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最美的书与最好的书

 胡洪侠 2021-08-02

每到岁尾年初,媒体、书店、图书电商,乃至全民阅读推广部门,都会评选年度好书,我最熟悉的当然就是“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这一类活动的评选机制,大都是主办方先遴选出一批基本书目,然后邀集一批评委,历经“100进50”“50进30”之后,最终决选出“十大好书”。2007年时我们和各路评委商讨后基本确立了这样的评选程序,之后一直延续十几年。其他地方的评选机制与此也大同小异。

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评选机制问题不大,但评委组成有些问题,即评委中始终缺少书籍设计师。我们很早意识到评委中缺少翻译家,有几年就请了翻译家来。意识到设计师的重要性后,我们却未能立刻选设计师补入评委,原因是总觉得十大好书主要聚焦的是内容,至于封面、字体、排版、装订、印刷之类如果也考虑进来,那等于要重新制定好书的标准。说是“内容和形式统一”,但书评家眼中的书籍之美和设计师眼中的书籍之美肯定有差异。遇到意见不统一时,究竟如何收场?因此一直拖到2016年,评选时依然没有引进设计师做评委。之后几年的评选因为我没有参与,详情不知。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书籍观还是有些片面的,即接受和信奉的,是现在我已经不认同的所谓“书即内容”“书即工具”。现在我主张,评好书,不应该仅仅是考察内容,也必须考虑整体意义上的书籍之美。既然说是“好书”,必然是“书本”与“文本”都好,内容与形式俱美;组成一本书的所有部分都应“美美与共”,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美的空间。

评好书的队伍之外,还有另外一批牛人,他们在评选“中国最美的书”。前些日子我找到“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的官方网站,得知这一评选已举办18届,共评选出所谓“最美的书”396种,其中21种经由组织者选送到德国莱比锡,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什么是“最美的书”?网站上说他们的评选标准如下: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结合,书籍设计对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适宜手感的和谐统一,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这个评选的评委,当然是清一色的设计大师,我没发现其中有读书版编辑与书评人。我不知他们有没有过类似的困惑,即“最美的书”虽然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这里的“内容”有没有一个标准?他们所说的“内容”与各类“十大好书”评选所认定的“好书内容”是一回事吗?不管内容为何,只要为特定内容找到了美的特定形式就算是“美书”吗?

我说具体一点:“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定得非常合乎国际潮流,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获奖书目,再拿这个书目和“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中国好书榜评选”“万圣书园书榜”相比,然后再和各大书店的畅销书目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且奇怪的现象:

这三类榜单中的书,竟然基本上不重合,或者说,重合的比例非常之低。为什么这样呢?美的书,未必是好的书?好的书,未必是好卖的书?好卖的书,未必是美的书?

我估算了一下(我数学不好,请允许结果有误差哈),“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出来的书,90%以上基本和大众阅读没有关系。这个评选确实是严肃认真的,标准是高的,评出来的书也都是美的。但是,95%以上的书,只不过是小圈子里的作品,能够出圈的新书占比太小了。结果可能是:在公众阅读视野中,“最美的书”往往是“最没影的书”,大家很难有机会见到。据说,有些书甚至就是专门印给评委们看的,得奖即消失,就像有些画展,开幕即闭幕。

我把这一现象称为“美书”和“好书”的撕裂。改革开放以后,书籍设计开始振兴。注意,不是复兴,是振兴。原来我们并没有“书籍设计”的概念,我们只有“装帧”的说法。“装帧”又往往简化为“封面设计”,由美编负责。书籍设计则讲求整体设计,包括一本书的所有方面。但这个概念推广之后,书籍之美慢慢又变成了艺术圈子的事。“好书”与“美书”都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它们虽然走在一条路上,却很少能见面;它们本来应该“合二为一”,现在却往往“一分为二”。

也许,在“十大好书”和“最美的书”两类评选之外,还应该增加一种评选,即“年度美好书籍”评选。这个评选,试图将“美书”与“好书”的标准统一起来。这个评选的评委组成,一半是读书爱书、懂得书籍之美的书评人,一般是读书爱书、懂得内容优劣的设计大师。这个评选最终选出的书,内容上是大众乐读或应读的好书,形式上是“五感”舒适、整体协调的美书。

这个想法是今天下午珠海课堂上我分享书籍之美心得时的灵光一闪。我说,也许广东可以把这个奖做起来。广东人既务实,又求新,既有改革热情,又有开放胸襟,即讲究本地生活的原汁原味,又接纳域外文明的美轮美奂。广东人很善于接受、消化与结合,那么,就把好书标准和美书标准结合起来如何?

我认为广东应该创设崭新的“美好书籍”评选的另一个理由,是岭南出版界获“中国最美的书”太少了。396种获选书目中,北京有133种,上海74种,江苏70种,广东只有区区4种(我原来的结果是三种,今天下午课堂上一位朋友说新世纪出版社也获过一种。我大概是数漏了)。太少了!这和广东的经济、文化实力是不匹配的。我只能说广东的出版物可能不太适应“最美的书”评选的调性。改变此类现状的通常做法是:制定新的标准,创造新的评选。

我觉得,“年度美好书籍评选”,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以上是此次珠海授课的体会之一,整理出来,算是有感而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