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文推荐 | 阿拉伯语话题结构研究

 萧然静客 2021-08-02

https://mp.weixin.qq.com/s/-a-gV8vhfoDC3YF8XiFXVQ

好文推荐 | 阿拉伯语话题结构研究

BFSU阿拉伯研究 今天

作者简介

何朝成,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阿拉伯语语言学。

内容提要

话题(Topic)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话题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涉及句法学、类型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多个学科分支。本文以国际语言学界对话题的一般性定义为背景,以阿拉伯语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阿拉伯语的话题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范围包括阿拉伯语中话题及与话题相关的焦点的定义、阿拉伯语的话题标记以及阿拉伯语中可被话题化的成分,并在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下分析其话题结构。

关键词

话题 焦点 阿拉伯语 生成语法

一·阿拉伯语话题的操作性定义

话题原来是一个语篇上的概念,不被看作是独立的句法单位,因此在传统语法中话题常常被归入主语。在Li&Thompson(1984)提出话题优先的语言和主语优先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后,话题作为句法单位才得到重视。基本的观点认为话题是句子的“已知信息”、“一个(话语的或信息的)出发点”、“句子的基本参照点”等,与话题相对的是述题(Comment),是对话题的评述。虽然对于话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话题的一些性质却是基本被公认的,话题的主要句法性质有:话题常位于句首、话题后可停顿、带话题标记、可以在句中原位出现复指成分、话题必须有指而主语可以无指。这些性质便是在研究具体语言的话题时的重要标准。

(一)阿拉伯语中的话题

对于阿拉伯语话题的定义,根据张迈进(1989:79),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家将“المبدأ”“从语义表达层次出发确切地命名为起词并规定起词必须是主格确指的,这与马德修斯为代表的布拉格功能结构主义学派的现代语言理论相比较,两者颇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见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家已经认识到起语和主语的区别,并有将起语看成主位(Theme)的倾向;张泓玮(2012:32)也将阿拉伯语中起语和述语的关系分析为主位和述位(Rheme);另外,Mohammed A Farghal(1992:48)指出“阿拉伯语中的话题-述题结构以一个名词短语为话题,后接一个包含回指于该名词短语的代词的句子”,这种定义更加清晰,即阿拉伯语的话题-述题结构就是传统阿拉伯语语法中带述语从句的名词句,其中起语即话题,述语即述题:

(1)

(a)

الصيف يشتد حره، والشتاء يقسو برده.

[al-ṣayfui ][yashtaddu ḥarru-hui], wa [al-shitā’uj][ yaqsū bardu-huj].

夏天炎热,冬天酷冷。

(b)

صحارينا أرجاؤها فسيحة.

[ṣaḥārīnāi ][’arjā’u-hāi fasīḥatun].

我们的沙漠面积很大。

(c)

لسانك إن تحفظه يحفظك.

[lisānu-kai ][’in taḥfaẓ-hui yaḥfaẓ-ka].

你的舌头,如果你能保护好它,它就会保护你。

起语作为话题所起的功能可从以下对比中观察到:

(2)

(a)大象鼻子长。

(b)ぞうは鼻が長い。

zō-wa hana-ga nagai.

大象-话题标记 鼻子-主语标记 长的

“大象鼻子长。”

(c)

الفيل أنفه طويل.

al-fīlu ’anfu-hu ṭawīlun.

(2a)中的“大象鼻子”以往被分析为偏正结构作主语,然而“大象”和“鼻子”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二者间可以有语音上的停顿甚至插入语气词形成如“大象呢,(它的)鼻子长”等结构,因此在现代汉语句法学中,“大象”被分析为话题,“鼻子”单独作主语。而在(2b)的日语中,“大象”后跟话题标记,“鼻子”后跟主语标记,与汉语的结构一致。类似地,(2c)中的起语与述语句之间也可以有语音上的停顿,并且可插入其他词,如“الفيل، إن أنفه طويل”,由此可见阿拉伯语中的起语作为话题的合理性。

在(1)中,述题中都有一个代词与充当话题的名词短语共指(传统语法称此代词为“归词”),而当此代词充当述题中谓词的主语论元时,该代词一般就不以语音的形式出现,也即充当主语的代词省略,因为阿拉伯语属于主语代词可省略的语言(pro-drop language)。本文仍然将此类结构看成话题-述题结构:

(3)

الفلاحون يزرعون في الحقل.

[al-fallaḥūna][ yazra'ūna fī al-ḥaqli].

农民们在种地。

(二)阿拉伯语中的焦点

在(1)中,述题中有回指代词填充句法空位,但在以下句子中,该空位无代词填充:

(4)

(a)

الكتابَ قرأت أمس.

al-kitāba qara’tu ’amsi.

这本书书我昨天读了。

(b)

ذلك الرجلَ قابلت في الجامعة.

dhālika al-rajula qābaltu fīal-jāmi'ati.

这个人我在大学里遇见过。

(4)与(1)的区别在于,(1)在传统语法中是起语-述语结构,而(4)则是宾语提前结构。二者的一个显著区别是,(1)中的话题(即起语)固定为主格,而(4)中被提至句首的成分的格位由其在原句中的语法地位决定。如(4)中被提至句首的成分被称为“焦点”(Focus)。除了格位的不同外,话题和焦点还存在以下不同点:

首先,话题必须是确指的,而焦点则允许泛指:

(5)

(a)

كتابٌ اشتريته.

kitāban ’ishtaraytu-hu.

我买的一本书。(*我买了一本书。)

(b)

كتابًا اشتريت

kitāban ’ishtaraytu.

我买了一本书。

(5b)中泛指名词“كتابًا”为焦点,构成宾语提前句;而(5a)中的泛指名词“كتاب”无法成为话题,整个结构是名词短语而非句子。

其次,焦点可以进行并列式的对比,而话题则不行。这是由于“话题是旧信息,不重读;而焦点是新信息,有对比重音”:

(6)

(a)

هذا الكتابَ قرأت، ولا ذلك الكتابَ.

hadhā al-kitāba qara’tu, wa lā dhalika al-kitāba.

我读的是这本书,不是那本书。

(b)

*هذا الكتابُ قرأته، ولا ذلك الكتابُ.

* hadhā al-kitābu qara’tu-hu, wa lā dhalika al-kitābu.

再次,话题-述题结构可以以从属小句的形式嵌入主句中,而包含焦点的结构无法充当从句:

(7)

(a)

الواجباتُ قد أكملها الطلابُ.

al-wājibātu qad ’akmala-hā al-ṭullābu.

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b)

أظن أنّ الواجباتِ قد أكملها الطلابُ.

’aẓunnu ’anna al-wājibāti qad ’akmala-ha al-ṭullābu.

我认为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c)

الواجباتِ قد أكمل الطلابُ.

al-wājibāti qad ’akmala al-ṭullābu.

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d)

*أظن أنّ الواجباتِ قد أكمل الطلابُ.

*’aẓunnu ’anna al-wājibāti qad ’akmala al-ṭullābu.

(7a)是话题-述题结构,(7b)是(7a)充当从句的形式,其中原本为主格的话题由于受“أنّ”的影响变为宾格;(7c)是宾语提前充当焦点的结构,而(7d)是(7c)试图充当从句而导致的不合语法的句子。由此可见,话题-述题结构可以充当从句,而包含焦点的结构则不行。

最后,话题后可以以疑问句充当述题,而焦点后不能加疑问句:

(8)

(a)

الرجلُ من يعرفه؟

al-rajulu man ya'rifu-hu?

这个人谁认识?

(b)

*الرجلَ من يعرف؟

* al-rajula man ya'rifu?

此外,一个句子中,话题和焦点可以各自单独出现,也可以二者同时出现,这时焦点位于话题之后:

(9)

(a)

الملعبُ يلعب فيه كرةَ القدم.

al-mal'bu yal'bu fī-hi kurata al-qadami.

他在操场上踢足球。(下同。)

(b)

كرةَ القدم يلعب في الملعب.

kurata al-qadami yal'bu fī al-mal'bi

(c)

الملعبُ كرةَ القدم يلعب فيه.

al-mal'bu kurata al-qadami yal'bu fī-hi.

(9a)单独出现话题,构成话题-述题结构;(9b)单独出现焦点,为宾语提前的结构;(9c)中话题与焦点同时出现,焦点位于话题之后,即宾语提前的动词句作述语。

二·阿拉伯语的话题标记

话题标记即用来指示话题的语法手段,可通过词的屈折变化实现,也可通过附加一些虚词实现。阿拉伯语的话题一般情况下无显性的话题标记,而是通过与主语呈现相同的格位——主格来体现。但有时阿拉伯语的话题也会被一些虚词所指示,这些虚词即话题标记。阿拉伯语的显性话题标记主要有“أما…...ف”和“إن”类虚词两类。

(一)أما…...ف

“أما…...ف”作为话题标记,有着句法和语义上的合理性。从句法结构上看,“أما”和“ف”分别出现在话题和述题之前,在结构上将二者分开;从语义上看,“أما”“带有强调的含义,或起进一步解释阐述的作用”,[2]这也与话题作为句子的已知信息而起着总领全句的作用相契合:

(10)

أما نبيل فهو شجاع.

’amma nabīlun fa-huwa shujjā'un.

纳比勒是个勇敢的人。

(10)中若将“أما…...ف”去掉,即成为一般的话题-述题结构。但是,“أما…...ف”不仅可以指示话题,还可以指示焦点:

(11)

أما اليتيمَ فلا تقهرْ وأما السائلَ فلا تنهرْ.

’amma al-yatīma fa-lā taqhar wa ’amma al-sā’ila fa-lā tanhar.

至于孤儿,你不要压榨他;至于乞丐,你不要呵斥他。

(11)中“أما”后的名词仍然为宾格,可见是句中提前的宾语,因此是焦点而非话题。

(二)“إن”类虚词

“إن”类虚词作为话题标记,也具有句法上的合理性。从句法上看,“إن”类虚词都要求其后跟一个名词句,也即话题-述题结构,并且根据第一章,含有焦点的结构不能跟在此类虚词之后,因此与“أما…...ف”既可指示话题也可指示焦点不同,“إن”类虚词是话题专用的标记;同时该类虚词使其后的话题由原来的主格变为宾格,体现了其作为话题标记而使话题本身发生了屈折变化。这种屈折变化体现在宾格标记“-a”上,在形式句法分析中,这个格标记就被看作表话题结构的TopP的中心语,具体将在第四章中论述。

三·阿拉伯语中可被话题化的成分

在话题-述题结构中,述题中都有一个人称代词回指于话题,该人称代词在述题小句中可充当不同的成分。另一方面,该人称代词在述题小句中可以充当哪些成分,意味着在阿拉伯语中哪些成分可以被“话题化”(Topicalization)。以下是阿拉伯语中可以被话题化的成分:

(一)核心论元

核心论元(Core Argument)指的是小句谓词的主语和直接宾语。核心论元被话题化是阿拉伯语话题结构中最常见的类型。

当主语被话题化时,形成的是如例(2)的结构,述题中被话题化了的主语一般不以语音的形式出现,而以传统语法中所说的“内含人称代词”的形式回指于话题。而有时,该人称代词也可以以语音的形式出现,但只能出现在述题小句之前,而不能出现在述题小句谓词之后:

(12)

(a)

الفلاحون هم يزرعون في الحقل.

al-fallaḥūna hum yazra'ūna fī al-ḥaqli.

农民们在种地。

(b)

*الفلاحون يزرعون هم في الحقل.

*al-fallaḥūna yazra'ūna hum fī al-ḥaqli.

当直接宾语被话题化时,则形成如(7a)、(8a)的结构。这种结构中,被话题化了的直接宾语以宾格结尾人称代词的形式回指于话题。

(二)旁格论元与附加语

旁格论元(Oblique)“指有论元地位但用介词等虚词引出的论元,不同于用介词引出的加接语(Adjunct)”。根据生成语法的X-bar理论,旁格论元与直接宾语都处在补足语(Complement)的位置,都是动词的必要论元。以下为生成语法X-bar短语结构:

(13)

图片

其中,“X”表示任意语类的词,“XP”表示任意类型的短语。“Complement”为补足语,动词的直接宾语与旁格论元都位于此位置上。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旁格论元是通过介词引出的。表现在传统语法上,即那些需要通过动词的固定介词引出的宾语,这些固定介词对于动词来说是必要的,而不似作状语的介词短语那样可有可无:

(14)

قدر الطالب على إكمال المهمات على صعوبة الظروف.

qadira al-ṭālibu 'alā ’ikmāli al-muhinmāti 'alā ṣu'ūbati al-ẓurūfi.

尽管环境艰难,学生仍能完成任务。

其中,第一个介词短语“على إكمال المهمات”是动词“قدر”的固定介词短语,在句中必须出现,否则便因缺失必要的论元而不合语法,因此“إكمال المهمات”就是旁格论元;而第二个介词短语“على صعوبة الظروف”在句中作让步状语,属于结构(13)中的附加语(Adjunct,或译“加接语”),其不是强制出现的成分,若不出现句子仍然合法。除了让步状语外,时间、地点、方式等其他类型的状语也都属于附加语。

在阿拉伯语中,旁格论元与由介词引出的附加语都可以被话题化:

(15)

(a)

حسن الخلق يمتاز به.

ḥusnu al-khuluqi yamtāzu bi-hi.

他品德好。

(b)

أما الحديقةُ، فأتجول فيها بعد العشاء.

’amma al-ḥdīqatu, fa-’atajawwalu fī-ha ba'ada al-'ashā’i.

至于公园,我晚饭后在那里散步。

(15a)中的“حسن الخلق”原为由动词的固定介词所引出的旁格论元,话题化后成为起语;(15b)中的“الحديقةُ”原为由介词“في”引出的地点状语,话题化后成为起语且可以用于话题标记“أما…...ف”中。与直接宾语既可以被话题化也可以被焦点化不同,旁格论元与附加语只能被话题化而不能被焦点化,因为这二者是由介词引出的,而在焦点结构中,并无用于填补句法空位的代词回指于焦点,导致出现“介词悬空”,而这在阿拉伯语中是不被允许的:

(16)

*أما الحديقةِ، فأتجول في بعد العشاء.

*’amma al-ḥdīqati, fa-’atajawwalu fī ba'ada al-'ashā’i.

(16)是尝试让(15b)中的话题“الحديقة”充当焦点而导致的不合语法的句子,因为介词后缺少其论元在阿拉伯语中是不被允许的。但在英语等允许出现介词悬空的语言中,上例是可接受的:

(17)The park, I take a walk in after dinner.

四·阿拉伯语话题结构的形式句法分析

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是当今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之一。本节从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出发,对阿拉伯语的话题结构进行描写,首先讨论不带标记的话题结构,而后讨论带标记的话题结构,最后讨论话题与焦点同现的特殊情况。

(一)不带标记的话题结构

在生成语法中,用以表示小句结构的是IP(屈折词短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Pollock(1989)提出“INFL分解”假设后多改称为TP。TP之上则是标句词短语CP,在早期的理论中,话题位于CP的指示语(Specifier)位置(见结构(12))。[3]这样一来,话题结构可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18)

图片

在这个结构中,话题Topic作为标句词短语的一部分,位于指示语位置。但CP的指示语位置除了要容纳话题外,还需容纳焦点等其他成分。为此Rizzi (1997)提出“CP分解”假设,将原CP分解为表示有定和无定的FinP (Finiteness phrase)、表示语气的ForceP (Force phrase)、表示话题的TopP (Topic phrase)和表示焦点的FocP (Focus phrase),使话题和焦点各占一个结构。由此画出的话题结构树形图为:

(19)

图片

在(18)中,话题位于指示语的位置,而(19)只是将CP分解为更多的子类,因此话题仍应处于指示语位置,且已经有一个专门表示话题的TopP,因此话题就位于TopP的指示语位置,而对于无话题标记的话题来说,TopP的中心词Top便由空语类(Empty Category)充当。因此,无标记的话题结构如例(7a)可表示如下:

(20)

图片

(二)带“إن”类虚词标记的话题结构

“إن”类虚词充当话题标记时,话题由原来的主格变为宾格:

(21)

(a)

إن هذا الباحثَ يتبحر في اللغة.

’inna hadhā al-bāḥitha yatabaḥḥaru fī al-lughati.

这位研究者钻研语言。

(b)

إنه يتبحر في اللغة.

’inna-hu yatabaḥḥaru fī al-lughati.

他钻研语言。

话题由于带上话题标记而变为宾格并带上宾格标记-a,这个-a就被看作无标记的话题结构中由空语类充当的TopP的中心词,因为这个-a是有标的话题与无标的话题唯一的不同点。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إن”类虚词充当何种成分,从功能上来看,这类虚词都表示诸如肯定、强调、希望等语气范畴,与表示语气的ForceP最为契合;而根据(19),ForceP在线性顺序上也位于TopP的左侧,与阿拉伯语实际的语序相符。因此(21a)的结构可描写如下:

(22)

图片

但是,如例(21b)所示,当“إن”类虚词后的话题由人称代词充当时,其表现为宾格结尾人称代词,由于其本身就专用于宾格,因此不再出现显性的宾格标记-a,但其宾格的属性显然未变。因此,本文认为(21b)的生成过程与(21a)相同,只是由于宾格人称代词已自带宾格属性,故充当TopP中心词的宾格标记-a最后被删去,其结构如下:

(23)

图片

(三)话题与焦点同现的结构

话题与焦点同时出现,即如例(8c)所示。在CP分解假设中,话题与焦点各自都构成一个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而在线性顺序上,“话题既可以出现在对比焦点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对比焦点之后”,但在阿拉伯语中,话题普遍位于焦点之前,如(8c)若将话题与焦点的位置互换,句子便难以接受:

(24)

(a)

إن الملعبَ كرةَ القدم يلعب فيه.

’inna al-mal'aba kurata al-qadamii yal'abu ti fī-hi.

他在操场上踢足球。

(b)

*إن كرةَ القدم الملعبُ يلعب فيه.

*’inna kurata al-qadamii al-mal'abu ti yal'abu fī-hi.

由此可见,阿拉伯语中话题应位于焦点之前,这也可以从传统语法的角度得到解释:(24a)中“إن”之后的结构为起语-述语,其中述语为一个宾语提前的动词句;而宾语只能提至主语和动词之前,不可跨越小句而提至起语之前,故(24b)不合法。

根据(19),可对(24a)的结构分析如下:

(25)

图片

五·结语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对话题的定义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阿拉伯语中的起语起着话题的作用,并分析了与话题相关的焦点在阿拉伯语中的具体实现,研究了阿拉伯语中用以标记话题的不同手段,还得出了阿拉伯语中的核心论元、旁格论元和附加语都可以被话题化的结论,最后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阿拉伯语的话题结构进行了初步描写:在无标记的话题结构中,话题位于TopP的指示语位置,TopP的中心词由空语类充当;在带“إن”类虚词标记的话题结构中,宾格标记-a充当TopP的中心词,若话题为宾格人称代词,则宾格标记最后被删去。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