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球(九)

 新用户3134eDv6 2021-08-01
      东京奥运会单打比赛项目已经结束。相信球迷们都还在幸福地回味国乒夺得金牌的美妙时刻。
      女子单打,无论是孙颖莎VS伊藤美诚,还是陈梦VS伊藤美诚,都会是最瞩目的焦点之战。最终看到大圆脸的伊藤美诚被小圆脸孙颖莎剃个光头,没有人能形容自己的那种开心。
      其实,仔细想一想,伊藤美诚这个小胖墩儿挺值得尊敬的:一个小丫头片子,愣是叫国乒这个团队头疼。——能成为我们重视的对手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尽管很多球迷可能还觉得她0:4遭莎莎横扫很解气,但一定还有人恨不得让莎莎揍她个每局11:1才叫过瘾。——谁叫她拿了混双冠军后那么嚣张呢?
      我想说的是,看球千万不能这样,一旦夹杂进去民族情绪,你看球就带了有色眼镜,比赛也就变了味儿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和本身魅力也会大打折扣。那又何必呢?体育运动,跟文学艺术一样,应该保持它们独有的纯洁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运动魅力,也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曾经有人跟我较真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反动性”,在自己国家不能发表出版,都是在外国出版的。他们还给我举了许多例子,来验证自己所言非虚。说到激动处,他借势把莫言也狠批了一下:把自己国家的丑拿到世界上去丢,给人家做了靶子。
      遇到这样的人,你能说什么呢?就像一个人非跟你辩解说2+2=5,你除了笑笑走开,还能做什么呢?
      也有人很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写东西一定要写“正能量”的,写咱们的发展之快。这个当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他居然说你不要看日本现在几年几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那算什么呀,能说成是他们发展很快么?
      我实在懒得跟他说,低头不停地喝水。如果诺贝尔奖说明不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你想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发展呢?如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都不值得看,那哪些作品还值得看呢?
      ——这就是政治偏见让你自己有了偏见。优秀的东西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好的东西,因为别人已经在吸收我们好的文化。
      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小丫头,正是她摊煎饼式的迷惑性发球,抡铁锤式的爆砸,才让乒乓球比赛如此精彩激烈。也正是她,逼着国乒技术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就是这样被逼着发展的。
      众多周知,体育运动在不停地发展,比赛规则也在不断变化。比如,NBA就出现了“乔丹规则”。只有超级伟大的运动员,才能让规则发生改进。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可以说在不停地变化,你如果看看刘国梁的发球,每一个都是遮挡,拿现在的规则早罚死了。本届奥运会,更是明确提出了“运动员不能吹乒乓球”“运动员非持拍手不能摸乒乓球台面”。
      我今天把中国乒协2018年版的《乒乓球竞赛规则》又看了一下,有很多地方已经做了改变,就是为了利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则就是为了保证比赛公平公正顺畅进行,看球也应该理性客观公正,既知得,更应该知失。
      说到这里,我倒是很赞成NBA解说员的安排:一方支持主队,一方支持客队,一方保持中立。这样的话,所有球迷都可以听到自己一方的声音。
      有对手,才有意思。孤独求败,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寂寞。
      男子进入决赛的四个选手,无论谁对谁,都属于经典之战。奥恰VS马龙,就像文学作品里的爱情故事,是世界乒坛永恒的趣谈。
     奥恰洛夫陪过了国乒“二王一马”时代,又陪过了“科龙争霸”时代,自2009年与马龙的19次交手,奥恰无一胜绩。半决赛结束后接受采访时,奥恰洛夫说:“我已经发挥的足够好了,可是马龙就是马龙。”奥恰虽然没有赢过马龙,但他赢得了中国球迷的普遍喜爱。
      我曾经现场看过奥恰在0:10落后的情况下,强势逆转新加坡选手李虎。那是2013年7月的苏州公开赛,当时观众们都已经失去了兴趣,去旁边看王皓的比赛了。我就在跟前没动,我想看看奥恰怎么样来打自己的最后一球。
      他还像0:0或者说是10:10一样打每一个球,沉稳冷静,完全没有一点儿放弃的意思。3:10,5:10,一分一分抠着追赶。李虎叫了暂停,奥恰擦了汗,比赛继续,8:10,10:11,最终,奥恰13:11完成了逆转。
      这就是大家不知道的奥恰洛夫!
      如果做个测评,评选出最喜欢的球员最讨厌的球员(外籍),那么应该如下:男子最喜欢的——波尔、奥恰,女子——福原爱。最聪明的——林昀儒。最令人讨厌的——张本智和,张宇镇。
      波尔和奥恰,一直是乒坛绅士的代表。他们不但把乒乓球打成了艺术,也成为乒乓球文化的形象代表。
      林昀儒无疑是少年老成球商极高头脑聪明的后生代。他是张本智和之外国乒的最主要球员,他是左手球员,反手尤其突出,年龄小,反应快,速度快,球的线路落点清晰。无论和其他三位谁对战,都会是一场经典的恶战。可以说,进入决赛的四场比赛中,他和樊振东的半决赛与他跟奥恰洛夫的铜牌之争,是最为激烈最为精彩的两场。
      如果是球商高不高能决定你飞多高,性格好不好则关系到你能走多远。他跟张本智和属于同时代球员,他胜在性格上。
      在林昀儒和樊振东的比赛后,记者问林昀儒如何评价樊振东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有资格评价他么?”
      33岁的马龙依旧给小胖上了经典一课:兄弟,大比赛你还是嫩了一点儿,老哥愣是拿经验把你玩翻了。正如刘国梁赛后的分析:樊振东主打实力,马龙更多的运用了智慧。张怡宁曾经说,乒乓球运动其实是一种脑力劳动,发球,接发球;变化,反变化;调整,反调整。回看决赛,马龙无时无刻不在积极变化。正是由于他层出不穷的变化,搞得樊振东很不适应,许多减力球,因为速度和节奏的变化,让樊振东出现失误。按说,他俩之间最熟悉,比赛应该也是打到第七局才分出胜负的,结果他2:4就被打定型。
      马龙蝉联奥运会单打冠军,实现了“双满贯”,成为世界乒坛第一人。
      我们是该祝贺马龙呢,还是应该惋惜小胖呢?着实叫人为难。
      小胖取胜的话,国乒顺利完成了交接班,这可能是国乒教练组最期待的。马龙蝉联,成为国乒的骄傲,也是国乒很期待的。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球迷心里都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感受:既非常激动,又多少有点惋惜。
      看球的感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