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思八方面,顺利填句子

 李姿 2021-07-31

熟思八方面,顺利填句子

高考题年年都要根据文意填句子,许多同学以为太难,其实,只要能够从大意、用词和形式三个方面作全面考虑,就能够准确完成句子的填写。

具体来说,就是从①中心、②句式、③位置、④标点、⑤修辞、⑥关联词、⑦上下文和⑧语言风格八个角度来思考,并根据情况加以选择。难度大的涉及角度多些,但也只是其中几个方面;容易的题目则主要从⑦上下文来考虑。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从①中心、②句式、③位置、④标点、⑤修辞、⑥关联词、⑦上下文和⑧语言风格八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它们在求取准确答案中的具体作用。

一、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一提到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天垂暮了 (2)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解析]

(1)处,根据⑦上下文,上文“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可以看出描写的是白日图景,因为“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只有白昼的光线下才可以看到;下文“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中“暗示着灯光”则表明是傍晚或夜晚了,而“还可以加一味红黄”的“还”(⑥关联词)说明是刚可以掌灯的时候,又点明是“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出现的条件,横线前面使用了句号,根据④标点,得出填空部分和上面一句是相对的两种情况,所以,就能确定这里应填对应“白日”的“傍晚”一词。根据⑧语言风格来优化一下答案,该段行文“简古”,极具书面语色彩,那么就能感觉出“傍晚”普通了一点,与全文风格不合,利用近义词替换一下,就可以想出“日暮了”“天垂暮了”“及暮色降下”这样更准确的答案。考虑到①中心,该段突出了微雨寒村冬霖景象的“悠闲”,因此,“及暮色降下”中的“及(等到的意思)”就有点不悠闲,还是“日暮了”“天垂暮了”这样的答案好,“了”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对时间变化的心无挂碍,正是一种悠闲。再联系第二段⑦上下文“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中“日暮”已经出现,而好的文段是尽可能词汇丰富避免重复的。于是“天垂暮了”就成了最好的答案。

(2)处,根据⑦上下文,下文,尤其是“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一句,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本段所写是“江南的雪景”,上文只有半句——“一提到雨”,而“雨”正是上段“不时也会下着微雨”“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的照应,可以说是“承上”了。联系上下文,以及横线后④标点是句号,所处段落中的③位置在段首,则横线所填必定是“启下”,与“雪”有关。注意⑥关联词,“一提到雨”中的“一”往往是要和“就”连在一起用的,构成“一……就……”的句式(②句式)。于是可以想到“也就会想到雪”之类的答案。同理,根据⑧语言风格来优化一下答案,就可以写出“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这样的答案了。

二、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2)虽荷花久已残败

[解析]

(1)处如果仅仅从⑦上下文来判断答案,很容易出错,尤其“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紧跟横线,觉得填“都很新鲜”或者“都被小心地摆好”很恰当,但如果注意到①中心是“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各段都围绕着“美”来写,就会进而注意到横线前的句子主语是“(店里或摊子上的)水果”,横线后先是对水果状态的描述,然后是对此的评论,再注意“图案画”“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等关键信息,尤其是“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一句,透露出不是水果本身美,而是人工美,照应着“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于是“摆列”的意思就推测出来了。看出横线前“无论……还是……”⑥关联词,就知道答案中要有一个“都”,这样即可推断出横线处应填“都摆列得那么好看”之类的句子。

(2)处从⑦上下文看,横线前说青年学生们去北海划船,横线后说的是划船时所见,考虑到横线前是分号,后是逗号,根据④标点的意义暗示,所填句子应该与后文联系更紧密。这里的⑥关联词“可是还有”也是关键信息,“可是还有荷叶”“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说明前文提到的事物是清香的,而且现在是已经消失了的,从荷叶可以联想到是惋惜没有了荷花的清香,与关联词搭配,所填的句子应该有“虽然”这样的词语,这就涉及到了②句式。联系①中心,文段描述的是北平的秋景,可推出横线处应填“虽然荷花已经凋零了”等句子。该题文字虽然不像上一个题中那么典雅,但很明显也是典型的书面语,考虑到⑧语言风格问题,填“虽荷花久已残败”之类的句子会更恰切。

三、

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的春天。这里的春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儿都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一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虽然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

(1)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 (2)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意思对即可)

[解析]

(1)处有难度,因为它的⑦上下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有效信息距离较远,不能整体观照就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只有你看到“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一句,从①中心表现北方春天之美,从⑥关联词“但是”“还是”以及“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中的“只”感觉出上文所写春意极浅,才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根据③位置,此处应该写这里春天的特点,是一句总括,紧接下文春景的具体描写,结合后面的描写“一切都显得迷离”、像“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推测这里应填表明该意思的“显得灰暗、迷离”“显得含混”之类的词,或从反面与南方比较,填“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

(2)处,根据③位置,此处在段末,应为总结句,再联系①中心寻找、描绘北方的春天,表达对眼前景象的赞美,所以,“春天”绝不能少,而⑦上下文的上文说“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故填的句子还要和站在溪边心中感受春天联系起来,那么“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既点明中心,又照应所处位置,感情表达浓烈,是最好的答案。

四、

羊,在我的记忆里,它们是温顺又有性情的牲灵,它们被一个桀骜不驯的头羊领着,夏天黄昏时伴着滚滚灰尘归来,冬天踏着冰雪低头寻觅绿色。

那只是一片近似戈壁的荒滩,偶尔会有几个沙丘,沙丘上面伴着些红柳,年轻红柳绿绿的,倔强地向四处伸张抢占地盘,年老的红柳没有那么绿只是粗壮些,沉默稳重地盘在沙丘之上。这些沙丘并不大,像瘦弱手臂上暴露的青筋。这些沙丘长在戈壁之上,让戈壁有了色彩和节奏。我看着羊群找到了一片草地之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羊们能吃饱,放羊的任务就完成了。我会找一块舒服的地方,静静地享受着一个人独处的美好时光。有时我会带上书,在空旷的戈壁荒滩上阅读,方圆数公里内只有我一个人和一群羊,我或是倚靠在荒滩上低矮的胡杨树旁,或是躺在软软的沙丘上,或是卧在流着水的毛渠边,或是就地坐在碎小的石子上,望着蓝天上的流云,任性地胡思乱想,与自己对话,编着各种故事,哼着正流行的小调。

放羊也要把握住时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该回家了,要注意观察大多数羊的状态。出门时,羊肚子都是空瘪的,吃到七分饱就是肚子微圆而不能太圆,要留有喝水的空间。等大多数羊吃饱了,我就该赶它们回家了,回家时,依然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群羊紧随其后,我在最后。回家的路上都是喜悦的、急切的,我和羊是一样的。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羊吃到七分饱时 (2)头羊在前

[解析]

(1)处⑦上下文中上文说“放羊也要把握住时间”,下文说“就该回家了”,表明是填写回家的时间,根据“等大多数羊吃饱了,我就该赶它们回家了”可知,这里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具体数字,而是要看羊群吃饱的状态,再注意“吃到七分饱就是肚子微圆而不能太圆,要留有喝水的空间”一句,就明白该回家的时间羊肚子是微圆的,但是,填“羊肚微圆时”不对,因为忽略了“吃到七分饱就是”几个字。为什么要解释“七分饱”呢?就是上文提到了,怕读者理解不了。可知答案里一定有“七分饱”,这样就得出答案“羊吃到七分饱时”。

(2)处也是根据⑦上下文来填。该处写回家时的顺序,也就是对“我”“头羊”“羊群”排出顺序。横线后“这群羊紧随其后,我在最后”已经说明了“我”“羊群”的位置,只剩下“头羊”一个了,所以必定填“头羊”。另外,“依然是”三个字是关键,就是顺序和来的顺序一样。来时“它们被一个桀骜不驯的头羊领着”,可知答案是“头羊在前”。

五、

那是浩瀚的鹅卵石滩,拳头大的鸡蛋大的鹅卵石,从地铺上了天,河水在这里变作无数条涓涓细流漫石而过;那是白沙的岸,有白沙作衬,本来明澄的河水忽而变得艳蓝,宛若一河颜色正在书写这沙滩;那是草和蒿的原,草和蒿以这水滋养着自己,难怪它们茂密得使你不见地面,是绿的毡吧。总有你再也绕不过去的时候,那是山的峡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才变得深不可测。然而河的歌喑哑了,河实在受不住这山的大包大揽。河与石壁冲撞着,石壁上翻卷起浪花。那是河的哭嚎吧,那是河的呐喊吧。只有这时你才不得不另辟蹊径。或是翻过一条本来无路的山,或是走出十里八里的迂回路,重新去寻找河的踪迹。你终于找到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当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似滩,不似岸,不似原,是一河的女人,千姿百态,裸着自己,有的将脚和头潜入沙中,露出沙面的仅是一个臀;有的反剪双手将自己倒弓着身子埋进沙里,露着的是小腹。侧着的肩,侧着的髋,朝天的脸。……你不能不为眼前这风景所惊呆,呆立半天你才会明白,这原本是一河石头,哪有什么女人。那突起的俱是石:白的石,黄的石,粉的石。那凹陷的俱是沙:成窝儿的沙,流成皱褶的沙,平缓的沙。然而这实在又是人,是一河的女人,不然惊呆你的为什么是一河柔韧?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

(1)峡谷把水兜起来 (2)找到一个全新的天地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处,根据⑦上下文,上文“那是山的峡谷”,下文“水才变得深不可测”“河实在受不住这山的大包大揽”,可知河水是被包揽起来的,是什么包揽了河水呢?联系上文就清楚关键词应该有“峡谷”,而⑥关联词“才”强调了条件,也就是上文的关键词“峡谷”的包揽,可知此处应写峡谷与水的关系,为了避免词语重复,调换近义词,推测这里应填“峡谷把水兜起来”。

(2)处,⑦上下文,上文是山重水复中“不得不另辟蹊径”,而且“你终于找到了”,而下段写“这当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描写了“一河石头”的景象,与上文的绿草白沙翻浪河水完全不同,故填“找到一个全新的天地”,以引出下文对全新天地的具体描写。这样突出强调了全新的天地。如果注意的是“重新去寻找河的踪迹”“你终于找到了”两句,觉得应该填“找到了那曾经被遮断的河”,则照顾了上文,忽略了下文,没有强调河的新特点,答案就差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