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居生活记录】疫情之下,困于一方小院

 七小姐的四时记 2021-07-31

【旅居生活记录】疫情之下,困于一方小院

文图/七月娃娃

旅居的第一站要南下探望父亲,于是先到了厦门集美,未想到在高铁上就收到朋友来自厦门的紧急资讯,就在当日,高崎国际机场机组人员确诊新冠肺炎,并传染至亲人各3人。一下子闹得人心惶惶,整个厦门都沸腾了。我对疫情并未曾抱过太惶恐的态度,只要做好防护和卫生,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网上一个段子说,你不要怕,爱情都轮不到你,更别说疫情了。
本来要搬去市区的打算因为这次疫情形势的突然变化而有所顾忌。初心院在岛外的集美,一个叫港头村的小村庄里,村子很小,在高楼林立的大厦下面,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周围建设也不尽人意。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特色的闽南小村子,在一个叫棚棚的年轻小伙子的带动下,这几年变得生动了起来。这个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大男孩,憨厚积极,致力于乡村建设,于是这几年,一些有意思的业态,像公益图书馆、疗愈空间、青年公寓、手工作坊、红砖厝民宿相继在港头村建立,吸引了很多准备来这里创业的手工艺人,也让棚棚的人气在乡村建设的圈子里得到了提升和认可,各种媒体相应来采访报道,出于网红的压力,棚棚越来越低调,只好默默做事了。也很多剧组会选中这个叫初心院的小院子作为拍摄场地,包括我这个被他称为作家的顶着虚设头衔的闲人,也差点要在这收一间小公寓作为自己旅居创作的空间。


至于被困于一方小院,倒是一点都不觉得委屈。给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了一些规划,最主要的就是随遇而安,在现今疫情肆虐的形势,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以往的旅行方式显然已经改变,不可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做好的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不能做计划,今天策划明天的事情,甚至这一秒计划下一秒的事情。所以旅居一个空间,暂住,是最好的方式,对于一个仍然想在旅途中收获一些新的认知的人来说,旅行的速度也要稍微放慢一下,随时可以停留,随时可以离开。


况且,初心院并不是一个会让人很快感到厌倦的地方。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不应该用厌倦这个词形容一个地方或对一个人的感觉,但又不太愿意面对虚伪的自己。不管这个地方有多好,布置多美妙,生活久了难免感到厌倦,厌倦不代表没有感情,只是习以为常带来的倦怠,所以时常换一个地方生活,是治愈这种消极最好的方式,若没有机会换地方,那就尽量在生活小事里找到新鲜和乐趣。人和地方不一样,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只要更新认知和学习,就能让自己充满新鲜和活力,所以跟人相处若想不厌,就要不断地发现和感知。一个令人厌倦的人,反而是那种自以为是,失去活力固守成见的人。


跟棚棚喝茶总要趁他忙完之后,乐趣在于他泡我喝,有人选好茶,选好茶具,选好烧水的炉子,选好茶点(这次认识了一种闽南特色茶点叫猪腰饼),我喜欢可以坐享其成的茶席,自己可以沉浸在互相对话的思考中,或者发呆无所事事也无碍,倘若坐在主人席,就要思前虑后,一来怕冷落了喝茶的客人,二来怕开小差误了一泡好茶。在院子里的生活无非就是泡茶喝、找吃的、看书和睡觉,偶尔会一起去隔壁一个叫后溪村的村子打一下篮球,村子里面红砖厝特别多,还保留了完整的宗祠和寺庙,只是慢慢荒废倒塌,很快就会被现代化的建筑代替,如果也有像棚棚一样致力于改造传统村落的年轻人在,或许是另外一种命运。


最近总是傍晚过后一场大雨,随后天气就凉快起来,迎着傍晚的风回到院子,灯火也亮了起来了,会有孩子陆续来公益图书馆看书,也有来做义工的初中生,慕名而来喝茶的茶友……白天生活,晚上写稿和整理图片,偶尔会有朋友来偏僻的村落跟我邂逅一杯茶,如此甚好,即便被疫情困于一方,却保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或许是现实赐予的另一种收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