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石公山到东村

 苏迷 2021-08-01
《姑苏晚报》2021年07月19日 B08版

  徐晓群

  三十多年前,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响遍大街小巷,霍大英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成了年轻人的偶像。可惜这个故事不光时代久远,故事地点也远在广东佛山,要想进山朝拜,当时的条件怎么可能。后来又有了电视剧《海灯法师》,大师疾恶如仇、传播佛法普济众生的故事又风靡了大江南北。

  相传海灯法师是少林寺的高僧,最近十年的生活、习武之地就在太湖的西山岛,是在世的本土英雄。说近是距离,其实也很远,因为出行要靠轮渡,一个来回就要一整天时间。我有一发小在西山采石公司做警务工作,首度相约成功后,那几天时间比过节还兴奋。

  从南门轮船码头乘船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如遇恶劣天气航船延迟或取消也是常有的事,幸好此行一路顺风,从中午候船出发,到达目的地已是黄昏。夜晚,路灯昏暗,行人稀少,太湖茫茫一片,白浪滔滔,西山岛好寂寞。第二天骑自行车到达石公山,慕名前来朝拜海灯法师的人不少。这时西山岛已容不下这位江湖名人,海灯法师上了中央电视台名满天下。好在石公山上尚有海灯居住的床铺和操练梅花桩的遗迹,也算不虚此行。

  对于西山这个地名,一直有人不舒服日薄西山的释义,后来终于有了更名为金庭的机缘。大家并不在乎。几年后,长虹卧波般的太湖大桥成了岛上的新景,每次西山之行,石公山仍然是我的必到之地。正好摩托车大流行,兴致之余,又约了几位骑友前往,沿途风光无限,太湖美丽的身姿一览无余,不需一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那时年轻气盛,容不得以假乱真,海灯法师的“二指禅”和神话般的故事,被人指伪,再上石公山已不是为了大师。一线天、摩崖石刻、归云洞渐渐深入人心。遗憾的是归途中突变的天气,一场大雨淋湿了全身,落汤鸡一般,好心情锐减了一半。

  石公山是太湖七十二峰中最著名的景点,岛上有岛,湖中有湖。山上曾有伛偻身躯的巨石,好像是正在诉说家长里短的石公石婆。

  交通不便,没有工业基础的西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要发展经济只能靠山吃山,开山取石以原材料换取资金,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外界传说,那几年石公石婆被砸成了碎片,成了他乡建设工地上的材料。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一千年前的宋徽宗朝,苏州出了一名善于堆山造园的人,叫朱勔。为了迎合帝王对奇花异石的痴迷,朱勔在民间大肆搜刮,石公就是被他采凿后,成为“花石纲”运往汴京的。“一从采凿成纲运,翁媪千年对劫灰。”岛上的先祖和民间仁人志士的劝阻谴责终究敌不过狐假虎威的朱大人。历史有真相,为了私利、为了贪欲,刻意破坏自然景观的朱勔成了遗臭千年的奸臣。

  去过了几次石公山,自以为对西山岛很熟,到了东村才知道自己的浅薄。

  时至今日参观古桥、古寺、古樟、古井,到金庭怀古探幽已是平常事。下大桥一路向西,不远处便是东村。

  岛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处处都有精美的雕刻,苏帮工匠能够享誉天下,不是靠吹出来的。

  敬修堂建于公元1752年的乾隆十七年,难以想象在一座孤岛上营建这样一座大院所需的财力、物力。古建筑内深藏着风流故事,二百七十年前,年轻的乾隆帝偏爱这太湖一隅,乾隆爱字画爱玉石,江山美人一样不能少。从京城一路南下,秀山美水见过不少,最爱的却是这方水土和这方水土养育的人。传说岛上的一位村姑让天子动了情,殷姑娘怀上了皇帝的血脉。敬修堂就是为殷姑娘建造的金屋,保存完好的雕刻隐隐告诉后人这是沾有皇气的宅院。敬修堂是一座前后六进的清代宅院,如今还说它是古东村的宝宅,已经太小了,敬修堂早已不属于东村,它是苏州乃至国家的宝贝。

  我不相信这传说中乾隆帝的爱情,总觉得不如是一场艳遇过后的一别两宽更好,深宅大院里殷姑娘是寂寞的、凄凉的,这样的金屋藏娇于殷姑娘而言无异于囚徒。平常夫妻的油盐酱醋、争争吵吵更有乐趣。

  西山岛景自天成,石公山只是其中一景,消失的石公石婆无法重塑,让人遗憾了千年,万幸,类似敬修堂的遗存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如今有了保护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法律依据。这一回我要从石公山到东村,去发现敬修堂里的爱与哀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