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书房故事 | 在深圳东门一带捕捉书店的影子

 胡洪侠 2021-08-02

深圳东门。当年深圳的东门新华书店和博雅书廊就在附近。夜书房照片

“双节”长假,因故不能出远门,于是选了市内一些地方转转,比如笔架山公园、蛇口“海上世界”、国贸大厦、东门、深圳湾公园等等,很有点庆祝深圳特区四十岁生日的意思,其实也顺便想找找往日的痕迹。笔架山公园西侧原是一个号称中国最大临时住宅区的“又一村”,如今当然了无痕迹了,这是早已经知道的事,所以身处公园中,也只是心里重放了几个当年寄居“又一村”的镜头而已。“明华轮”当然也还在。去之前,发心要找的,是当年的女娲雕塑和旁边的一家餐厅。还好,女娲和餐厅也都在,只是周边环境天翻地覆,无论如何找不到一丝当年的影子了。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还在旋转。布满厅堂的老照片在在显示当年此地的荣耀,46楼窗外的360度画面,是今日深圳的繁华。

吃毕国贸早茶,先去对面海丰苑大厦裙楼看“深圳古籍书店”的旧址。明知道那里早“江山易主”了多少回了,但还是想看看现在如何样貌。呵呵,是一家油焖大虾店。

1992年刚到深圳时兴冲冲去看国贸大厦,不想就在对面一座大厦的裙楼撞见“深圳古籍书店”。现在买的是油焖大虾。夜书房图片

又去东门一游。不来此地有十几年了吧。当年逛书店,一定是从古籍书店逛到这里的。起初东门新华书店和博雅书店并排开在解放路(?)南侧,后来博雅迁到不远处的立新路。再后来,两家店陆续撤离东门,其中博雅新近在沙河西路的生态科技园安了家。那天我一一从当年的店面门前走过,拍照片若干,算是问候和致意东门曾有的书香。

当年的书店,现在是寸土寸金的商业店面。夜书房图片

画面中悬在外面的拱廊似的建筑,原是一部扶手电梯。我曾经很享受乘这部电梯缓缓升入三楼的片刻。三楼即是博雅书店。夜书房图片

我之前写过一篇《远去的书店远去的人》,怀念的也是东门一带的书店。今天翻出来再读,颇觉伤感。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深圳国贸大厦一带闲逛了。不是因为没时间,更不是因为路途艰险,而是根本就想不起来还要去那个地方走走。有些地方有些人,我们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或者说是“相见亦无事,闲来常思君”。但另有一些地方一些人,尽管曾经熟稔,可是一番时过境迁之后,竟然就念头不生、记忆不存了,想起来也真是可叹之事。据此也可以说,在我心里私家版本的深圳地图上,国贸大厦一带已经“死掉”了。

然而当年,对我而言,那是何等鲜活、明媚的地方!刚到深圳没几天,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去找国贸大厦。当年那里正是特区繁华的核心:往南走几步,是南国影联;再往南走走,是火车站,是罗湖海关。往东走不远,是终日喧闹的阳光酒店,附近一个酒店挨一个酒店。缘路北行,过深南东路,似乎就跨越了时光隧道,一头即可扎进原始破旧的东门老街。而往西看,一路之隔,是几根筷子一样矗立着的海丰苑大厦。

对,海丰苑。我后来喜欢那一带其实就与这座大厦有关。某次在海丰苑下了“招手即停、就近下车”的小巴,正要过人民路直奔国贸大厦时,头右摆,无意中看见海丰苑裙楼北侧一门脸之上,悬挂一块暗红色匾额,扁上是据毛笔手书阴刻复填绿漆的六个字:深圳古籍书店。

深圳竟然有古籍书店,之前真是闻所未闻。毕业前师兄来深圳探寻南下之路时,曾写信感叹说,深圳自然有无边的繁华,可惜报刊亭中买不到《读书》杂志。这耳听为虚的话,我来深圳后轻易就眼见为实了。可是一个连《读书》杂志都不容易买到的城市,怎么可能会有一间古籍书店?

真的是一间非常靠谱的古籍书店,是和北京一些古籍书店相比也绝不逊色的书店。营业面积不大,书却非常多;书架纵纵横横,高高低低,拥挤不堪。各大古籍出版社新整理、新影印的古籍,这里都有。“洋装”的线装的单本的成套的,这里都有。民国年间石印的、1980年代据今藏旧版新刷印的,这里也有。更神奇者,这里竟然有两架明清版的“原装”古籍。

来深圳前,我于买书藏书之道并未入门,只是喜欢而已。偶尔设法挤出一点闲钱,也多是跟着当时的读书风尚买点新书或者特价书。聚书虽略有规模,却全不成系统。发现这家古籍书店后,我开始“快意恩仇”般地买书了:轻易就凑齐了中华书局版的点校本二十五史;藏书需要图录?干脆买一函贵得离谱的《中国版刻图录》;新刷印影印的线装古籍也是书房必备啊,于是买缪荃孙《藕香零拾》,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全套《雪桥诗话》、《续话》、《馀话》,七函装的《西园闻见录》,还有上海古籍的“清人别集丛刊”小开本线装多种……。我甚至动念想买几种价廉的线装旧籍,书店的老板说,这套《越缦堂日记补》民国影印本,不错;这套《明季南略》、《明季北略》,都是晚清刻本,也不贵;三种打折后你给一千块吧。好!

也就是在那里,我常常遇见姜威。我初来报社,做的是跑线记者,他则是夜班编辑。我虽然也常听人说起他,但因为他过的是“黑白颠倒”的生活,所以我们并无多少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是偶尔办公室说笑几句而已。记得是某个周末,我们第一次古籍书店相遇。他嘿嘿一笑:“嗨,你也在这里啊。”我略表惊讶:“你常来?”他点点头,然后开始书架前的“巡阅”。“听说你带过来十几箱书?”他貌似不经意地边翻书边问,“哪天去看看?聊聊。”我客气几句,连忙答应。当时怎么能想象得到,这即是我们长达近二十年密切交往的开始。他比我懂书,书店里闲聊之间,我获益良多。他当时买书的气魄真大,足令我目瞪口呆。“这一套,搬过去。”他用“大哥大”一指,服务员即将书搬到收款台。用不了一会儿,收款台上的书就堆成小山了。

都远去了!深圳古籍书店早在1996年底就不复存在了,而姜威,也早抛下万卷藏书,走了。记得那天我扶他出家门上车去医院,他没有回头再看“色香味居”一眼,心里肯定想着他会回来。谁知道他就这样匆匆和他的书房分了手。刚刚有朋友约稿,说写写姜威吧,长短不拘。我是想写,可是,近二十年的朋友啊,书情似酒,亲如手足,千头万绪,究竟要从哪里说起?我说我先不写,我不知写什么……。

“双节”期间我的这次东门之游,也算是替姜威看看当年常常光顾的几家书店吧。

这里也是东门,不过比我怀念的东门要老更多了。翻拍自国贸大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