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孩子天生气质》:做花匠,不做画匠

 新用户65939KMQ 2021-07-31
这本身的主旨就是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天生的不同气质。也就是说,曾经在我没有成为目前的时候,我觉得“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并没有觉得有问题。
但是当我有孩子之后,我越来越体会到,不,孩子并不是白纸,尤其是当你迎来的是一个和你和你的先生很多时候完全不一样的宝宝的时候,你的感受会特别的明显。孩子不是白纸,人人生而不同而平等,这句话的重点不仅在于不同,更在于“生而”和“平等”。当他还小的时候,你能够也平等的去了解他、体谅他吗?

渐渐的,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比喻——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孩子是种子,我们也不是画匠,而是花匠,由此将产生很多心态和理念上的变化:

一、没有任何人有错

气质本身无对错,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渐渐的认识到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一个人的短处但是总会有一些特征更被大家喜欢。有偏爱就会导致,如果认为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就会有人不被喜欢和被追责。

一个安静一些、作息规律、反应阈值高一点的婴儿总是比相反的好带很多。当你和家人一次次被夜醒五六次、七八次、十一二次的宝宝哭闹到精疲力尽、心脏抽痛;当孩子一点点声音就会惊醒,温湿度的变化就会引起不适哭闹;当需要照顾一个从不在餐椅上好好坐着,或者说从没有不动的时候宝宝,让照顾的人不得不每天绷着自己的神经的时候,告诉自己,没关系,这只是一个高需求宝宝。

这些时候,你会听到很多声音,你是不是怀孕的时候加班太多了,你是不是怀孕的时候吃什么了,没有问题被好好照顾的孩子是不可能闹的,这些评论只会让人更加的崩溃。别难过,别孤单,有的宝宝天生就是高需求的宝宝,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一个好奇的、适应性强的、爱笑的、坚定的、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一定会比相反的更好教育。当你的孩子更难适应上学,在人际交往中退缩、腼腆,没有那么开朗热情,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和放弃。
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是一个优等生,你也会听到很多声音,你们教育的不好,没有上幼小衔接,就是打的不够惯孩子等等。别沮丧,流水不争先,在滔滔不绝,钝感力更强的孩子更容易面对长长的、充满变化的人生,孩子也没有错。

书中在“运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值”九个维度对孩子的天生气质进行了区分。
有阴就有阳,生命因多样而精彩,不要为了天生气质与大众需求的短暂不合而追究自己或者埋怨孩子,多想一想这种气质成为优点的那些方面,那些时候,慢慢的让孩子的气质成为他的闪光点,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二、孩子最好的成长,就是成长为他自己

如果说第一个部分,我们还是在说孩子不是天生一张白纸,那么第二个部分,我想说的就是我现在很喜欢的比喻——孩子是种子,我们是园丁,是花匠。
再好的花匠,再精心的搜集全世界最好的土壤,灌浇依云矿泉水,辅之最恰当合适的光照,吹计算精确的风,也不可能让一株芍药长成了牡丹,让一株玫瑰开在樱树的枝条上。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期待,但是别期待的太具体。我们可以有方向,但是别指导的太暴力,我们只是园中的花匠,努力的给出一个好的环境,但是孩子只有成为自己,才是最自然、最幸福的成长。
他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带他看看试试,但是别替他选择。他会有自己想实现的想法,多聊聊参谋参谋,但是别嘲笑也别拒绝。他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伙,多祝福关怀,别捆绑了他的一生。
孩子,最好的成长,就是成长为他自己。

三、因材施教,从了解孩子和自己开始

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了一件特别正确的事,要马上去做吗?
孔子说,总要问一下父兄,怎么能立刻做呢
冉有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了一件特别正确的事,要马上去做吗?
孔子说,对啊,当然要立刻去做。

子路性急莽撞,所以孔子劝子路多缓一步。冉有谦逊犹豫,所以孔子劝冉有立刻行动。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而能够因材施教,正是因为孔子对座下弟子的了解。

书中有一块非常好的分析,不仅是将孩子分成了九种不同的维度,也让家长自测自己在九个维度中分别是+还是-的那部分,由此就会产生孩子和家长不同的组合。
天生相合当然相当和谐,但是也不乏会有天生不合,不好理解的时候,这时候就更需要家长,作为亲子关系中更成熟的那边,去做一些调整,做更多的站在孩子气质的角度的理解。

例如天生活泼好动的孩子,遇到了同样的爸爸妈妈,每天可以开心的进行户外运动,一起打球锻炼,节假日一起旅游爬山,孩子不仅会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长见识,更会在不断的积极肯定和更好的亲子关系中更好的长大。
但是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天生活动小的宅男宅女呢?父母希望带着孩子琴棋书画、动漫电玩,结果孩子跑动跑西,还经常冲撞制造各种“事故”,很可能父母会因此责备孩子,也会心力交瘁,慢慢的无话可说,孩子更容易从小被冠上“淘气”、“调皮"的帽子,自我实现成了淘气不听话的孩子。
天生相合皆大欢喜,但是如果不巧我们成为彼此的魔星,也别因此扭转了孩子的一辈子。

所以,在亲子关系中,更多的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也更多的了解一下自己吧,相信当我们不再茫然不知,也不再带着有色眼镜,我们会找到一条更适合彼此的做你的妈妈和做你的天使的方式。

书的前沿部分有一个幼儿园园长写的一首小诗,引用放在最后:
当我还是孩子时,
我希望大人可以了解我

当我还是青少年时,
我希望大人可以懂我

当我还是成人时,
我希望别人可以体谅我

当我已经是父母,
我希望我可以懂我的孩子

你期望别人可以理解你,但是别忘了,你也要好好搞懂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