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O】新氧递交招股书:“靠脸”冲击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网经社 2021-07-31

导读:4月9日凌晨,成立六年的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科技正式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SY,其IPO承销商为德意志银行和中金公司。(详见专题:http://www.100ec.cn/zt/xyIPO/ )。


盈利上市

新氧或成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新氧成立于2013年,起初定位为一家医美整形的在线互联网社区,但在后期发展中因盈利的原因加入了电商预定服务。目前,新氧业务覆盖中国超过300个城市,吸引近4000家认证医美机构供用户选择,主要包括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此外,新氧覆盖包含齿科在内的消费医疗机构总数接近6000家。

招股书显示,新氧此番上市计划出售价值1.5亿美元的ADS。如果顺利上市,这意味着新氧将成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以下为网经社(100EC.CN)整理的新氧招股书数据概要。

营收状况

营收:新氧的总营收从2016年0.49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2.59亿元,增速高达428%;2018年总营收增长138%至6.17亿元。

净利润:2016年,新氧亏损达到8103.6万元;从2017年开始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1720.2万元;2018年同比大幅增长220%,达5508万元。

毛利润:新氧2016年毛利润为2390万元,2017年增至2.15亿元,同比增长797.6%。2018年为5.26亿元,同比增长145.1%。毛利率从2016年的48.7%上升至2017年的82.7%,并进一步提升至2018年的85.2%。

收入构成

新氧的营收主要来自信息服务和预订服务。

其中,信息服务:从2016年的1986.9万元上涨至1.44亿元(2017年),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4.1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67.3%;预订服务:从2016年的2922.1万元上涨至2018年的2.02亿元。

运营数据

MAU:2016年~2018年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0万、480万和1030万。其中,平均移动MAU分别达到50万,100万和140万。

盈利模式

招股书显示,新氧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与医美相关的原创内容;社交化的社区;医美在线预订服务。

新氧在招股书中表明,新氧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平台作为社交社区,让用户接收到原创、可靠且专业的内容;同时提供在线预订功能,从而激励用户线下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的治疗、美容服务。

此外,新氧提供在线预订等一些列线上服务,其他还包括医美百科、视频直播、药品来源追溯、医生资质查询、电商交易、金融服务等,平台激励用户线下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的治疗。

为了提高用户黏性,新氧还做了一些新模式,比如“医美”(目前新氧上已有超过200万篇网友分享的真人医美日记),还有直播连线面诊等。

生活医美行业乱象丛生 

新氧上市路并非一帆风顺

虽说医美行业市场潜力大,也涌现出更美、悦美、朗姿、美尔贝、美黛拉、愿美、美呗等平台。但是行业痛点成为影响它健康发展的毒瘤。

首先是医美机构的营销成本高企,利润不断被营销成本摊薄。据国信证券研报显示,中国医美市场价值分配百分比中,营销渠道占比高达50%,销售成本占20%,手术耗材及运营成本各占10%,医生分成及诊所利润各5%。巨大的营销背景下,医美机构为了获得利润自然会将成本摊在消费者身上。

其次几大原因造成传统医美机构留客难。留不住用户对于医美机构而言,这是非常致命的痛点。由于医美消费的特殊性,医美机构的品牌形象、技术、服务都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一旦其中一环产生负面问题,自然会影响客户二次消费的可能性。尤其整容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的主观性看法也很重要,一旦觉得整容不满意,也容易跟医美机构产生纠纷。

最后是医美行业事故频发,消费者面临医学美容风险大。因为医美行业的暴利,才引发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每个人都希望从中赚取金钱,因此,在利益面前其他都变得无所谓了。有些用户贪图小的美容机构消费低,盲目整容的情况下,市场上就频繁曝出整容事故,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健康发展。

而作为互联网医美头部平台,新氧也面临诸多问题,据启信宝信息显示,新氧存在自身风险68条,多为肖像权、名誉权纠纷,涉及明星李小璐、黄渤等明星,另外还存在3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同时,新氧还存在关联风险7条;裁判文书记录46起;开庭公告14起;法院公告8起。

此前更是有媒体曝出,新氧强推无证机构发生致残事件、机构、医生资质造假与刷单问题,身陷负面新闻不断。

可以说,新氧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可能致命。如何脱颖而出,构建竞争壁垒,破除行业痛点,树立平台形象…都是新氧未来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无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