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语参悟和实在考察

 叶晓锜 2021-08-02

术语参悟和实在考察

    近来在胡赛尔现象学还原的批判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即,哲学思维的基础究竟是什么?是术语参悟还是实在考察呢?是否可以无需实在考察,尽凭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就能广大哲学思维呢?

    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在西方哲学史上,起源于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的传统。由于上帝是信仰的构思,并无实在考察可证明,于是基督教经院哲学花费了1500多年时间进行了不懈的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不懈地通过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的创世、万能、至善,等等的抽象推演来论证上帝的逻辑必然。

    从哲学和哲学史的历史过程看,哲学起源于万物本源实在考察的抽象思考,这种万物本源实在考察的抽象思考,在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那里,认为万物本源于水,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他在每次洪水退去之的实在考察后发现,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很多微小的胚芽和幼虫,由此得出是水孕育了万物,水是万物本源的哲学抽象。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则从万物的第一原理追究,在实在考察中,提出了万物的本因和动因的哲学抽象。可见,哲学思维的概括一切的高度抽象的语词指称和表达,是绽发于实在考察的基础上的。如,本因、动因、属、种、种差,区别、差别、个别、特殊、普遍、必然,偶然、形式、内容、现象、本质、对立、统一、分析、综合、范畴等等的哲学语词表达的业内术语。

    各个时代的知识集聚,总在以新的实在考察,绽出和把新的哲学语词和业内术语注入哲学思维,如理念、精神、物质、要素、经验、先验、绝对、终极、有限、无限、相对、质、量、度、连续性、非连续性,空间、时间等等,推动着哲学思维的更高发展。这种情况说明,哲学思维的基础永远是实在考察,而不是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

    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在哲学思维中,对于思想敏悟和思想精进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但须指出的是,离开了实在考察或视实在考察为无效的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其结果只会走向没有实在根基的偏端。以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为例,完全忽略实在考察,视实在考察为无效而加以悬搁,自信仅凭远离实在考察的殚精竭虑的术语注入构思,就能够完成认识批判,开辟认识论的新大陆。如,仅凭还原、悬搁、实项、内在、超越、绝对被给予性,原初直观、思维直观、范畴直观、思维明见,意向性、意指、回指、时间意识、当下、当下化、朴素性、相即性、对象构造、显示和显现者、本质和意义等诸多繁琐晦涩的术语注入构思,就能论证人类的认识为何具有可能性,为何能够切中事物和自在事物一致。这是否切实呢?

    第一,认识是人类意识结构运的产物,认识论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怎么能够忽略人类意识结构的实在考察,怎么能够仅凭没有人类意识结构的实在考察为根基的术语注入来构思呢?

    第二,当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瓶颈是,难以破解意识和认识的奥秘,走向人类的智慧,而用胡赛尔的现象学还原的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在现实中是完全无用的和不着边际的。

    唯有的途径只有通过人类意识结构的实在考察,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起源,生命意识方式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人类意识结构的历史形成,感性表象的直观感知和符号指称的概念认知的两种不同意识方式的实在考察,搞清人类智慧的原理,哲学思维才能形成新的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如,符号指称和对象联结,符号指称抽象建构,直观抽象的概念建构,抽象之抽象的概念建构,概念意识方式的认识、思维、自我,以及概念之物创造,等等,形成以实在考察为根基的术语注入、术语构思和术语参悟,推进认识论哲学的新发展,为人工智能向人类智能的跨越,提供哲学的启示和哲学与科学的协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