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书房行踪|我这个姓胡的,终于去看了“胡家花园”

 胡洪侠 2021-08-02

修复后的“愚园”。夜书房图片

那天薛冰老师说,先好好看看金陵刻经处,有时间再去看看……花园。

薛老师的南京口音很重,许多话我听不清,比如他说“今天真是四美具、二难并”,我就听成“二老并”。😄😄一想,薛老师改得也有道理,那天正是重阳节。

他说的什么花园?我没听清,也不用忙着深究。他既然说要去什么花园,就去。还有谁比他更了解南京风物呢?我们和他四处闲逛时,经常遇到前面或背后有人高喊一声:“薛老师!是你啊。”薛老师立刻满脸是笑,点头致意,寒暄两句,一拍两散。我说您朋友真多,他笑说,朋友确实多,但刚才那几位,我都不认识。陈卫新也说,薛老师走在南京街上经常给粉丝认出来。我不由感叹:如今的人最喜欢自拍,最愿意倾听自己,谁又愿意认识谁呢?但是,南京有太多的人认识薛冰,堪称奇观。一个研究、书写南京的作家,拥有众多市民粉丝,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

薛冰老师(左)是参访金陵刻经处最好的导游。

暂把薛冰老师的计划放一边,再读叶兆言《南京传》,然后去开会。这本书之所以和坊间的城市传记不同,端在于它不是风物史、经济发展史、建筑变迁史,它称得上是南京城的精神史、心灵史。叶老师当然要讲南京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但他绝不止于此,他想说更大的事,它以一城讲一国,以彼时讲此时乃至他时。

书中有一章“胡家花园”,我因自己姓胡,就由兴趣引导,将此章读了两遍。晚清南京人胡恩燮和他始建的“胡家花园”的故事,让我对这座所谓暴发户大兴土木而成的园林大感兴趣。你都可以说,这个花园是晚清以致民国间南京城极重要的文化空间,这里曾经名人荟萃,雅集纷纷,留下风云足迹无数。欲知端详,可找《南京传》读读。而我读此章时,心绪激荡之余,想的是有机会一定去“胡家花园”看看。这次没有机会,就等下次。

“愚园”陈迹。

薛老师又联系游园一事,这次发的是微信,说是已约好陈卫新等人去愚园一聚,也就是那天说的“胡家花园”。

啊?原来约的就是“胡家花园”!

对啊!“胡家花园”就是愚园,叶老师书里说到过的。

于是,重阳之节,南京城内,和薛冰老师、陈卫新先生等有愚园之游。薛老师笑着对卫新说:“大侠说了,这园子是他们胡家的。”卫新也笑(他长得与冷冰川颇有形似兼神似之处,笑起来更像),“对啊!还真是。”

这个园子是近几年才修复的,薛老师和卫新都深度参与了重建大业,他们徜徉其中,比我这姓胡的更有成就感。我因姓氏而来的那点儿得意,不过是谈笑间的飞沫而已。

愚园花墙。

愚园花墙创意真妙不可言。夜书房图片

都市中的“胡家花园”。夜书房图片

“胡家花园现在是市民游览之地。夜书房图片

虽说是重修复建,“胡家花园”的“私家”味道还是多有保留。夜书房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