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高参88 2021-07-31

本篇要目:

********************************

901.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清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

902.乔寺碑楼

清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

903.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清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904.府城关帝庙

清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

905.冠山书院

清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906.大同观音堂

清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

907.介休源神庙

清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

908.南政隆福寺

清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909.闫景李家大院

清至民国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910.准格尔召

明                     内蒙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

901.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南樊石牌坊及碑亭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且原汁原味文物原始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 12米,宽8.50米。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两侧的石台基各长 4.63米,宽2.23米,高 1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牌坊上雕 “圣旨”和 “旌表” 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等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牌坊右侧附设碑亭一座,坐东向西,南北长5.58米,东西宽 2.5米,总面积约 18平方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仿木构,全青石砌造,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屋脊、瓦垄、斗栱、阑额、雀替等部位饰以各种浮雕图案,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内有石碑 15通,亦有各式图案装饰,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南樊石牌坊及碑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2.乔寺碑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乔寺碑楼位于绛县横水镇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乔寺碑楼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面宽六间,单檐歇山顶,檐下饰砖雕仿木斗栱。石砌台基长 17米,宽 2.60米,高1.50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楼身高约 15米,正面设五碑室立七通碑,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楼体上部四面亦饰有各种砖雕勾栏、窗缕、垂花,构图考究,线条细密,雕工精美。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乔寺碑楼集建筑、砖雕、石雕、书法艺术于一体,保存状况良好,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
乔寺碑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3.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位于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口道路两旁。牌坊坐北朝南,是清光绪年间,为清盐提举仇嘉谟之母孙宜人所建。旁有仇氏碑亭5座,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牌坊为石质,六柱五门式,三重檐歇山顶,高约 15米,立柱建在长 3.16,宽 2.58,高1.5米的块石垒砌的两个石台基上。两平柱间为大路,侧立柱每边各两根,与平柱组合,使两侧各构成两道扇面门。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石枋浮雕人物故事,左右浮雕花草图案。平板枋与左右扇面门的石柱皆刻额题、对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碑亭分布于村口长约 130米的道路两旁,路东2座,自北至南为仇毓镜神道碑亭和仇氏三兄弟德行碑亭。路西3座,自北至南为仇氏五碑碑亭,赵太君德寿碑亭和薛太君节孝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碑亭均为石质,建于块石垒砌台基上,除仇毓镜神道碑亭为十字歇山顶外,余均为单檐歇山顶。碑亭正侧面均浮雕装饰图案和镂刻颂扬主人的对联、石匾额等,保存较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造型优美,雕刻精致,装饰考究,同时碑刻多,内容集中,具有较高的史学和艺术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4.府城关帝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府城关帝庙位于府城关帝庙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中。坐北朝南,四进院落布局,南北长 154.08米,东西宽 28.53米,占地面积4395.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重修。府城关帝庙轴线之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戏台、关帝殿、三义殿,西侧建筑有廊庑、钟鼓楼、僧楼,均为清代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一进山门(倒座戏台)、牌楼,为修复时在原址上复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明间辟板门为山门,同时也上部倒座戏台的过道。门两侧石雕蹲狮蹲于方形基座之上,头部略向内倾,瞪目张口,毛发卷曲,憨态可掬。东西两侧各开掖门,门两侧门当雕刻手法细腻,上下四部分组成,上部为卧狮,其下为圆形抱鼓石,两面雕刻戏曲人物,再下为仰莲,最底部为方形基座,基座三面雕飞龙、苍鹭等图案。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二进山门(倒座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前檐插廊深一椽,绿色琉璃瓦布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正脊、垂脊装饰孔雀蓝脊兽、吻兽。檐下斗拱五踩双昂,耍头制成龙首形,平身科每间一攒,出翼形斜拱,如凤凰栖于檐下而展翅欲飞。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雀替制成相对的龙首,下雕苍鹭,龙首承托大额枋,运用透雕的手法雕飞龙、祥云和缠枝花草。方形抹角石质檐柱,柱础为仰莲台与几凳形的组合,上部为三层仰莲,下部为束腰几凳,束腰处壶门,壶门内采用圆雕的手法雕飞禽、走兽图案。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关帝殿,台基高1.3米,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建筑面积125.8平方米,单檐悬山顶,九架前廊式建筑,斗栱五踩重昂。殿前的四根石柱高约为6米,每根柱上缠绕着两条飞龙,头、身、爪、尾雕刻的比例精当,鳞片突显,须发飘飞,眼睁口张,身尾甩动,其间配以仙人、祥云等图案,虽环于柱上但展现的却是翻江倒海、大浪滔天的场景。柱头木雕龙型雀替,柱础为完整石料雕琢的石狮。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三义殿,面阔三间,前有廊。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架前廊式建筑,五踩双翘出斜栱。内檐两山绘有壁画。

大殿里面供奉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人。三义殿东西还有耳殿。三义殿前廊有四根人物柱。这四根通体都是人物造型的人物柱,不同于关帝殿的廊柱,可谓是另外一种风格。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每根柱上都雕有人物故事。由东向西分别是“拜寿图”、“瓦岗群雄”、“封神英雄榜”和“九世同堂”,完全是不断被演绎的关帝文化:“富贵忠勇,仁寿智孝”的立体展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府城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5.冠山书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冠山书院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后沟村。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至顺年间左丞相吕思诚重修并扩建,明、清屡有重修。书院依山而建,由资福寺、崇古书院、吕祖文昌阁、夫子洞组成。夫子洞为明代所建,其余三组均为清代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资福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 1470平方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建筑形制为清代风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正殿,两侧为钟鼓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崇古书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崇古书院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 737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便门、南房、正房,两侧为厢房。正房为砖砌窑洞5孔,深6米,单檐硬山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正房为砖砌窑洞5孔,深6米,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厢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吕祖文昌阁坐东朝西,分上下两层,上层文昌阁,面宽一间,单檐硬山顶,下层吕祖洞,为砖砌窑洞,洞深 4米,洞内高 3米,宽2米。夫子洞现存 3窟,明嘉靖五年(1526年) 开凿。主窟坐北朝南,窟门拱拳形,高 1.28米,宽0.68米。窟平面呈方形,高2.04米,宽 2.1米,深 2米,平顶。北壁设坛基,上雕石像3尊。主尊为孔子,两侧是颜子、曾子,东壁嵌新修夫子洞记石碣一方,高1米,宽 0.6米,明嘉靖六年(1527年)立。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上层文昌阁,面宽一间,单檐硬山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
冠山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6.大同观音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大同观音堂位于大同观音堂大同市南郊区马军营乡小站村西北约1.3千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宽 39.6米,南北长58.3米,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始建于辽重熙六年(1037年),后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其后屡有修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大同观音堂沿中轴线建有戏台、腰门、观音殿、三真殿,两侧建钟楼、鼓楼、碑亭和山门等。观音殿面阔三间,前出抱厦,殿内保存有辽代塑像及清代壁画。三真殿楼高两层,一层为三孔窑洞,上部饰以砖雕仿木斗栱,二层建面宽三间双坡硬山顶建筑,两侧带耳殿。山门位于寺庙东南角,对面有琉璃三龙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楼门额:观音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东角钟楼,西角鼓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高台东西佛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南城台上戏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观音殿前出抱厦。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观音殿面阔三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观音殿侧面,看出前有献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后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大同观音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7.介休源神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介休源神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东南狐歧山麓,因源泉而建,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北宋、元两次重建,明、清屡有重修,1989年亦进行过维修。庙宇坐东南朝西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623平方米。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二进院西南建有跨院,院内东南为娘娘殿,多为清代建筑。牌楼二柱单楼式,五踩双昂斗栱,单檐歇山琉璃瓦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山门,门额上悬挂着“源神庙”的匾额。登上数十级台阶进山门,有三开间,穿过中间券门,往上走可进一小院,正东面为源神庙正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与大殿遥遥相对的是建在三孔窑洞之上的戏台及两旁的钟鼓二楼。戏台又名“鸣玉楼”,卷棚顶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钟鼓二楼为六角攒尖顶结构,下有窑洞中间的一孔为通道,左右各二孔窑洞为“云房”。清乾隆年间介休文化名士宋廷魁,曾在此著书作画,现存“云卧”匾额为其真迹。整座戏楼气魄雄伟,雍荣华贵,富丽堂皇。庙院设计,精巧别致,雕梁画栋,重檐转角,处处显示着古代工匠们杰出的艺术想象和深厚的艺术创造功底。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正殿建在高1.35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出廊,三踩单昂斗栱,阑额下雀替镂雕及殿前的围栏石刻可谓精雕细刻,赏心悦目。庙内存北宋至道二年(997年)《源神碑记》、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源神庙乐楼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源神庙记》 等维修碑 22通,经幢1座,碣5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正殿二侧是东西配殿,存放列年碑文。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介休源神庙建筑格局较为完整,并保存有北宋以来的维修碑,具有较重要的建筑史学研究价值,《源神碑记》碑文为研究古代水利、陶瓷生产水平提供了史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介休源神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8.南政隆福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南政隆福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北。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占地面积2954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影壁、山门、护法殿、大佛殿台基及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禅房、配殿、耳殿等。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间为门道,次、梢间纵向有隔墙,墙前塑像,墙上绘四大天王像。充当了天王殿功能。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山门内侧原来供奉四大天王塑像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护法殿为清末增建,正对山门当心间,使视线不能通视,起挡煞的作用,但在空间布局上极其多余,一间见方,悬山顶,中分南北两殿,南殿供关羽,北殿供韦驮。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弥陀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悬匾一方题“西方三圣”,斗栱五踩双下昂计心造,昂为如意式,耍头由单步梁出头砍作蚂蚱头,柱间施两道大额枋,之间为透雕吉祥花鸟图案,明间雀替运用圆雕和高浮雕的手法雕二龙戏珠图案。梁架结构为五架梁对前单步梁用四柱。殿内佛坛之上塑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两厢各建有配殿五间,硬山顶,分别为弥勒殿和无畏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无畏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正殿位于二进院,系宫殿式建筑,精工雕饰,翘角飞檐,气势壮观。脊顶嵌瓷“双龙朝火宝”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前檐插廊。灰筒板瓦布顶,用孔雀蓝琉璃瓦勾勒出三个开光,在开光中用黄色琉璃瓦拼出“隆福寺”。斗栱五踩双下昂计心造,昂为如意式,明间、稍间施平身科两朵,形制同柱头科,次间施平身科一朵,出象鼻状斜昂。明间施盘龙柱,龙头高昂盘为雀替,呈二龙戏珠图案,构思巧妙。次间、稍间施骑马雀替,透雕祥花瑞草等图案,其上施两层或三层额板,透雕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图案,极富民俗情趣,喜气洋洋。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隆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9.闫景李家大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闫景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闫景村。距万荣旱泉塔南9.6公里。景李家大院作为近代晋商发迹史的实物例证,其建筑风格、院落布局既富有地方传统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存院落11组,房屋146间。李家大院(河东民俗博物馆)、万荣笑话博览园两大景区共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李家大院老院建筑的砖、木、石“三雕”以及彩绘和铁艺,工艺精湛,内容题材涵括名人轶事、文学作品、戏剧唱本、宗教神话、风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等。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闫景李家大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10.准格尔召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准格尔召,藏语名为甘丹夏珠达尔杰林寺,蒙语名为额尔德尼宝利图苏莫,明朝赐名秘宝寺,清政府赐名为宝堂寺。因其坐落于准格尔旗西部,当地人俗称“西召”。准格尔召是鄂尔多斯现存最大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建筑群,准格尔召史建于明朝天启二年,也就是公元1622年,次年主体建筑经堂佛殿竣工,历经380余年的不断扩建修缮,规模逐渐扩大,以其规模宏大做工精巧的寺庙殿堂,美轮美奂彩绘雕塑;神秘多姿的佛事活动和至圣至洁的舍利塔而名扬大漠南北,长城内外。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准格尔召原有独立殿堂36座,虽然现仅存大独殿、观音殿、舍利独宫、五道庙、千佛殿、六臂护法殿、大常署、二常署、佛爷商、诺颜商等十处,依然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此外另有白塔一处,黄绿琉璃瓦的大殿与白塔,相互辉映,栩栩生辉。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长寿佛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准格尔召观音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四大天王殿这尊弥勒佛塑像是我国民间有很大影响的“大肚弥勒佛”,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说的就是他了。在正统佛法中他不是弥勒真身,传说是弥勒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布袋和尚契此。恢复建设于2013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准格尔召白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大独宫,是准格尔召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美的蒙汉藏式建筑,此外院落分为三个部分,前部为喇嘛念经求法之所,也就是经堂。经堂的装饰金碧辉煌,有唐卡百余幅,堂内立柱均用上等挂毯包裹,活佛座、大喇嘛座、僧管座、讲经座、听经座井然有序各司其位庄严神圣。经堂的北墙处一字排列着十八尊菩萨护法神像,使经堂更加神秘肃穆。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1)
2013年3月,准格尔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