、丹柱画廊、造型优美,结构科学、美观耐久,横跨南北天壑。桥下溪流涓涓东去,青石平滑若冰,步步奇观,给人一种步入蓬莱仙境之感,甚是绝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灵空山圣寿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7.西青北大禹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0.1米,南北 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大禹庙沿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献殿、正殿,两侧有夹屋、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山门开于戏楼下方,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当心间拱形砖券门洞,门楣之上嵌匾额“万世永赖”。屋顶为硬山顶,所不同的是两条垂脊末端向斜上方挑起,具有了一丝灵动的气息,有些江南地区屋顶的味道。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倒座戏台建于山门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檐下斗拱三踩单翘,云形横拱,当心间施平身科二朵,次间一朵。柱间阑额、雀替用浮雕和高浮雕的手法雕刻出云纹、回纹、花卉等图案。梁架结构四架梁压后单步梁用三柱,当心间采用移柱造。戏台用方形抹角石柱和粗大梁木支撑,梁头雕虎头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顶。檐下斗拱斗口跳,梁头直接座于大斗之上,每间施平身科一朵。雀替制成垂柱,用横拱串于檐柱,两侧拱拱头承额枋。柱础青石质,上层为鼓形,下层为须弥座。梁架结构四架梁通搭前后檐用两柱。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檐插廊,单檐硬山顶,明次间施隔扇门四扇。斗栱在清代维修时已变更,五踩双下昂,平身科每间一攒,当心间耍头制成龙首形,与两下昂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冲天欲飞的苍龙,梁架结构为四架梁前檐抱头梁,通檐用三柱。梁架斗拱彩画完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西青北大禹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8.陈廷敬故居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陈廷敬故居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建于明宣德四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429~1714年)之间。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依山就势而筑,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另有花园及陈廷敬墓地等附属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陈廷敬故居内城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71.5米,南北长 161.75米,设五道城门。城东筑五层 125间藏兵洞,城北中部建一高大堡楼名曰河山楼,长11.32米,宽8米,高33.3米,分七层,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暗道,备有磨碾生活设施,是皇城最早的标志性建筑。外城紧依内城西城墙而筑,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一年(1702年) 之间,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宽 106米,南北长 100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125间藏兵洞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高大堡楼名曰河山楼,长 11.32米,宽8米,高33.3米,分七层,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暗道,备有磨碾生活设施,是皇城最早的标志性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外城有四门,西门为主大门,上设城楼。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邸,又名大学士第,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陈氏宗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陈廷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直至成为一代名相,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陈氏家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败落,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南书院——陈家后人读书的地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陈廷敬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9.运城关王庙

运城关王庙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中城街道红旗西街 61号。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创建于元代,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山门、献殿、正殿,为明清遗构。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运城关王庙沿轴线西面为山门,台基高 1.2米,面积7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前后檐下施雕龙石柱八根,在前檐明柱上有明正德四年(1509年)石刻题记。前檐为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后檐为五踩重翘斗栱。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献殿面积242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两椽,单檐卷棚硬山顶,前后檐下无墙,于台基边沿设石栏杆,明间设台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前檐为五踩单翘单昂斗栱,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正殿为五踩重翘斗栱,殿内神龛之小木作斗栱甚为精美,脊檩下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重修题记。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运城关王庙保存有北宋宋徽宗赵佶撰文书写的“大观圣作之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碑亭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运城关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70.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池神庙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南城街道解放南路南端。坐北朝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5米,分布面积 216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据地形建在一个30度的斜坡上,背靠卧云岗,俯瞰盐池。池神庙是自唐以来为供奉盐神而建的庙宇,历代多有维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偏院位于西大殿之西侧,坐西朝东,现存南房、西房、北房,皆单檐硬山顶,为清代遗构,原为道士居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池神庙建在盐湖北岸卧云岗上,是我国唯一一座池神庙,2013年晋升为国保。海光楼坐落在池神庙中轴最南端,建于元延祐年间。海光楼建于高台之上,是池神庙的山门。海光楼前原有歌熏楼、舜帝弹琴处牌楼和地宝天成牌楼,处于施工状态的池神庙这类遗物已无踪影。明代监察御史余光巡按河东,登海光楼作《海光楼赋》。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池神庙三大殿并行一字排列的布局,为现存不多的的建筑实例,盐池禁墙始建年代早、规模大,与池神庙同时保存下来,属不可多得的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戏台、西厢房和偏院等古建筑,另有唐至清碑刻四十多通。三大殿位于庙最北端,呈一字形东西排列,皆为面宽进深三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建筑;下檐三踩单昂斗栱,上檐五踩双昂斗栱,耍头均作麻叶形;三殿柱头皆有明式卷杀,殿前月台宽阔,并设石栏杆和踏跺石阶供上下。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西殿为风洞之神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中殿为盐池之神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东殿为太阳之神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戏台位于三大殿南面,坐南朝北,面宽七间,进深四椽,单檐卷棚顶。台基中部设拱券供穿行。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7)

2013年3月,池神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