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渡友游记:穿行藏乡江南—林芝

 黎解财税 2021-08-01


        列车运行了四十个小时于十二日下午四点半到达拉萨火车站,站房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与周围的雪山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精美的风景画卷。

         晚饭后站在宾馆四楼的窗口向外看,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阳光依然灿烂,蓝天白云下,远处的雪山,近处的藏民居,街道上穿着藏袍的行人,都告诉我们这是在西藏。

        第二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出发,目的地是西藏的江南林芝。

        车沿着318国道前行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吐蕃王朝立国之君松赞干布的故乡——墨竹工卡县。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并迁都拉萨,迎娶了中原美人文成公主,成就一段千里姻缘的佳话。游客们纷纷在此留影纪念。



        拉萨的海拔是三千七百多米,林芝的八一镇海拔是两千九百多米,但是从拉萨去林芝却要翻越海拔5018米的米拉雪山口,往前行一路盘山公路,转了不知多少道弯,车开上了一座山顶,往山下看,中铁公司正在打隧道修高速公路。

        到达米拉雪山口时天下起了冰雹,站在雪山口放眼望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大家也兴奋地高举双手“欲与天公试比高”。再过两年,高速通了,去林芝要安全顺畅的多,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体验却没有了。



        第一次上这么高的山,车上不少游客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呕吐、胸闷。郑州的一位美女说“西藏真是心灵的天堂,身体的地狱”,都不打算登布达拉宫了。

        导游也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的钱少……不到西藏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不过他说,坚持一下,自信心很重要,接下来去林芝海拔会越来越低,慢慢的就能适应了。

        我和同伴光明哥都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昨天傍晚在拉萨时收到阳光假日旅行社小李的微信,担心我们能不能适应西藏的高海拔。当我告诉她,我们拎着旅行箱一口气爬上四楼,她放心了,微信上竖起了一排大拇指。



        下了雪山,植被逐渐茂盛起来,细雨中碧绿的草垫,清澈的溪水,金黄色的油菜花,云雾缭绕的青山,不看山顶上的白雪帽,真以为来到了江南。喜马拉雅山在林芝面向印度洋裂开了一个大缺口,沿着大峡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为林芝送来了热带气候和雨水,使这里形成了热带和寒带气候并存,雪山和原始森林并存的独特气候和景观。

        六百多公里的山路,一路上也没进入某个具体的景点,但仿佛进入了一个大景区,川藏公路沿线美不胜收。

        途中遇到络绎不绝的从四川方向来的旅游者,有自驾的越野车队,有全副武装的骑行者,还有徒步的背包客,现在驴友团队遍布各地,而徒步西藏还是要有非凡的勇气的。

        抵达尼洋河畔的八一镇已经是万家灯火,晚餐的石锅鸡很有特色,用喜马拉雅山上的石头打制的石锅,放上山鸡加藏补药炖煮,天气虽然很冷,但热气腾腾的藏家美食让大家笑的非常开心。



        第二天上午游览南伊沟景区,这里距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区很近,进景区要经过严格的边防检查,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河网密布,水顺着山势奔腾而下。

        观光车冒着大雨沿着山坡而上,车行半个小时停在一片平坦的山地边,这里原来是藏民们的牧场,由于景色美被划进了景区,大山、森林、草原、牦牛还有溪流,站在这里我感慨,一条麦克玛洪线划掉了藏南的大片国土,景色虽美却让人不禁有些遗憾!

        下午马不停蹄赶往大峡谷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五百多公里,平均深度五千多米,经科学考证,超越了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更神奇的是大峡谷在这里绕着海拔七千七百多米的南迦巴瓦雪峰转了一个马蹄型的弯。



        在景区换乘专用的观光车,沿着雅鲁藏布江岸边去墨脱的公路车游大峡谷。在大峡谷亲水景点,我被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和岸边巍峨壮观的南迦巴瓦雪峰震撼,在那里流连忘返。

       想起看手表时,发现已超过上车时间六分钟,赶快一路小跑往回走,导游下来迎我,远远的看到我年纪也不小了,忙喊“不要跑!不要跑!慢慢走”(导游说在西藏旅游高原缺氧,只能走,不能跑!)。虽然累的气喘吁吁,但上车时仍然没忘记和大家点头致歉。

        返程时已近黄昏,车行在峡谷山腰的公路上,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悬崖,上午刚下了雨出现塌方,中午才清理完毕,好多路段都没有硬化,不小心就会出事故。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前面有两辆车撞在了一起,挡住了去路。堵了近两个多小时才通车,事故不严重,还算是幸运的。

       夜幕下峡谷中,返程的车队闪着灯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绕着山像一条弯曲舞动的火龙很是壮观,到宾馆时已是第二天凌晨。


 
        6月15日从林芝返回拉萨,早餐后参观了林芝自然博物馆,林芝有多种气候,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集中了从海南到北极的各种植物。尤其是水力资源,江河交错,山高水长,如果在大峡谷的大拐弯处建水电站,发电量可以是三峡的三倍。林芝,如此动听的名字,因为它丰富的水力资源而被誉为“西藏的江南”。

作者简介:
      凡夫俗子,62岁,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桃李满天下。爱好旅游和运动,退休后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

微信:野渡无人舟自横

微信ID:FFLL20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