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金色年华554 2021-07-31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姓名:李隆基

生卒时间:685年—762年,享年77岁

在位时间:44年,也只有命够长,才能做出政绩,成就盛世;

出身:唐睿宗第三子,武则天的孙子;

如何上位:靠政变铲除把持朝政的韦后集团,被立为太子;

如何死的:病逝于神龙殿;

帝号含义:庙号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在位时间这么长,成就了一个非常高的盛世,竟然庙号用玄字,玄,玄奥、玄学,在谥法表上都没有这个字。可见他的后人并不认可他政绩,估计也是受安史之乱事件的影响。否则,估计只有他才称得起“中宗”这个号;

年号含义:开元

主要辅政大臣: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生平:

李隆基有点像李世民,从他的身份来看,正常情况下,基本没有机会登上大宝。但偏偏以自己的能力,抓住机会改变了命运,而且还创造了一个盛世。李世民非嫡长子,李隆基也是;李世民发动政变,李隆基也发动政变,李世民创造盛世,李隆基也创造了得到历史承认的盛世;李世民留下一个女人,差点篡了李唐王朝,李隆基因为一个女人差点亡国。简直是翻版李世民,神同步。

685年,李隆基出生在洛阳,出生后没多久,武则天就废了唐中宗李显,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帝,史称唐睿宗。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687年,两岁的李隆基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没有篡位,李隆基作为李唐皇子,待遇还是挺不错的。

690年,武则天篡位成功,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的皇位被夺,李旦成为政治打击对象,一开始迁居东宫,后被逐出京城软禁。

691年,才7岁的李隆基就开始出阁,离开皇宫,在外面建置官属,也就是开署建衙,可以建立自己的官僚班子。也不知道是李唐的惯例还是武则天的安排。显然还没有受到武则天篡位的影响,皇子待遇还是比较正常。但运气也只到8月份,因为有大臣私自拜见废帝李旦,所有人被正式软禁,众多李氏皇子受牵连,李隆基也不例外。

693年,李隆基被降封为临淄王,而且生母窦氏因为遭人陷害,被秘密处死。年幼的李隆基后来由其姨妈和另一外李旦的妾室豆卢氏一起抚养长大。

就这样,在宫中软禁的生活一直到699年,长达7年时间。因为武则天年老,政治环境开始改变,在狄仁杰等大臣的规劝下,武则天重新开始考虑将帝位传给李氏子弟。所以李显等人也被秘密接回长安,很快被重新立为皇太子。

在政治上,李隆基的皇孙身份也开始正式回归,并且名正言顺,不在被当成政治打击对象。

701年,李隆基开始出任皇帝亲卫府的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也就是开始进入京城守卫军事系统。并有机会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后来在708年兼任潞州别驾,别驾是唐朝的郡丞,后来又改为长史,地位比较高,比刺史还高半级,因为这个职位基本是皇族子弟的专属官职。这样,李隆基开始接触到地方和京城的力量与资源。像李隆基这种高级别的人才,在面对这样的场合时,估计也是能够充分利用把握各种机会,增加自己的资源和力量的。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力量,才有后来的政变能力。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发动政变,逼迫病重的武则天退位,禅位给太子李显。武则天在705年底去世。从此李唐皇朝又回归天命,可惜李显并不是英明君主,他第二次登基后荒唐事情很多,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

已经掌握一定力量的李隆基目睹了这场政变的整个过程,由文官在禁军的协助下,发动武力政变,轻松就获得了成功。李显继位后,软弱无能。韦皇后以武则天为目标在不断的上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用能力的李隆基相信是可以看到未来的危机的。武则天是他的奶奶,政治上是没有下死手的。但韦皇后一旦掌权,那么李氏子弟的下场可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李隆基也准备来一次政变。

710年,李隆基从潞州返回长安,然后在京城开始积极活动,联络各方势力,包括皇帝亲卫万骑、宫苑总监等人。然后在6月发起政变。先是策反了京城主要军队羽林军,然后率万骑卫的士兵攻入皇宫,皇宫守卫纷纷倒戈。

攻下皇宫后,李隆基开始全城搜捕韦后集团的人,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后李隆基下令,凡身高高于马鞭的韦后集团的男性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

李隆基成功发动政变并夺权,拥立其父李旦第二次登基为帝。在李隆基的功劳下,非长子的李隆基被立为太子,避免了一次李世民的悲剧。李隆基正式登上权力顶峰之路,开始一代伟大皇帝的征程。

作为皇子,有拥立之功,又被立为太子,这本来已经是皇帝第二,甚至其父李旦是傀儡也很正常。偏偏这唐朝皇族估计是胡人血统太盛,李隆基手握王牌的情况下,竟然被其父李旦把局给破坏了。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还真的不多见。

这种情况主要是一个叫太平公主的给李隆基搅得局,这个太平公主是李旦的妹妹,也就是李隆基的姑姑。一直受到武则天的宠爱,在武则天当政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估计是掌握了不小的权力。所以,对于李隆基政变推翻韦皇扶植李旦上位,太平公主是最大的支持者之一。所以后来对李隆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太平公主有一个极大的武则天的女皇梦,幻想着要接李旦的皇位,成为李唐的第二个女皇帝。

李隆基反而成为了她的障碍、绊脚石。特别是在李旦于712年让位给李隆基,李隆基提前登基为帝,太平公主的地位一落千丈,而且离梦想越来越远,离权力顶峰越来越远。但太平公主不甘心,李隆基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从一个普通的皇子登基为帝,更加不可能容忍太平公主这样的人,所以最后两人走到了对决的境地。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713年,李隆基再次发起兵变,由手下毛仲武率领300家兵,直接屠杀了一众太平公主的势力,包括:杀死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宰相岑羲、萧至忠;擒获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尚书右仆射窦怀贞在动乱中自裁而死。最后太平公主逃入佛寺,李旦出面求情免死,被李隆基拒绝,最后太平公主被逼自杀而死。

李隆基通过两次发兵政变,彻底的掌握的权力,开始成为先雄后败的史上最大名气皇帝之一的人生路。这两次政变是杀人的政变,应该说是把大部分有威胁的政敌都清除掉了。特别是所谓的“武则天的遗毒和影响”,在太平公主后就基本清理完成了,没有人再幻想成为武则天第二了。这给开元时期的政坛带来了稳定之风。

之所以李隆基能成就开元盛世,除了他能力、果断、识人用人高明之外,其实是因为他铲除了所有对手后,整体政局稳定,直接享受这李世民和武则天当政期间的盛世的遗产。这不是贬低李隆基的能力和政绩,一个可以在承平已久的年代,又没有掌握重兵的情况下,竟然两次在京城发起政变的人,能力怎么说也是非常高级的。而且在他当政后,连续出了多个名相,如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哪一个不是名满天下,能力高超的牛人。当然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是社会稳定下大发展成就了这些人的名声。但就算社会再发展,没有这些人的能力铺垫和维护,估计开元盛世不会这么发展到这么高的高度。

既然这种盛世之下,还隐藏着危机,那么就必然有爆发的一天。第一次内部爆发的重大危机737年,也就是李隆基登基享受和平盛世25年后。这一年,据说李隆基因听信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包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一个皇帝,杀死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包括未来接班人太子。这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原因就是朝廷上的权利斗争。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女,但确是隆基自己看上,然后非常宠爱的一个女人。因为大臣反对没办法立为皇后,她的儿子也没办法立为太子,否则她就是武皇后,第二个武则天也说不定。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因为这样,李隆基只能另立太子,而太子的母亲因为不受宠,李隆基也不愿意立为皇后。有背景、有权力、皇帝宠爱的无法立为皇后和太子;而皇帝不喜欢,大臣们喜欢的被立为太子;那么这种矛盾之下,斗争无法避免,最后的结果是太子一派失败出局。当然,这种出局的结果就是以性命为代价的。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隆基当政二十多年后,虽然整个社会还是处于稳定繁荣期,但内部矛盾已经开始大规模爆发。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李隆基的盛世也一样。从此,开元盛世步入晚期,开始快速的衰败。

既然一班比较理性和具有一定的政治战略眼光的大臣站在太子一边,出局后自然就是另外一派不同理念的大臣上位,包括非常出名的李林浦、杨国忠等人就开始出场。从此李唐的政治风向和理念开始改变。

745年,李隆基儿子原来的妃子杨玉环被李隆基封为贵妃,这当中当然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但结果就是李隆基开始失去控制,整个朝廷已经失去前期锐意进取的风气,变成了奢靡、享乐、攀比的风潮。皇帝再也不顾及儒家礼仪、不顾道德规范和天下人的看法,一意孤行,就是丧失民心的最好体现。皇帝原本是天下人神、道德标准和楷模、天之子,那是整个国家朝廷的象征,正义、纯洁、高尚的代表。皇帝一堕落,官僚阶层就会紧跟着出问题,整个社会很快就会丧失基本道德和法律、规则意识。动乱从此开始发芽,各种潜位行为也开始出现。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东都洛阳被攻破,同年六月,李隆基在逃跑的过程中赐死杨玉环;李隆基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史称唐肃宗。

757年,唐军在胡人军队的帮助下收复长安,李隆基返回京城,称太上皇,从此不理政事。

762年5月,李隆基在长安驾崩,终年78岁。

李隆基去世后,没多久他的儿子唐肃宗也在久病中去世。一个执政几十年的太上皇,一个现任皇帝都在同一年相继离世,权力交接不稳估计也是大概率会出现。到了这里,已经是明显的天不佑大唐了。唐朝的衰弱和崩溃,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可能性了。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对于内政和对李氏王朝的最大贡献,李隆基其实就是稳定了当时的政局。其实在武则天老了以后,朝廷就开始不稳,权利之争不断加剧,于是才有后来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起兵谏,逼武则天退位。这种行为在武则天之前的时期,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后来加上李隆基的两次政变,皇帝更替,武则天势力的妄想再次崛起等内部斗争的情形下,李唐王朝已经岌岌可危。

万幸的是出现了这个李隆基,不但有能力有魄力,还非常有决断力。说政变就政变,说屠杀对手就屠杀对手。而且还身体好,够长命;再加上他在前期能任人唯贤,启用一大批有能力的官员。在清除完各种蠢蠢欲动的势力,终于稳定了朝廷中枢。

只要中枢稳定,中央权力得到掌控和集中,跟着开始整顿地方,提高官僚系统的效率,改革军队,提高税收效率、鼓励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就是必然的事情。李隆基也是沿着这个逻辑开始了他的开元盛世的。

在开元盛世稳定的高峰期,也就一二十年,对一代人来说那是最大的幸福。但对整个历史和李唐王朝来说,并没有可以说很大的贡献。最多也只是给李唐王朝续了几十年的命而已。所以他在历史上虽然拥有一个开元盛世明君的光环,但却要靠杨贵妃的故事和白居易的诗,才让他在历史上有更高的名气。

这是内部的问题,中央不稳后,权力就会外流,地方就会崛起。从武则天时代开始,因为她主要精力是忙于对内、对朝廷的控制。所有对外力量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无法控制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吐蕃、突厥、回鹘。最重要的是,这些少数民族在经过李世民时代的打击后,已经过了好几十年没有打压的生活,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力量开始壮大。李唐已经越来越难以对付,从武则天开始,其实已经慢慢失去控制少数民族壮大的能力了。所以安史之乱后,李唐需要靠回鹘等民族的战士和军队,才夺回了大唐,才恢复了所谓的统治。好在回鹘这些民族对中原大地并没有什么奢想,只是掠夺了财富就跑回草原去了,否则,少数民族再次入主中原,没有李唐后面一百多年的历史也不奇怪。

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之中,发生的对历史影响最大的事件。直接将唐朝的脊梁骨打断,让大唐不再是大唐。

虽然历史说李隆基创造了“开元盛世”,是历史少有的盛世之一。但这是在李世民和武则天治下打下的基础,是前期盛世的延续。用这个盛世来评价李隆基的历史贡献,估计是有点勉强。甚至可以说,李隆基的后半生才是他治下的真实写照。在开元盛世时期,其实已经是危机四伏、祸患隐隐可见。而不可能是后期突然爆发安史之乱,将开元盛世打断。

皇帝简史(78)唐玄宗李隆基——看帝国如何由盛而衰,悲剧收场

安史之乱的深层次原因,只能从两方面去分析,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内部权力斗争太过激烈,导致内部动荡,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北方边境的地方高官失去控制能力。第二方面是因为李唐内部动乱,力量衰弱,无法控制少数民族的崛起。

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朝廷不但无法控制边境地方,还要支持边境军队壮大,还要提供资源,没有资源还要给权力。在这样的循环下,边境地方领兵将领的权力不断扩大。

当李隆基朝廷开始启用李林浦之流的官员开始,因为施政风格和理念、战略考虑的不同。最关键是,中央想加强控制地方,削减地方权力的时候,中央与地方冲突开始增加。一个无法控制地方的中央,当出现无法调和矛盾时,冲突必然会发生的。永远的矛盾,也就是权力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