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散记(五)

 石榴花文艺 2021-08-02


西藏散记(5)
 ——去新措
文/依依

藏语中,“措”就是湖的意思。“新措”,就是一片新湖。新湖是一个冰川湖。


新措在林芝巴松措的东北部。这里的一切都很原始。顺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原始土路,穿过一大片葱郁的原始牧区和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后,湖和冰川便呈现于眼前。这条细长的土路约3公里,小旅停好车子,便和我们一起步行探访隐逸在牧场和森林深处的冰川湖泊。


路上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有的骑马、有的坐摩的、有的互相牵着手前行,也有的体力不支中途放弃了。这里的游客本来就不多,有趣的是,我们又碰到了在扎西岗村仓决家偶遇的那几个山东游客,算是有缘吧。


两岸雪山上不时有瀑布飞奔而下,给原始清静的牧区林场平添了喧哗和热闹。有一个大瀑布,从我们眼前退到我们身后,轰隆隆的响声一直对我们穷追不舍。倒是那些沿山谷而下的涓涓细流,不声不响,四处溢流,令人面颊湿润,肺腑清新。


据说,我们脚下的牧场叫桑通草原。我感觉,把这个峡谷形成的草场称作草原,似乎有点欠妥。“原”嘛,就应该野,就应该平展展一望无际。可是,这里的草地,不够野,不够洒脱狂放。我还是叫她桑通牧场吧。

不过,草地上的风景还是值得一叙的。紫色和黄色的小花随风摇曳,白色的牧马和黑白相间的牦牛悠闲地吃草,引逗得游人忍不住停下来频频拍照。


小路仅容双脚,大家成一字往西前行。


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细雨潇潇。太阳出来时,大家本能地停下脚步朝后看,整个牧场柔柔的,仿佛硕大的鹅黄色地毯。那一刻,我有了想躺下去狠狠睡一觉的冲动。


更多的时候,头顶是流动翻卷的云层,云层再厚点儿,就会筛下密密的雨星。

烟雨蒙蒙中,牧场和森林恰如长卷的写意水墨。此刻,没有风,也没有凉意,有的只是无法言说的迷离和惬意。


牧场尽头是原始森林,我不知道这些高大的树木叫什么。置身其中,视觉突然暗了下来。顺着这些高耸入云的树木仰望,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头晕目眩,迷失方向。


越往森林深处走,越有离世之感。空气由清冽转为寒冷。我知道,这是前方的冰川送来的丝丝凉气。牧场已退到远处,碧青色的溪水也不见踪迹,牧马和牦牛也不知道遁入何处。


树林深处仍是树林,雪山后面还是雪山。人声寂寂,头顶不时有老鸹飞过,吖、吖、吖,清越空旷的老鸹叫声一声声传来,令人心里发紧。四下里一看,朋友们已经把我落下好远了。


新措湖赫然在目时,冰川便在湖上了。湖水是冰蓝色的,也许融了冰在里面;冰川挂在正前方,亮闪闪的,俨然凝固的瀑布。冷气氤氲而来,寒意一遍又一遍漫过全身。小旅给我和冷面佳人拍了照,大家说笑了一阵,兴尽而返。


游完新措,心中涌出一联——


细草微风,两肩雪山覆苍翠
晨晖古木,一条小径接冰湖

中午在巴河镇一家餐馆吃饭。等待的空隙,来了个藏族美女兜售小挂件。我本来没想买,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接过她手里的蓝色手串问价。

一串10块,两串20,三串30。她在桌子上一串一串地摆,一次又一次报价。

我拿起三串问她,一共多少钱?


一串10块,再一串10块,再一串10块,一共30。她伸出三个指头。


我说,三串优惠点,25,行不?


她怀疑地摇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就是30。


我说,算了,我不要了。


她收起手串,准备离开。不知道为什么,她又扭过头回来了。


她把我刚才看过的蓝色手串推到我跟前,先是两串,再推过来一串。我很诧异,盯着她的眼睛看,她的眼神扑朔迷离,天真又老道的样子。


算了,给你两串20,再送你一串。她说。


你的意思是,这三串,共20吗?我问。


嗯,嗯,20。她说。


这时小旅来了兴致,他指着桌上的手串问她,你确定三串20?


藏族美女点点头,表示确定。


那好,成交!小旅暗自窃喜,急忙替我拍板。


我迟疑地看着售卖人,想说,我给你25吧。可是又怕拂了小旅的好意,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好了,成交。小旅再次急切地催促她。


成交!售卖人说,脸上挂着笑。


这时饭店老板过来了,他很不耐烦地催促她,快走,快走,卖这些塑料东西,坑害游客,走!


她满怀欣喜地走了。


在西藏,许多牧民取暖做饭用牛粪。这牛粪可不是地里捡回来的原生态牛粪。听小旅说,牧民们把捡回的牛粪泡在装有水的大缸或大盆里,浸泡过一定时间,去掉那些不能燃烧的杂质,把有用的纤维用手攒干,贴在墙上,晒干。晒干的牛粪才是上好的无污染清洁燃料。

20210621


相关文章:

西藏散记(一)

西藏散记(二)

西藏散记(三)

西藏散记(四)



(作者简介:依依,本名秦景侠,渭南合阳人。就职于临潼教育系统。热爱阅读,文学发烧友。偶尔涂鸦,借以表达对汉语的热爱和敬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