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窑洞前的杨树(高小莉作品 张锋朗诵)

 逸野诗画 2021-07-31
逸野诗画,诗意生活!
关注了解最新动态


窑洞前的杨树|关中行之二
作者:高小莉
朗诵:张锋


黄土塬上,一大片开阔地,苹果林茂盛着,玉米地茁壮着,冠盖如云的核桃树,擎起一片天。它们身上都怀着果实,将满未满,将熟未熟的模样,叮叮当当地在风中摇摆。天很高远,透彻的瓦蓝,一些白云散落着,飘带一般。阳光猛烈,洒落在塬上、山谷、沟壑,阳光下万物熠熠生辉。





核桃树旁边有一条泥土路,黄土本色,生长了一些野草,也开着一些野花。这是一扇坡,顺坡而下,二十步开外,可见又一片平地。迎面而来三棵杨树,冲天而起,巍然挺立。犹如三位武士,威赫赫站立坡上,守卫着一方家园。
你的双脚稳稳地踩在黄土上,也许因为急切,走得有点快。清瘦的身躯,深色的着装,朴实得就像地里忙活的农民。三棵杨树前,你停下了脚步,扬起头,目光落在树的根部,慢慢往上移,往上移,一直到树冠。那不是看,是在注视,注视每一处细节。说注视还不确切,而是用目光触摸,触摸树的每一寸肌肤。那是有过多少离合悲欢?有过多少黑夜和黎明?有过多少无法言说的悲悯?有过多少别离和乡愁?才会有如此深沉的注视,如此百转千回的情愫!犹如久别的亲人,目光交汇的刹那,已然热泪盈眶。





三棵杨树的旁边,一面黄土崖,三间窑洞,窑洞前大片的格桑花百媚千娇。穿过格桑花,走向窑洞,你在门前犹豫了片刻,用力推开了门,也由此打开了尘封的历史。
这是你的家乡,你的出生地。你的故乡在陕西旬邑县,你爸爸那一辈,他们还居住在旬邑的窑洞里。爷爷过世早,战乱时期的1947年冬,父亲带着奶奶,从旬邑县底庙镇张家沟子村迁徙到正宁县永和乡王家寺村,垦荒种地,隐世而居,窑洞的油灯点亮,有了家的温暖。五年之后,1952年秋天,你出生在王家寺村的窑洞里。那三棵杨树,是你的父亲在你出生前一年种下的。为何种下这三棵树?有着怎样的期许?怀着怎样的心愿?父亲一直没有说。父亲是个话少的人,却活得像杨树一样正直勇敢。





王家寺村在两省三县交界处,陕西旬邑县和甘肃正宁县紧紧相连,其实就在同一片塬上。住在一样的村庄里,地里长着一样的作物,有着一样的口音,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寒来暑往,杨树从小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他乡也成了故乡。
长大后,你离开家乡,去了远方。从甘肃到广东,从北方到南方,为了亲人的期望,为了心中的理想,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且歌且舞。无论走多远,杨树一直看着你;无论走多久,杨树依然热情地拥抱你。原以为奶奶会一直在,父亲会一直在,就像那杨树,根深叶茂地老天荒。可是,不其然一个转身,奶奶老去了,父亲也老去了,你,也已然风尘仆仆两鬓如霜。窑洞是在的,但是,没有奶奶在,没有父母在,窑洞空了,冷清了。儿时的油灯还挂在墙上,你曾经在那灯光下苦读经年。如今,再也无法点亮了。





杨树看尽了世事悲欢,风过处,雪落时,摇头或者点头,忧伤或者欢喜,皆是默默的,一如父亲。每一次回家,你都要在树下站立良久,抚摸着树干,听风吹树叶的声响。你的心事,你的快乐,杨树懂得。每一次离开,你都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杨树,那就是父亲;杨树,那就是家和亲人;杨树,那就是你重重叠叠无穷无尽的乡愁啊!
杨树还看见了,你的努力,你的成就,你正直善良的人品,你挥洒自如的锦绣文章。你的故乡旬邑县为你设立了“张俊彪文学馆”,让更多的人从你的作品中得到启迪,汲取精神力量。《最后一枪》、《血与火》、《鏖兵西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志丹的故事》、《幻化三部曲》、《曼陀罗》、《董振堂》……一生热爱,勤奋笔耕,你走到哪写到哪,用文字,用真诚,用深沉的爱炽热的情,书写历史,书写生活和人生。老家窑洞前的杨树,为你自豪和骄傲!






杨树,窑洞前的杨树,在岁月里歌唱,为你,为你的奶奶、父亲、母亲,为你的亲人们,为像你一样怀着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梦想,不屈的意志的人们,歌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