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高参88 2021-08-01

本篇要目:

************************************

1061.上章李氏宗祠

清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

1062.九华山百岁宫

清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

1063.旌德文庙

清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1064.北岸吴氏宗祠

清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1065.员公支祠

清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1066.昌溪周氏宗祠

清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1067.北岸廊桥

清                           安 徽省黄山市歙县

1068.兴村程氏宗祠

清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1069.南京巷钱庄

清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1070.太白楼

清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

***************************************

1061.上章李氏宗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上章李氏宗祠座落于安徽青阳与黄山接界的黄萌岭下,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87m2。据《重建大宗祠碑记》记载:此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46年(1781),嘉庆四年(1799)完工,历时二十年。其建筑工程巨大,雕刻技艺高超,一向为人称道。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而最为众所注目的乃是其工艺精细的木雕、石雕、砖雕。祠堂正面,有三道大门,中门最为高大,两旁有一对黑色大理石的石板,人可骑坐其上,因之又名“骑鼓”。鼓门刻有“狮子戏球”图案,由门拾级而上,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进入祠内,便是一幢高大宽敞的四合明堂,圆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顶梁而立北面有一厅,名日“叙伦堂”是本族人聚会议事之所,对面有照壁,墙上刻有李氏名土竹火生撰写的《家训》全文。文中训诚子孙的语句,虽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但道观全文,仍有值得后人借鉴之处,碑文字体端正,笔力苍劲,刻工精细。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看前廊上梁,名副其实的冬瓜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步入中室后厅,是一座三层楼阁的殿式建筑。称“神室”。其内供奉李氏祖先牌位。厅室建筑设计十分精美。飞檐注角,雕梁画栋,玉石栏杆,狮头扶手,宛如一座艺术宫殿。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镶嵌在墙上块长条石刻,如“云龙戏水”、“喜鹊登梅”、“渔樵耕洼”以及“包公斩包勉”、“白蛇传”、“长板坡”等民间故事,形神兼备,神态逼真,悬挂于中的多幅扁额、受“文革”破坏及长期保护不力,多已而目全非,尚存极少品貌较佳的扁额现存于县博物。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厢房门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神室”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天井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步入后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上章李氏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2.九华山百岁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百岁宫坐落于安徽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巅,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 1982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庙宇。建筑面积2987平方米。号称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暇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时过三年后,恰逢王钦差来山进香,夜见霞光,因起视之,见无瑕结迦趺坐,面色如生。于是将肉身涂金保护,在庵内供奉,并奏闻朝廷。明思宗祟祯三年(1630年)敕封无瑕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无瑕肉身塔名“莲花宝藏”。慧广和尚因就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单接众,易庵为寺。钦赐百岁宫,“法宇规模,秩始其备。”正因为万年寺是为纪念百岁公无瑕和尚而兴建的,因此又名百岁宫。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五百罗汉堂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为宫殿式结构,与百岁宫配套协调,形成一个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五百罗汉堂供奉五百尊罗汉,整个堂内于姿百态,气势壮观。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我国四大佛山所仅有,它的兴建,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新景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大殿宽19米,进深14米,中有“九龙戏珠”藻井;佛龛则因地就势筑在长4.5米、高2米的岩石上;由大殿侧门可进入同一楼层的肉身殿,殿前有一天井,下建蓄水池,兼作取水灭火之用途;肉身殿后则为佛堂和僧舍。它的4个楼层内有巨岩横陈,有磐石镶嵌,岩石与建筑、建筑与山峰有机结合,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悬挂着“敕建万年寺,钦赐百岁宫”楷书寺名竖匾,出自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之手。寺门前,两边平房对称,中间是一块呈长方形的坪地;如房前院落。墙壁上镶砌着清雍正、乾隆等年问的碑刻十余方,有诗刻,有赐《藏经》、修寺院、捐献“功德”等碑记刻石,其字迹,有魏体寸书、榜书、馆阁体小楷。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九华山百岁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3.旌德文庙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旌德文庙,俗称夫子庙、圣庙、孔庙,初名“文宣王庙”,又名学宫。位于安徽省旌德县旌阳镇县城,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五次被毁重建,最后重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旌德文庙为旌德县明清以来尊孔祭孔的场所,亦是当时法先圣先师、重道隆儒、兴化起教供生员肄业的教育场地。旌德文庙不仅是旌德县历代尊孔祭孔、传播文化的圣地,也是该县特色的皖南古建筑之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旌德文庙总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始改称大成殿。高约18米,三间三进。该殿飞檐重阁,红墙青瓦,朱漆梁柱。东西两侧各九庑五斋、戟门及两侧的名宦祠和乡贤祠、泮池、泮桥等,总体为长方形四合院,院内占地南北62.24米,东西31.57米。院外占地南北19.1米,东西31.57米,总面积达2567.9平方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戟门,戟门前为泮池、泮桥。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名宦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乡贤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长宽均17米,占地289平方米。基高3.33米,殿高18.66米,屋面为滚龙亮背,上下两层,各有4条垂脊,正脊中嵌火焰宝珠;正脊两端及垂脊角均嵌有鱼尾走龙,抬梁式木结构。殿周用石柱,上覆磁瓦,窗牖雕刻精致,檐牙高啄,气势宏伟。文庙有门楼、戟门及名宦祠、乡贤祠等40多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旌德文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4.北岸吴氏宗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北岸吴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宗族祠堂建筑,属于吴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徽州歙县北岸村。建于1826年。宗祠是凝聚宗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中进享堂月报梁、金柱粗硕宏大。檐柱前有"黟县青"石栏,望柱头刻石狮,栏板上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享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寝前栏板刻"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于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寝殿右侧墙上置一砖雕神龛,三间殿字式,雕作细腻,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是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左侧墙上竖嵌修饲碑记一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13方栏板组成,望柱上饰石狮,栏板上刻镌礼器,亦极工丽。下为蓄水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北岸吴氏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5.员公支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员公支祠位于徽州歙县昌溪乡昌溪村,始建于清。该祠坐南朝北,砖木结构。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进深45米,面阔13.5米,三进二明堂。另外,员公支祠增设了木牌坊,四柱三楼,面阔9.3米,高8米,两侧有护墙,四柱用靠背石支撑,有月梁、额枋、斗拱,楼为歇山顶,高瓴花脊,八角起翅,关檐雕花。其祠前的木牌坊,堪称中华一绝,祠前还有月池,三者浑然一体,气势非凡。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一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月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二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员公支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7.北岸廊桥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北岸廊桥又名风雨廊桥。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大概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建于清代中叶时期。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北岸廊桥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北岸廊桥位于北岸镇杭徽公路右侧300米处,有二条小路沿着小溪通向廊桥,廊桥的一端上书“谦庵旧址”,一端写“乡贤里”,侧书“西流毓秀”四字,另一面是许多形状各不相同的窗子,桥内二侧都有木制的条凳,中间是一个佛龛,桥上建廊,遮风挡雨,也为人们提供休矩的地方。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桥内二侧都有木制的条凳,中间是一个佛龛,桥上建廊,遮风挡雨,也为人们提供休矩的地方。东西两面长廊墙体装饰各有千秋:其东侧廊墙上辟有8个大型方窗,窗花均以砖砌成龟纹或梅花纹图案;其西侧廊墙则辟8个花窗,窗孔镂空造型为满月为古瓶为树叶为葫芦。北岸长廊内分11间,沿墙均置坐凳,只有北端第二间的西侧凭窗外置“美人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北岸廊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8.兴村程氏宗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程氏宗祠,祠堂名。程氏宗祠位于安徽黄山区城区5公里的甘棠镇兴村。始建于明代,后被毁,清代后期重建,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该祠为程灵诜的行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程氏宗祠始建于1447年春,正堂四槛,东西庞八槛,门屋四槛。前瞰石溪,右临水渠。1486年冬复增寝室四槛。广厦回廊,虹贯钩连。现堂、屋、廊、鹿俱存。建筑宏伟,颇为壮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广厦回廊,虹贯钩连。现堂、屋、廊、鹿俱存。建筑宏伟,颇为壮观。有三进,墙面为硬山顶,祠堂构架为穿斗式,门楼为五凤楼建筑。祠深58.6米,宽22.6米,檐高7.5米,建筑面积1324.36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西承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第二进为大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广厦回廊,虹贯钩连。现堂、屋、廊、鹿俱存。建筑宏伟,颇为壮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二进为大堂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三进为寝殿。门楼、额枋、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珍禽、花卉、楼台亭阁。祠内木雕、砖雕、石雕俱全,雕刻造型栩栩如生。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程氏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9.南京巷钱庄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南京巷钱庄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钱庄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南京巷钱庄景区由建于清道光五年的南京巷钱庄和建于道光九年的万泰长两家钱庄组成,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钱庄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景区内采取实物、蜡像等手法,再现了当时钱庄经营的场景,同时陈列有中国历代钱币展览。粉墙、黛瓦、马头墙,钱庄的徽派建筑风格尤其突出。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南京巷钱庄的整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八道门,八方来财。这八道门是前门大后门小,越往后越小,成倒斗状,寓意日进斗金。还有一条引水渠,寓意财源广进似流水。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天井院式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风格。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边的房檐上流下,“这个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掌柜房的摆设也很有讲究,厅台上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南京巷钱庄共有前厅、中厅、三厅、信房、账房、掌柜房、金库、财神堂等30多间,信房管人事、中厅用来接待、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南京巷钱庄建筑对防盗的要求非常高。钱庄的大门上包裹了铁皮,钉上铆钉,两边有错落的门槽,大门关上以后,门缝连刀片都插不进来;屋顶上方有铁丝网,网上有铃铛,如若有人从上面爬过,碰到铁丝,丝上的铃铛就会发出响声报警;墙体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沙子,如果有小偷打洞偷盗的话,沙子会自行流下把洞口堵住。除了防盗之外,墙体还可以防火,如果有火灾发生时,把墙砸开沙子流下来就可灭火;还能防潮,没有沙子,钱放在屋里容易生锈,而沙子可以吸潮。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金库修建于道光九年(1829年),入口是80厘米长、80厘米宽,底部距离地面有3.6米,是钱庄用来保存金银财宝的,也被称为“银窖”。金库的奇特之处在于能让钱看起来“变大”,是钱庄期盼生意兴隆,在修建金库时特意如此设计的。另外钱庄内部在设计时设有逃生暗道,暗道由前台通往掌柜住房,虽不比曹操运兵道雄伟但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南京巷钱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70.太白楼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太白楼位于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西南二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太白楼原名谪仙楼。太白楼挹长江,枕翠螺,是中国现存最具规模的一组纪念李白的古建筑群。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18——830),因记载过简,不得其详。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乌龙院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的同时,在寺前建谪仙楼,将太白像祭祀于楼上。清道光年间,因游人点烟落火而毁。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清光绪元年,太平知府胡来重建,易名为“太白楼”,又将神霄宫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楼阁和璧的格局。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存太白楼系光绪三年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资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周折修葺,面貌一新。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左右回廊,歇山屋面,琉璃覆顶,蔚为壮观。登楼环眺,长江美景,尽收眼底;天门雄姿,依稀可见。太白楼高十八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朴典雅,挺拔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太白楼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两侧蹲一对石狮,雕刻精细,形态活泼。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三楼檐下高悬“太白楼”匾额,字体遒劲,为郭沫若手笔。缘楼内木梯而上三楼推窗远眺,但见长江如练,白帆点点。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祠顺应地势,随坡而建,有回廊与前楼二层相连。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7)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太白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