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夫人赛金花的爱国传奇

 小尘记录 2021-08-01

赛金花,承一代英勇救国之奇女子,掀开这一段被时光封尘百余年的往事,风雅依然,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一段尘封的岁月,是与状元洪钧的邂逅,拉开了她传奇人生的大幕,公使夫人的才情与智慧,跨越国界,盛开在异国他乡,出使欧洲四国的那段岁月,她用非比常人的眼界和胸襟,成就了一个东方神话中仙女"的美名。


洪钧状元的妻子赛金花,本名赵彩云,祖籍安徽黟县二都上轴村,大约于同治十年(1871年)生于苏州,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其笑魇如花、光彩照人、艳若桃李、柔情似水的姣好形象,被前科状元洪钧看中娶回,他任俄、德、奥、荷四国出使大臣,赵彩云以公使夫人身份出访,身姿绰约,雪白的肌肤和水灵灵的一双妙目,还有细瓷般的气韵震住了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让他们真正见识到东方美女的风采,德国皇后甚至称其为“东方第一美人”,并且有和德国皇后的合影,在她的回忆中,还见过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和她握手时,当面赞扬她美丽,赛金花以其美貌和多才多艺,出入于欧洲宫廷,获得了德国上层人士的青睐,交际于王公贵族之间,深得欧洲外交界的好感,在德国社交界人们称她为“东方玛丽亚”。赛金花,在随洪钧旅欧三年期间,学会了德语、英语的日常对话和西式礼节,再加上洪钧悉心教她写字吟诗,她的见识格调大大超出了一般女子,和洪钧状元生育一女德官,国后不久,洪钧病逝,为生活所迫,赛金花不得已和女儿德官生离,开始了她传奇的一生,成了一场家国大戏的主角。

烽烟四起,山河残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让世人记住了她挺身而出的凛然,又是多少次智慧转换,才最终让北京城内百姓,逃过一场屠城的浩劫,是历史的责任,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让她承担起了一份沉重的民族大义。

1900年8月,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射杀,成为八国联军发兵的主要借口,德国以此要挟,提出许多苛刻条件,尤其克林德夫人一心报仇,态度强硬,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第一款即清廷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并在中国“竖立铭志之碑”。与此同时,北京市民惨遭奸淫掳掠,赛金花当时躲在北京南城避难,德国兵破门而入,赛金花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唬住了德国兵,她还很镇定地向一个小军官问起了德国的某某先生和夫人,而那某某先生和夫人都是德国的上层人物,并且家喻户晓,她还拿出了和这些德国皇后的合影来给这几个德国大兵看,德国兵不敢造次……就这样,赛金花能和德国兵说上话,办些事,加上赛金花有一定的外事经验,懂德语,以至后来跟洋人打交道并不怯场,也很讲究技巧,八国联军进京后,大力搜剿义和团,北京城里腥风血雨,精通欧语的赛金花在这时脱颖而出,她对德国军官说:“军队贵有纪律,德国为欧洲文明之邦,历来以名誉为第二生命,尤其不应该示人以野蛮疯狂。”这一席话胜过了任何堂而皇之的外交辞令,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她也常常身着男装,和德国军官,骑着战马在大街上并行,赛金花在街头一旦看见洋兵戕害百姓,常尽力阻拦,解释这是“良民”不是义和团,救下了不少人,赛金花还给开门卖粮的中国人作中介担保并插上德国旗子,才免遭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欺凌,和当时慈禧太后皇上扔下百姓逃跑形成鲜明的对比。

赛金花自告奋勇说服克林德夫人,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成就佳话的传说,与真实的事件出入甚大,赛金花说“克林德夫人年纪已50多岁”,克林德夫人189726岁时嫁给克林德,在辛丑谈判时,克林德夫人年仅30岁,赛金花的说法恰好反证了她根本没有见过克林德夫人。

另外,1900814日北京沦陷时,瓦德西还在德国柏林,据瓦德西的《拳乱笔记》,他是在1017日才进入北京的,这时离北京沦陷已有65日之久,这个“时间差”,说明瓦赛公案的故事的虚无性,但并不排除她利用自己会德语和一定的外事经验,与德国下级军官周璇,救了许多平民百姓的历史真实。

虽然“瓦赛公案”和“游说克林德夫人”两件大事纯属虚构,时人仍然添枝加叶地按到她的头上,并演绎成为她的爱国壮举,其实是当时黑暗社会的极端反映,是爱国人士抨击时政的迫切需要。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北洋政府把牌坊移到中央公园,坊额改为“公理战胜”,专门给赛金花发了请帖,出席落成典礼,典礼由段祺瑞主持,辜鸿铭那天,见到了赛金花,他对赛金花说:“你做过的这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赛金花的传奇人生,当时在时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因此一时“状元夫人赛金花声名远播,五陵年少争缠头”,“平康女侠”、“议和人臣赛二爷”威震京城,迅速传遍整个中华大地。

“九城芳誉腾人口,万民争传赛金花”,赛金花作为晚清名女子,适逢国家大变,成了一场家国大戏的中心人物,从1899年庚子之乱前夕,直到1936年赛金花去世,一股赛金花题材的创作潮流伴随着当事人的生命旅程此起彼伏,其生平事迹被文学界多次进行再加工,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瑜寿《赛金花故事编年》、曾朴《孽海花》、王晓玉《赛金花·凡尘》、张弦、秦志钰《红颜无尽:赛金花传奇》、《赛金花年谱》、刘半农、商鸿逵《赛金花本事》、夏衍的话剧《赛金花》、晚清遗老、名士、才子樊增祥为其作长诗《前彩云曲》和《彩云后曲》等。当时著名的艳体诗人樊增祥以赛金花和洪钧的韵事写就长诗《彩云曲》,风格颇有些模仿白居易的《长恨歌》,流传甚广;刘半农不幸染病去世,商鸿逵按照刘半农生前定下的提纲,出版了《赛金花本事》,此书至今还是了解赛金花生平的最重要著作之一。赛金花感念刘半农对她的真诚和尊重,前往吊唁,送上挽联:“君是帝旁星宿,下扫浊世秕糠,又腾身骑龙云汉;侬惭江上琵琶,还惹后人挥泪,谨拜首司马文章。”她以《琵琶行》中的弹琴女自况,将刘半农比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深情厚意,仍令时人大为动容。

赛金花作为一个在历史夹缝中的小人物,她坎坷的一生,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世事沧桑,由于历史“或然性”特征,历史人物本身是真实性与建构性并存一体的产物,文学作品借赛金花这个情史外壳,包含深刻的政治批判,牵出晚清政坛各派势力,涉及了不少如慈禧、光绪、珍妃、李鸿章、梁启超、谭嗣同、刘半农、张恨水及曾朴等近代历史名人,又牵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民国革命等历史事件,折射整个社会现实,而赛金花作为文学作品的原型一次次被加工创造,赛金花的救国壮举也就被一次次定格,因此赛金花的历史已远远不止于她个人的历史,名人接济她,是因为正值“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发生不久,举国上下弥漫着救亡图存的气氛,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颇受舆论抨击,而赛金花替清廷阻止八国联军暴行的传奇,刚好对现政府构成绝妙反讽,推崇救助赛金花,成了一种政治姿态,当时的名人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苦禅等画家为她组织过义卖,张学良曾携赵四小姐去居仁里看望赛金花,说她是“荣华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爱国壮举永垂青史。”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登门拜访时,她提笔写下了那一句:“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将这位传奇女子的家国情怀,推向光辉的巅峰,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一位忧国忧民的奇女子,最终赢得了无数社会名流的敬仰,以及中国百年十大女杰的盛誉,齐白石为她题写墓碑,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她作肖像画《彩云图》,岁月的沉积,悄然绽放,赛金花的一生,是一曲穿越时空哀婉的琴音,任四时变幻,一段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爱国传奇,是时光留给我们最曼妙的画卷,走出这一段传奇,来一场心灵的穿越,尽管赛金花一生的历史真实已经无法抵达,但是透过演绎传奇仍能解读清末民国时人各自关注的重心所在,在历史的风烟深处,将永远闪烁着奇异幽丽的光芒,将永远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奇女子的温暖与暗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