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岁苏炳添逆龄生长,奥运男篮不老松启示

 木七的窝 2021-08-02

9秒83,苏炳添如疾风似闪电,惊雷炸响,奔过终点,黄种人站上了奥运百米飞人大战的最终战场,“添”神下凡,证明了黄种人也能拥有可匹敌任何种族的速度与爆发力,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现实。

作为篮球爱好者,这好比是中国男篮杀进奥运决赛,中国球员跑到NBA拿个扣篮冠军,然后,我们跑着、跳着、欢呼雀跃,告诉所有人在篮球世界的顶峰,黄种人一样能够飞翔。可这只是比喻,我们曾期待姚明创造如苏炳添这般的传奇,但终究遗憾收场。

在苏炳添的百米神话中,令人诧异的不是他创下新的亚洲纪录,而是他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将年满32岁,要知道,当年姚明在2011年因伤退役时,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尤塞因-博尔特离开赛场时,甚至还都不满31岁。

就在同一天,中国铅球运动员,比苏炳添大半岁的巩立姣拿下生涯第一枚奥运金牌,中国田径在奥运田赛项目的首金,在长达21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历经7届世锦赛和4届奥运会,终于圆梦。

逆生长的秘密,关键词往往是自律。

极致的自律是成就体育传奇的关键,苏炳添曾经的教练邹振先说他非常自律,训练极度严格。在生活中,烟、酒、辛辣油腻食物,他绝对不沾,饮食中即便在家庭聚会等场合,也只吃少量红肉。他的生活作息也几乎是军事化的,每晚必定会在10点前关手机睡觉,以保证训练和比赛的精力。

同样,巩立姣虽然不需要像苏炳添忌那么多食物,但她的训练要求几近严苛。我们知道在体育世界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足球里的C罗、篮球里的勒布朗-詹姆斯、橄榄球里的汤姆-布雷迪等等,在生涯暮年,用极度自律精心维护身体,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超高的竞技水平。

当然,像苏炳添这样近32岁还打破亚洲纪录,绝无仅有,这是他的故事接近神话的一个方面。苏炳添之所以能在“高龄”继续突破,一方面是自律,另一方面是他的训练条件和质量在提升,和年轻时燃烧天赋不同,如今他在百米技巧上研究中颇有心得,他早先曾将右脚起跑改为左脚,后又通过步频和节奏控制提升起跑加速过渡到冲刺阶段的能力,这些都是成就他的原因。

与欧美在百米短跑上的强大相比较,我们输的绝不单是天赋,从小到大,科学高质量的训练保证,竞争激烈的高水平赛事等等,我们的整个体育生态确实是相对滞后的。就像苏炳添一样,如果他在10年前能享受到今日的训练条件,或许他还能将黄种人的极限推得更远,他也许来不及了,但却为后辈闯出了一条大路。

回到篮球世界中,东京奥运中不乏老将。

41岁的保罗-加索尔和36岁的鲁迪-费尔南德斯,正在与22岁新星卢卡-东契奇领军的斯洛文尼亚对抗。1999年,东契奇出生时,加索尔就已经是西班牙的职业球员,2012年,东契奇进入皇马梯队时,费尔南德斯已经第二次在奥运决赛上与美国男篮碰面。

与加索尔同岁的路易斯-斯科拉,在当天早些时候对上了日本男篮,阿根廷火力全开,斯科拉砍下23分10篮板,轻松击败东道主。2006年,8岁的八村垒和小伙伴们看着在日本举行的男篮世锦赛,斯科拉和阿根廷黄金一代痛斩美国,登顶世界篮球之巅,成为一代日本少年永恒的篮球记忆。

往前一天,38岁的默罕默德-巴赫拉米和36岁的哈马德-哈达迪带着伊朗的黄金一代在奥运赛场对上法国,距2007年他们首次拿下亚锦赛冠军已过去14年,尔后他们4届里3次登顶,成为中国男篮后姚明时代在亚洲的第一大敌。从姚明到易建联,再到对上鲁迪-戈贝尔,哈达迪步子慢了,心气却没丢过。

除了他们,像西班牙36岁的马克-加索尔,35岁的塞尔吉-罗德里格斯,也还是球队的主力阵容。捷克的归化球员,已经37岁的布莱克-斯齐尔布,面对美国男篮,首节还单节拿了11分。尼日利亚的前CBA外援艾派-尤度,如今也34岁了。

原本,如果中国男篮赶上奥运,易建联也该位列其中。

2004年的雅典,官方年龄17岁的易建联进入国家队,当年他还曾接底线发球在大加头上扣过篮。阿联年轻时已经有了成为魔鬼筋肉人的潜质,他的运动天赋是中国男篮的天花板,而随着挑战NBA和年岁渐长,阿联依旧飞天遁地的同时,一身横练金钟罩,肌肉越来越壮实。

自律的阿联算得上是CBA职业球员的典范,18-19赛季,32岁拿最佳防守球员,19-20赛季,33岁收下第5次常规赛MVP。这还是他的官方年龄,不少人始终相信他绝不是87年,而是83年出生,那就意味着他在37岁时还拿到了MVP,还在男篮世界杯独挑大梁。

阿联的自律是现代职业球员中比较典型的一类,和詹姆斯等人一样,每年赴美训练,花钱调养身体,饮食结构进行调整,训练强度高且有保证。凭着良好的习惯和出色的职业态度,阿联不断打磨自己,始终保持CBA和中国男篮最优秀的体型,只是很可惜,大伤过后,阿联的职业生涯本已缩短,近在咫尺的第5次奥运却成云烟。

篮球世界里的不老松,绝不只是简单的个人身体天赋,而应该是科学。

正如苏炳添一样,系统的饮食和训练,科学的技战术和理论指导,最后加上运动员个人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钢铁品质,才能造就逆龄生长。西班牙男篮是本届奥运男篮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有4位超过35岁,作为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冠军,他们这群老兵不只是年龄大,战斗力也非常旺盛。

在中国篮球的论战里,实际上长久以来一直都有黄种人种族天赋劣势的论调,总是从根源处找好了失败的借口。可是,苏炳添证明了黄种人也能够拥有顶级速度和超强爆发力,巩立姣以及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上的精彩表现,更是证明了黄种人在力量方面也不弱于任何种族。

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有过像徐咏这样的扣将,阿联这样的顶级天赋,如今张镇麟的身体素质也应该可以触摸到NBA的门槛。那为什么中国篮球不能达到世界前八,甚至更高的水平之上呢?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种族这些所谓的先天因素,更在于后天科学而系统的培养。

在过去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国体育健儿在众多单项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功,可顶级赛事的成功并不能代表社会体育环境已成熟。比如,中国举重队多年来在奥运一直是战绩彪炳,可是,其实中国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或者喜爱举重这项运动,即便是在近些年国内健身领域火热的情况下,如吕小军这种名将也是先从海外健身圈火起来的。

总得说来,顶尖层面的体育突破是社会体育环境改变的契机,我们的体育发展需要更加系统的软硬件的迭代,不只是单项各自为战,而应该是所有优秀成果共享。试想一下,苏炳添所接受的田径训练,吕小军接受的力量训练,都能被科学地运用到篮球人才的培养之上,当CBA拥有一大批似阿联一样的魔鬼筋肉人,那会是怎样的场景。

逆龄生长的苏炳添不只是他个人的传奇,其背后是中国田径一个团队的日益成熟,东京奥运男篮里的那些不老的传奇同样如此。中国体育这个整体在不断发展,但仍亟待互联,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一个苏炳添,一个易建联,我们更需要为越来越多的人创造有可能成为苏炳添,成为易建联的机会。

如闪电划破夜空,苏炳添跑出黄种人的自信,期待着有一天,在篮球赛场之上,飞翔着的中国人也能如此石破天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