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藩王为何成为被圈养高级动物?问题出在朱棣和朱允炆叔侄身上

 宋安之 2021-08-01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明朝的藩王,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存在,诸王虽分封,却不领土地人口,虽爵位尊贵,却对于地方没有管理权限,只是领取俸禄而不治事,无论在地方上还是中央朝廷并没有任何权力,可以说
藩王整个就是一个高级圈养动物


说是笼子里的金丝雀都不为过,当然可能连金丝雀都不如,毕竟金丝雀还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而藩王几乎是没有的,所以长达200多年的时间,藩王几乎被养废了,
这也是1644年明朝帝都沦陷,崇祯帝自缢以身殉国以后,南方忠明势力先后拥立四位藩王为帝,还有一位藩王为监国,却只是狼狈坚持十几年,便败退到缅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圈养环境下的藩王往往还不如那些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几乎如同废人一般,什么都不知都不懂。


而提起藩王问题,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错,其实认真说起来,
这个真不能怪明太祖朱元璋,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这叔侄俩,就是这叔侄俩才使明朝藩王成为被圈养的高级动物,几乎成为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的确有问题,他的问题在于给予了藩王过度丰厚的待遇,但是朱元璋也不是想让自己的后世子孙当蛀虫,成为只知道吃吃喝喝的废人,给予了他们丰厚待遇的同时,还让他们承担起供卫中央朝廷的责任,首先每个藩王都有三护卫兵权,少则千余人,多则上万人,镇守边疆的九大塞王,掌握的军队多一些,对于地方影响力也大,主要是抵御外敌南下,镇守内陆的藩王,基本上都镇守在各个要地,是镇守一方,巩固强化了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


表面来看,这时期藩王权力最大,对于中央朝廷有威胁,其实藩王对于中央朝廷的威胁特别有限。像建文年间的诸王之长朱棣,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咄咄逼人,一开始也是委曲求全,甚至是装疯卖傻,即使起兵成功,朝廷大军对其也是拥有碾压性优势,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个猪对手太差劲了,打烂了一手好牌,正常情况下朱棣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


关于明朝的藩王分封,清代史学家赵翼是这般评价的:“
明祖初定天下,分封诸子于各省各府,盖仿汉、晋六朝及有元之制而参酌之,外以壮藩卫,而实无事权。其有才者,如燕、晋诸王,或统兵以镇边塞,然不为例。其分封内陆者,不过设三护卫,不致有尾大不掉之患”。

明太祖朱元璋这般安排,虽然藩王有着丰厚待遇,但也要相应责任承担,而且关键是藩王对于中央朝廷也起不到威胁,除非藩王联合起来,很明显这点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很合理,当然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会那般差劲,而燕王朱棣竟然借势而起逆风翻盘。


到了建文帝朱允炆上位以后,这位年轻天子一上位就急匆匆削藩,本来削藩也无可厚非,毕竟他是以皇太孙继位,压不住那些叔叔,自然害怕这些叔叔联合起来对付他,而且
以藩王镇边疆,也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九大塞王可以互相牵制,不至于一家独大,但时间长了,有可能形成利益同盟,对于中央朝廷也不是好事儿。

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成功,那么以后明朝也就没有藩王这个弊端了,可惜的是他的削藩想法是对的,但是具体执行上却是一塌糊涂。


本来有软方式,当时大臣高巍参考西汉“推恩令”,提出“
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意思是藩王异地分封,这样藩王对于地方的控制会越来越弱,因为不将藩王固定在一地传递下去,这样一来,藩王权力自然变弱,不过建文帝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

至于硬方式更简单,就是先难后易,先将诸王之长的朱棣拿下,先啃最硬的骨头,那么之后也没那么多事了,但是建文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先易后难,削了几位藩王如同废藩、杀藩一般,削了之后废为庶人,不是流放就是禁锢,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如此这般,朱棣就是不想反也得反了,更何况朱棣本来就野心勃勃。

朱棣起兵靖难以后,本来中央朝廷对于朱棣是拥有碾压性优势,正常发挥也可以将其收拾,但是建文帝却属于是猪对手,又是重用运输大队大队长李景隆,又是下令不得杀朱棣,不要让他背上杀叔罪名,种种昏庸之举,最终使得朱棣造反成功。


朱棣之所以可以成功,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
建文帝太过霸道的削藩,使得当时藩王其实是倾向于朱棣,所以朱棣可以找到宁王“借到”兵,所以朱棣到了南京城下,谷王和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


既然藩王集团站在朱棣一方,所以朱棣也不好意思对这些兄弟下手,而且还有一个关键,
朱棣登基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是一条也不想改变,对于藩王制度,也是不想轻易改变,虽然他夺了侄子建文帝皇位已是对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最大不尊重。

但是不下手也不行,他害怕若干年以后,再出现一个效仿他的藩王,再起兵靖难,于是朱棣想到一个折中方法,就是不削藩,但是剥夺藩王的事权,只留下其经济特权,使其成为高级圈养动物


于是明成祖朱棣开始慢慢剥夺了藩王的三护卫,通过明敲暗打等各种方式剥夺了不少藩王的护卫兵权,到了仁宗、宣宗时期,历经汉王朱高煦叛乱以后,其他藩王的护卫相继被裁撤,极强化了中央集权,从此太祖时期藩王拥有护卫军队的历史成为过去式,一般情况下藩王是没有护卫军队的,除非皇帝特许恩赐。


经过明成祖朱棣的隐性削藩,至此明朝的藩王成为只有经济特权的国家蛀虫,什么权力也没有了,本来拥有兵权还可以影响地方政务,结果是兵权没有了,地方政务也干涉不了,还是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官员,不得互相见面,在这种情况下,整天无所事事的藩王,没事了只能关灯造小人,宗室人口是越来越多,对于国家的财政负担是越来越大。

所以最后总结来说,明朝藩王这个弊端,真不能怪明太祖朱元璋,其实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这叔侄俩,本来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可以一次性削藩成功,不至于留下这种后遗症,但是他打烂一手好牌,使得燕王朱棣逆袭上位,朱棣登基以后,因为出身藩王,加上本身夺侄子皇位就备受争议,不敢动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藩王制度,所以只能通过另类方式削藩,形成了明朝畸形的藩王制度,而且还使得历代皇帝无可奈何,最终明朝藩王这一大弊端伴随明朝亡国才终结。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