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凿通官山岭 修筑窑上路

 苏迷 2021-08-01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31日 B01版

  李嘉球

  苏州人大都知道太湖之滨的光福有个窑上,窑上枇杷、窑上桂花,更是名闻遐迩。窑上曾是个自然村,相传明初朝廷曾在此设立砖窑,为金陵(今南京)皇城建造烧制砖块;窑上也曾是个行政村,1958年成立窑上大队,1983年改称窑上村,2003年11月与香雪、潭东行政村合并成立新的香雪村。

  窑上的地理环境在苏州堪称奇特,三面围山,一面临湖,高耸的西碛山、铜井山、卧龙山与浩瀚的太湖将窑上包围成一个“世外桃源”。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出行十分困难,即便是上光福集镇亦需要翻越官山岭、峙崦岭两重山;如要装载货物只得走水路,船只由太湖转入铜坑港,穿越西崦湖,才能到达光福镇区,倘若遇到刮风下雨真是险象环生。上世纪50年代,光福镇区到苏州潭山矿区的公路筑通后,终于可以不必翻越峙崦岭,但是还有官山岭挡住了步伐,村民仍然无法使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翻山越岭上街,肩挑手提带物”,这曾“经是窑上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1965年,原窑上大队党支部决定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凿官山岭,修筑一条窑上路,彻底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曾经当过志愿军铁道兵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周春林亲自担任总指挥,曾在吴县采矿公司工作、有过开山经验的党支部委员顾福兴具体负责现场施工。

  窑上路全长3公里,贯穿上官山、中官山、下官山、涧里、顾家场、坟里、东头村、周家堂、原窑上大队等自然村。工程分为两部分,先是筑通各自然村之间的路,然后再凿开官山岭,最艰难的当然就是开山。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最终选定官山岭最低凹处,但是作业面十分狭窄,无法大兵团作战。1965年冬天,原窑上大队党支部抽调基干民兵组成突击队,当时窑上大队总共有12个生产队,大的生产队抽2人,小的生产队抽1人,共计16人。开山所需的炸药、雷管向吴县采矿公司申请,领回后寄存在苏州潭山硫铁矿的火药仓库。为了早日凿通,在官山岭东、西两端同时开凿,突击队员将午饭带到工地上,起早贪黑;官山岭顶上的土地庙观音堂临时改为铁匠铺,负责锤打修理开山打炮眼用的钢钎等工具。

  筑路需要占用土地,而官山岭东端的山地属于香雪大队。由于预先沟通不到位,香雪大队党支部书记顾衡仁带了一帮人来到工地,与正在现场指挥的窑上大队书记周春林交涉,两位书记年轻气盛,一个为了保护大队集体的山地,一个为了尽早将路筑通,互不相让,最后由公社书记出面调解,协商确定,公路走向沿山荡田边弯曲前行,不占任何田地。最后凿通攻关时,窑上大队全体干部齐上阵,苦干一夜,终于凿通官山岭,圆了百姓的百年通路梦。

  窑上大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凿山筑路之举得到了上级党和政府的嘉奖,吴县人民政府特地奖励他们50元人民币。窑上大队的干部与群众则认为既然是自力更生,就不能要任何的奖赏,毅然决然地将钱退还给了县政府。

  由于当时开凿官山岭没有专门的工程设计,开通后窑上路东、西两端落差达1米多,摩托车、汽车仍不能通行。此后经过几次修补,特别是1990年在驻苏部队的支持下,再次开凿官山岭,降低陡坡1米多。当时的窑上路是条泥石路,载重汽车通行后变得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官山岭的坡度仍然很陡,车辆通行存在隐患;而在坟里村旁还有一个陡坡,民间流传有“公路跑得得得吼,还有一个小巉山”语,意思是说:车辆跑光福集镇等外面跑得很通畅很频繁,但是在坟里村段还有一个陡峭的小高坡。

  1994年冬,窑上村党支部决定再次修整窑上路。在驻苏部队的支持下,再次开凿官山岭,降低坡度2.5米,坟里小坡也开凿降低1米多。工程于1995年10月竣工,路面全部浇筑成水泥路,共计投资140万元。至此,经过几代窑上人历时30年前赴后继的努力,窑上路真正成了平坦之路,成了百姓致富的幸福之路,窑上村“花木之乡”的花卉苗木得以用汽车源源不断地运出深山,运往各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