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管小札16:《双循环 》

 新用户65939KMQ 2021-07-31
中信最近强推的组合书,《读懂十四五》+《双循环》+《新格局》,第一本《读懂十四五》小札链接:经管小札10:《读懂十四五》,很棒但是真的读起来挺吃力的,攒了好久的力气和勇气开了《双循环》,结果发现这本其实很好读。
《读懂十四五》本质是智库写的命题作文,相当于论文集,但是《双循环》则是一个话题的讨论和深入,所以相对来说不用再话题中不断切换思路,并且以文章为单位梳理逻辑,整理结论和毛线头,而且数据统计和展示减少,实际上会大量减少阅读时间,所以克服畏难心理,这本真的挺可爱的。

《双循环》这本书挺改变我的思路的,因为之前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之前的阅读和思想过程的引导,我都更多的把对双循环的理解偏向于“双”,甚至是“内”,但是本书将论述重点集中还原到了“循环”一下子让我从一个新闻看客喝茶聊天的心态,调整到了经济社会参与者的身份,到了方法论阶段。

这本书是一个非常清晰讲清讲透“双循环”,不仅有政策迭代背景,更精彩的是整体框架下的分析:




二、国内大循环
进而,我们需要分别看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国内大循环,我们需要加快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于国内需求的适应能力,分别体现在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四个方面,尤其是生产方面还在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生产子循环(也就是产业循环)。

1生产循环
目前面对的产业链风险主要包括:科技短板、技术断供风险、产业链梗阻、产业链断裂风险。
对应就应该做好畅通产业链的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消除梗阻、制造强国、产业升级。

2消费环节
建设国内大市场,做好新型消费、建设都市圈,把握好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改革节奏
对应到消费者层级,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控制房价避免房价上涨挤压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提供更丰富和匹配的消费内容,留住高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3分配环节
这里一组数据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到,“1992-2016年,我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4.6倍,46.9倍和24.9倍”,收入分配结构大幅倾向于企业。
以前关于分配不均的角度一般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21世纪资本论》开始增多的生产要素角度的分配,例如劳动力和资本的收益变化,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国内主体角度的分配数据分析。
企业的分配多并没有带来居民的分配成长,其实就是国企增长的太慢,不能藏富于民。民企增长快的,很容易产生的暴富者,资本市场和金融产品的稀缺,叠加生产要素中资本相对劳动力的稀缺等导致个人很难真正吃到企业成长的红利。
所以这部分,需要优化分配结构,不仅需要稳就业、调结构,更需要做好资本市场建设。

4流通环节
发展现代供应链通过互联网+,做好智慧物流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国际循环
双循环中的国际循环,并不是相对改革开发和外循环降低了等级,而是调整了思路,双循环中的国际循环,不在于卖出多少产品,而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与技术。
全球化不是一帆风顺,但是长期趋势不会变化,可能变化的是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尤其在疫情冲击下向更区域性方向局部调整。发挥我们的市场牵引作用,解决好核心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读懂十四五》虽然很难,但是确实很多思路上的自己想不到的启发和很多意识的转变,这部分体现在《双循环》就是“循环”的理解更深刻,所以虽然启发的点变少了,但是单就一个话题自己思路在阅读后变得非常的通畅,配比阅读难度,五星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