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栖凤轩2013 2021-08-02
那再下一条,14-31跟33,它说“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宋本里面就会再加一句话叫做“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其实我说宋本是不对的,因为宋本有伤寒论,可是金匮要略我们流传得比较好的版本是元朝的版本。
 
所以严格来讲,伤寒论是宋本,金匮要略是元本,但是我现在就是拿来跟桂林古本做一个区别,所以就一律说宋本,其实严格的学术提法应该是伤寒论的宋本跟金匮要略的元本,说宋本的意思你们都能听懂,是说分成伤寒论跟金匮那两本书的书。
 
所以你呼吸不深,随时都有一点点痰,那种样子的话要从水代谢来治疗,那这样子要用苓桂术甘汤。
 
再来33条它就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证,在杂病里的主证,它说“心下有痰饮”就是胃这边水代谢不良。
 
“胸肋支满”支满就是里面好像有一个人,就像助教录东西那个三脚架一样撑在里面这样子,扯住一样的那种感觉,那这种感觉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个扯住的感觉你们打三角符号就好了,因为不一定绝对有。
 
那主要是“目眩,脉沉弦者”就是脉又沉又弦然后又头昏脑胀,连头已经发昏,这个时候是苓桂术甘汤是主证。
 
刚刚同学不是有问说我们这个昏那,或者容易摔跤,什么时候要用真武汤,什么时候要用苓桂术甘汤,什么时候要用泽泻汤或者其他的方?
 
其实说真的,如果我们医术稍微愿意一直停留在比较烂的阶段的话,苓桂术甘汤是最大公约数的正确,就是你用了苓桂术甘汤之后,通常都会好转一些。要精进一点,我们就要细细的做更多的辨证。
 
那么苓桂术甘汤的证如果要用西医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说这个人是心阳不足,然后又被痰水压住,所以心阳不得输布,然后怎么样人就会昏对不对,这是中医的思考。
 
如果是西医的思考的话就是说,这个人身体里面血液的钾不够,钠跟钾离子里面的钾离子不够,这样子钾离子不够的人,他的心脏的跳动就会比较不够,那这个人的血液就比较不能够输布到末梢,就会比较容易昏,然后这样子是需要补充电解质的。
 
当然苓桂术甘汤里面用得最重要的是茯苓,茯苓是一个很多电解质的东西,它能够帮助人的水分代谢跟稀释。
 
但是,虽然古时候的中国人看不到电解质,可是电解质造成的结果是人的身体里面的水的分布不平衡,而古时候的人却可以利用把脉方法,看到人的身体里面水的分布不平衡的这个现象。
 
从痰饮这个思考我们就可以知道,古时候是怎样看人身体里面的水的问题,当然还有还有其它很多水的东西,太阳篇讲到好多关于水的治疗。
 
这些东西我觉得中国人真的是非常好,这个医疗很好,因为能够调理人的水分其实是蛮重要的一种医疗的手段,因为我不是学西医的,所以我不太知道西医怎么治这种东西。但是我想很难做到像苓桂术甘汤这么好又这么没有副作用。
 
还有就是我们下一次上课会教五苓散,如果你的头昏是那种急性的头昏,有的时候是要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是比较偏慢性一点点的。
 
(苓桂术甘汤)主要是晕眩的最大公约数的正确的方。
 
我记得从前像倪海厦医师他用这种比较古中医的思考提出的论点,他说我们说苓桂术甘汤主要是祛除这个地方的痰饮。
 
那么人为什么会晕眩要从这个地方祛痰饮呢?倪海厦先生在教课的时候说,我记得他是在黑板上面画一个图,就像一个天平的座子在这个地方,就是中焦里边真正的中轴,然后上面还有两个天平,我觉得这样的思考也是可以的。
 
就是说主要是你的脾胃代谢水的机能会关系到你全身代谢水的机能,你要脾胃的地方代谢得好,你全身的水才能够平衡,那要这样的思考就可以了。
 
至于说这种晕眩症有的时候这个人也是缺糖的,糖类是不够的,如果用西医的讲法来看,这个方剂里面的桂枝,也会让糖比较能够输布到它该去的地方。
 
在苓桂术甘汤的药味里面,桂枝跟白术跟甘草都介绍过了,我们应该下一课下再来讲茯苓好了。

----JT叔叔 苓桂术甘汤条文

#头条健康##伤寒论##中医#
#痰#

[灵光一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