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调下半年!

 君临策 2021-08-01

政治局会议

A股投资,离不开对政策和监管动向的跟踪。

图:国内政策、监管动向跟踪框架

其中每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当前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形式,制定来年宏观经济规划,市场关注度极高。而每季度的政治局会议则是阶段性的关注重点。

按惯例,7月末召开的年中政治局会议,主题通常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过往看,年中政治局会议所定的政策基调,一般会持续到当年底。

那么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有哪些重点提法值得关注呢?

01

“跨周期调节”暗指政策明年发力

通稿中提及“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跨周期”和“统筹今明两年”显然是“题眼”。我们要思考的是政策意图所在,到底是把明年的政策空间提前到今年下半年来释放,还是把今年的托底牌留到明年来打。

这一问题的答案在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哪个时期的经济可能更紧张。

数据层面,当下经济恢复放缓,但未下行。

7月官方制造业PMI 50.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3.3,综合PMI产出指数52.4,与前值相比分别回落0.5、0.2和0.5。重大节日后保供稳价政策实际执行力度不及预期,大、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分化。制造业出口新订单指数已连续4个月回落,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中国经济或已经过了疫后恢复环比最快的时候。

不过,由于竣工周期支撑和海外疫情扰动下中国出口替代仍强,年内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相对可控。相比之下,真正的增长压力或在2022年上半年明显体现。

所以,阿策倾向于“跨周期调节”意在为明年留下底牌,今年下半年难有激进举措。

通稿中说,“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相应的,四季度专项债发行或近万亿规模,但由于四季度施工条件有限,预估大部分资金将在 2022年年初形成投资额,助力2022年二十大开好年开好局。这与我们对政策跨周期调节的解读相契合。

通稿中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是常规操作,难以解读出货币宽松的意味。投资者对流动性环境不宜过度乐观。

且7月30日央行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对虚拟经济流动性并无示好。

从央行表述来看:

一是对当前经济的表述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符合预期,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等提法也继续存在,这意味着不可理解为货币政策已经完全转向。

二是强调政策“有效性”,聚焦支持实体经济,这意味着对金融加杠杆形成资金空转的现象依然是低容忍度。

02

运动式“减排”被批评

通稿中提及,“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

会议对前期“双碳”政策落实进行纠偏,明确了“先立后破”的实施步骤,对于缓和大宗商品涨价压力、防范潜在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本来预期7月初重大节日后停产限产会放松,但实际的保供稳价政策力度远不及预期。

比如7月山东和江苏等地明确要求粗钢减产,今年全国粗钢产量不超过2020年也是大概率事件。从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制造业采购成本普遍上涨。

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小型企业PMI为47.8%,环比下滑1.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而大型企业PMI则环比持平。

统计局在解读稿中也表示,“调查中部分中、小型企业反映,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涨、订单减少、回款压力加大等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承压。”

政策纠偏是好的,但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很难随政策转向而马上转变,商品涨价的趋势变化仍待观察。

03

制造业升级仍是主旋律

1100字的通稿中竟有150字与制造业相关。

通稿提及“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对 A 股而言,高端科技制造、国产替代制造、升级技改制造、新能源制造等都是具有十四五长逻辑支持的主题,是国内大循环下的政策扶持重点,值得投资者长期深耕。当然,好资产也需要低估值才能成为好的投资标的。

而此次强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能进一步引导市场重视500亿市值一下的优质标的,“以大为美”的选股逻辑将向小企业的“大空间、高弹性”转向。

参考研报:

《华创证券-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

《平安证券-从PMI看为何要“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

《华创证券-7月PMI数据点评:类滞胀,它来了》

《中信证券-政治局会议明确下半年定调,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风险因素》

《国泰君安-“国内大循环”,核心思路、路径及投资机会初探》

德尔塔病毒

全球疫情持续发酵,美欧成“德尔塔”主战场,中国面临这一变种病毒的第三次闯关。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6月20日至7月30日,全球每百万人中新增确诊病例由46例增加至75例,北美洲及欧洲是本轮疫情反弹的主要推动力量。

“德尔塔”变异毒株正是本次疫情反弹的元凶,在全球迅速蔓延且感染比例持续提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GISAID数据,目前“德尔塔”变异毒株已经传播至全球132个国家(含地区),在近四周总递交检验样本中占比近90%。

国内正在面临“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第三次闯关,相比前两次的广东、云南散发疫情,本次爆发的隐匿社区传播时间长,已波及15省27市,溯源防控工作极其困难。

但我国每百人疫苗接种已达111剂次,且预计会加速扩大接种。对疫情传播的范围和影响无需过于担心。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仍能起到防护屏障作用,对防重症、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有明显效果。

“大范围核酸检测+病例隔离”和“疫苗接种”仍然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预计本次疫情防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核酸检测和疫苗股的高景气可能超出市场预期,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