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艺术与书画艺术

 安阳曹大爷 2021-08-01
编者按:在中国广阔的艺术天地中,京剧艺术与书画艺术一样,因同为“国粹”而鹤立鸡群,傲视群芳。

这两类艺术形式都是以虚拟的,抽象的“写意”为传达方式,最大限度的浓缩和展示了我们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旨和精神内核。

如果将京剧艺术与书画艺术二者相结合,

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官体验呢?

今天介绍的这位已故老画家,

将会给出他自己的答案!

高马得

(1917-2007)

祖籍南京

20世纪80年代入江苏画院,

专做水墨戏曲人物

被誉为当代““三大戏曲人物画大师”之一”

高马得 《英雄易过美人关》

高马得在艺术实践中把传统的写意笔墨同漫画的夸张幽默结合起来,形成了笔墨凝练灵动,色彩鲜透淡雅,人物简洁传神,寓庄于谐的画风。

高马得 《游湖借伞》

高马得 《断桥相会》

高马得 《风雨情深》

人物画的神韵,除却形象,色彩,笔墨意趣外,最生动,最微妙,最有表现力的莫过于眼神。高马得深谙其中之要义。

高马得 《痴诉》

高马得 《金莲戏叔》

他善用眼的神态和神彩刻化人物,画中之人既不是千人一目,也不是具象工写,而是用写意的方法融入戏剧脸谱的意念,以点、线、块、概括出不同的眼神。

高马得 《鲁智深饮酒》

英雄豪杰粗线墨块写出眉须,面部墨气烟染似戏曲中的花脸,粗狂、豪放。

高马得 《莲灯引路》

旦角小生则长眉细目、斜飞入鬓,展现出生旦儒雅和秀美的情态。

高马得 《蒋干盗书》

丑角注重刻化其滑稽之后浑然不知的神情,眼睛不勾眶,不带眼白,以焦墨点成园豆形,眼神流露出滑稽之状,诙谐风趣,让观者在微笑中得到欣赏的满足。

高马得 《武松杀嫂》

高马得的戏画可分为粗犷豪放,秀美娴静,诙谐风趣几种类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形神毕现,意趣盎然,一招一式活生生让人过目难忘。

高马得 《真英雄易过美人关》

他笔下的英雄豪杰,多用粗放的线条,大块的墨色,勾勒人物、渲染画面,把其豪迈不羁,风尘悲怆的情怀描绘的栩栩如生。

高马得 《寻梦》

高马得 《红梅图》

高马得 《何仙姑》

而在女性人物塑造时,只以细若游丝,飘逸有力,富有动感的线条,描绘修长的身段,舞动的水袖,飘摆的衣裙,凝炼流畅中极尽神韵,人物瞬间活了起来。

高马得 《太白醉酒》

高马得 《打虎游街》

丑角是高马得戏曲人物的特点之一。它在戏中插科打浑,起到烘托场景,调节气氛的作用。高马得认为丑角的滑稽总是在不自知的状态下,无所顾忌的表现出来,越是真诚,就越发滑稽,越是人物天性的自然流露,也就越让人喜爱。

高马得 《贵妃醉酒图》

在高马得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饮酒的桥段。他虽不嗜饮,但他喜欢黄山谷的一句话,“醉时吐出胸中墨”。认为人在饮酒微醉时,迷迷糊糊美的意识常会在这种解脱的状态下发生出来,做画之后正要搁笔时顺手扯上一张纸信笔涂来,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马得 《三碗不过岗》

高马得 《山亭买酒》

也是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又会生发出一些模糊的笔墨语言,渲泄主观感受,增强人物精神的特征。常常是水墨杂下、浑然一片,乍看木纳浑沌,眉毛胡子一把抓,细读来层次分明,神态深邃,别有一翻意趣。

高马得 《三打白骨精》

高马得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

每每欣赏高马得的水墨戏曲人物,总会有种呼之欲出之感。

倘若此时画外响起锣鼓之声,这些人物便会瞬间跃出纸面,深情的为你演绎一出经典桥段,历史烽烟。

高马得 《夜访张三郎》

高马得 《三娘教子》

高马得 《牡丹亭惊梦》

高马得 《鏖战》

“我爱那些威武雄壮的净、

婀娜多姿的旦、幽默风趣的丑、

沉稳老健的须生、潇洒雅致的小生。”

——高马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