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又忘了该死的密码

 枯藤老树1 2021-08-01

今天想登陆京东买点东西,习惯性地输入密码:123456,不对;12345,也不对;12345678,还是不对?家里的电话号码,又不对!那密码到底是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无奈之下只好通过手机验证找回密码,可所谓“找回密码”就是个幌子,它根本不把密码发给你,而是让你重新输入一个新密码。新密码就新密码吧,可是光数字不行,光字母不行,一定要数字字母加符号才行,可怜记忆只有七秒钟的我刚想好一个密码,一登陆马上就忘了!气得我把键盘敲得啪啪响。

可是敲破了键盘又有什么用呢?而且还得加买一个新键盘!没办法,只好勉力打起精神,将几亿个脑细胞重新发动起来,督促它们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一番艰辛后,总算勉强搞定了这项艰巨工作。

据说有种心理疾病叫“密集恐惧症”,可我想我是得了“密码恐惧症”。恐惧就恐惧在:举凡微信、支付宝、淘宝、京东、当当、贴吧、微博之类软件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网站,都需要用户名和密码,而且像支付宝淘宝之类软件的密码还不止一个,更可气的是上面所说的,密码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或字母,一定要数字字母加符号。对于我这样记忆力很差、强迫极简主义兼老年痴呆先兆综合征患者的中老年来说,这种做法等于是要我的命。

该死的密码,你要我怎么才能记住你!

遥想老树当年,小乔不肯嫁,精力充沛,记性优秀,谈笑间,密码个个攻破。可问题是那时候的密码没这么多,而且也没这么复杂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要记这么多复杂的密码呢?

作为半个春秋爱好者,我的思绪又习惯性地回到了春秋时期。那时候有密码吗?谁知道呢,反正史书没有记载。不过,随便用哪个手指头想想就知道,那时候没银行没电脑,哪里用得着密码啊。

但老树又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晋文公去世的那一年,还没下葬时,驻守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企图趁乱造反,就给秦穆公写了一封信,要求秦军大部队赶快来偷袭郑国,理由有二:一、盟主晋文公去世,晋国自顾不暇,郑国失去靠山。二、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到时可以里应外合。这件事的结果恐怕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三将被逐,秦军在崤山全军覆没,秦国偷鸡不着蚀把米。

问题是这事跟密码又有什么关系?在老树看来,古代虽无密码,可是钥匙在某种程度上就代替了密码。钥匙伸进锁孔的一刹那与密码输入正确点击“登录”的一刹那,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我想这大概是史上钥匙的最早记录了。

可是比这更早的呢?《礼记礼运》记载孔子回忆以前大同社会的话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意思是:那时有很多东西随意丢弃在地,就是没人拣到自己家里去。那时人们在家里装门只是为了遮风挡雨,根本就不用钥匙,也就是所谓的“夜不闭户”。

在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单纯,单纯到根本不需要用来防范别人的钥匙,至于密码那就更不用说了。

换言之,密码的出现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密码就好比人身上穿的铠甲,用来防御外来入侵。一开始这件铠甲很薄,可是聪明而邪恶的人很快发明了攻击它的长矛,什么熊猫烧香,什么爱虫,什么CIH,什么木马之类,薄薄的铠甲根本抵挡不住这些长矛的进攻,于是就有了诸如微博账号被盗、个人隐私泄漏、银行卡遭盗刷等等之类令人愤怒和沮丧的事件,而且可以肯定此类事件以后还将不断出现。

无奈之下,人们只好不断加厚铠甲,于是密码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好比一层铠甲不够那就两层、三层甚至更多层,就算我们自己不愿意穿,那些软件和网站们还是纷纷逼着我们穿,就如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终于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密码泄漏了(真的吗?),换个网站就换个密码,网上冲浪的感觉就好比医护人员不停地穿上和脱下防护服。

取得安全的代价就是浪费时间,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想想也真够悲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缺乏信任已经到了要用史上最复杂密码的严重地步,而且坚信以后还会更加复杂。古人教导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现在的“防人之心”得用高科技武装起来才能稍稍抵挡敌人的“害人之心”,可悲可叹!

老树真希望从某一天开始再也不用记那些该死的密码,虽然除了死亡,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还是愿意借用一句话,来结束本文: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