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学校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

 木香草堂 2021-08-01
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
即使你能考清北,还要琢磨一下是报清华呢还是报北大呢,虽然这种抉择的困难是99%的考生可望而不可求的。
                      1
次一等的考生遇到的难题是:我是去清北读一个服从调剂的冷门专业呢,还是去复旦浙大读个任我选的热门专业呢。,
这是年年困扰80%的学霸的大难题。因为毕竟清北的热门专业那么少,而真到就业时,复旦、交大、浙大、武大竞争力未必就差。
但很遗憾,大部分人宁可选清北的服从调剂,也不会选次一等的名校。
不过,这几年“人间清醒”的家长和考生越来越多。
前几年我有个做中学教师的问我,他的学生可以上清华服从调剂,也可以上海交大经管,应该选哪个?
我说能上上海交大,肯定也能上复旦,上复旦经管不香么,或者说比清北次一等的这些名校里尽情选自己想上的好专业不香吗?
关于是上985的服从调剂呢,还是上211的热门呢,以上原则也可以试用。
比如是上武汉大学的文史哲,还是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财经专业。
对学生来说,这种抉择的难度比在清北的服从调剂和其他名校的热门中选难度更大。
一般来说,这种选择因人而异,比如孩子就喜欢文史哲,有宽厚的文科基础,家里也不缺钱,去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综合性大学感受一下,也挺好的。
假如你是寒门出身,家里还有债等着你去还,承担着买房养家的重任,小镇做题家出身,也没看过什么课外书,我还是会推荐去读个专业类的翘楚,经济实用。
比如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热门专业,可能比你去那些常常在名校排行榜前十名争得头破血流的高校读个不怎么样的专业要更实惠。
现实中,经济比较宽裕,生活幸福的人更多就出自专业类院校,而不是当年上榜名校的学霸们。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选对一个专业可能比选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学校更重要。
当然今天的讨论都基于当下学生报志愿中的实际纠结,不要拿“诗和远方”“孩子的兴趣更重要”等“正确的道理”来反驳。
                      2
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再次一等的学校。
比如,我是上非211的财经、计算机热门,还是上个211的普通专业呢。
那我还是劝你能上211,就不要上非211;能上985,就不要上211。有人说,这不是跟上面说的反了吗?
其实不矛盾。211是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分水岭,是考研概率的分水岭,是好就业的分水岭。不管说多少学校只有特色之分,没有好坏之分,社会用脚投票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211也有水平高和水平一般的区别,有的不乏对区域的照顾。
要知道这些985、211和现在的双一流都跟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相关,经费投入关系着师资水平、科研水平,甚至是图书馆有多少书、宿舍里装不装空调。
你是上个办学一般的211好专业还是上个985的冷门专业?
比如中国农业大学是985,但在很多地方由于对农业的偏见,就分数线偏低,甚至比不上一些热门地区的非211财经类院校。
怎么选?如果看长远发展,我就会推荐这种有学科渊源的985。
所以这个跟上面那个是选对外经贸的财经专业还是选985的文史哲有不同,虽然同为985、211、双一流。
再接下来,二本院校怎么选?那当然要选热门专业,但是不要选那种大而不当的热门专业。
什么意思呢?比如文科学点会计、外语,算热门,更重要的是它是有证书的、有门槛的,比如考个注会、考个口译证,大家都知道难考,就能凭实力说话,可以部分抵掉学校的偏见。
理科学点计算机、学点工科设计,能自己编出程序、做个工程师,那也能让人眼前一亮。未来中国最缺的就是能扎根一线的工程师和高技能工人。
当然你要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是要去好大学、研究型大学、方便考研的大学,也方便去就近热门专业比如金融类就业的大学。
最怕到这种时候还要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经济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专业要么太新,老师还不知道教什么;要么太空,名校的学生毕业也不可能去管人,等你出来估计被人管的机会都没有。
                      3
最后,再说说近年来流行的选地区还是选学校。
选地区非常重要。以前有个孩子考了中科大,我至今记得她对我说的一句话:一定要去北京,不要去合肥。
这个孩子当年能上清华,但是保险起见报了中科大,后来留在南京工作。
她不是不喜欢合肥,是觉得那里的好学校太少,中科大有点一枝独秀,有点孤独。
她在北京的同学则不然,学院路两旁学全是名校,讲座可以随便听;五道口是宇宙的中心,清北互称隔壁,上学后不久她就感受到了这种差距。
我也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后来的孩子们听,哪怕你不留在北京、上海,去这些地方读四年书,感受一下,也能给人生打下不一样的烙印。
 
当然还有广州、武汉这样名校集中的地方。千万不要去那种只有一两所211的地方,别的不说,独孤求败的心情优等生肯定有。再开个玩笑,你想找对象,都找不到比你更好的。
当然这些,都是顺着现在的大趋势说。如果你的分数一般,可选的余地不大,是在发达地区读个二本还是去西部地区、东三省读个一本甚至名校?
我一般会推荐后者。这个时代的二本院校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了,要等他们办好还需要时间。
发达地区有钱,这些年升级了不少二本院校,有的甚至升成了一本,但办学渊源和学科积累远不如上世纪50年代布局、今天看起来衰落的学校。
这些二本院校除了沾了地域一个光,其实当地还有很多一本院校、重点院校,这些学校基本没有存在感,四年后在本地也不太容易找到好工作。
比如,北京除了海淀名校荟萃,大兴、通州、石景山都有一本院校,这些学生就完全感受不到首都的荣光,就业也面临来自海淀学院路的激烈竞争。
那不如反向行之,在西北、东北、西南的一些好学校中挑出更对得起自己的分数的。这些学校考研、就业都更有保障。
比如,兰州大学近些年来生源下滑得厉害,就是因为地域原因,很多人宁可选北京、上海的非211,也不去兰大。但是市场经济时代,没人说兰大毕业的学生必须留在甘肃啊!
你是去读个北京上海的普通一本院校,还是去读兰大?要是我,我选兰大。因为你在京沪读了这些存在感不高的学校,如果不是本地人,大概率留不下;但作为985的兰大,各知名企业去开专场挑人,肯定首选这个学校。
当华为从华中、华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都开一圈专场招聘会下来,你觉得你在哪个地域容易胜出呢?
这真是有的,有同学在北京学院路的学校读书可能没被大厂、名企选上,但在武汉读的学校可能不如北京的同学选上了,因为相对于北京名校荟萃来说,在武汉的这个学校就算本地不错的,优秀的人才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所以选学校和选专业都是相对的,冷门和热门是相对的,地域差别也不是绝对的。“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有时候也是有道理的,但不能去杂牌军里当鸡头,那样就不能被看见了。
现在还流行一种中外合作办学,也跟地域密切相关,当然前头也要冠以中方名校招牌。我一般只推荐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上海纽约,没别的,位置好,办学早,起点高,又规范,已经成气候了。
当然还要不差钱,学费贵还在其次,有的学校要去外方学校学习一年,拿双方学位,这些都要花钱。
现在中外合作办学没前几年那么香了,就跟香港的大学来内陆招生没前几年那么香了一样,都是家长越来越成熟的表现。
地域、喜好、专业,真难选啊!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圆满的选择,总要有所取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