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治理国家?孟子问了齐宣王一个问题,齐宣王都感觉很惭愧

 小播读书 2021-08-02

///

08/02 2021

如何治理国家?孟子问了齐宣王一个问题,齐宣王都感觉很惭愧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有一个成语:独乐乐(yuè lè)不如众乐乐(yuè lè),很多人读错了,读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其实这个成语来自于孟子《梁惠王》这一篇里面的一个故事,讲的并不是欣赏音乐本身。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孟子·梁惠王》这一篇,前面我们分享了《孟子·梁惠王》的上半部分,我们讲到了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的几段对话。通过这几段对话,孟子阐释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以“仁政”为核心,提出了“仁者无敌”的观点。具体的做法包括,不与民争利、要与民同乐、要推己及人做君王的榜样,影响他人。而具体的策略包括,要“养民”,让百姓辛勤劳作、吃饱穿暖;要“教民”,让民众学习孝悌忠信的道理;要配以激励政策,鼓励播种,减少赋税,减少刑罚等等措施,这些都是“仁政”的具体做法。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孟子·梁惠王》的下半部分,下一部分重点讲了仁政治国、识人用人。我分三个部分来分享。

首先是:独乐乐(yuè lè)不如众乐乐(yuè lè)。前一篇我们讲了,孟子从魏国来到了齐国,齐国当时的君主是齐宣王,孟子问齐宣王:你爱好音乐吗?齐宣王说:我不爱好古典音乐,只爱好世俗流行的音乐而已,怎么了?孟子接着说:如果大王真的非常爱好音乐,不管是世俗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那么齐国就可以平治了!齐宣王很疑惑,问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孟子讲了著名的成语典故:“独乐乐(yuè lè)不如众乐乐(yuè lè)”。

孟子说: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又不如和大多数人欣赏音乐的快乐。

如果百姓疾苦、民不聊生的时候,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他们会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还让我们沦落到这种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离子散;相反,当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时候,君王在这里奏乐,百姓都会兴高采烈地互相转告说:你看,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孟子说,音乐虽然有雅俗之分,但听音乐的时候,喜欢与人共鸣的心思是一样的,所以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形象地告诉了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不管你弹奏或欣赏什么音乐,百姓幸福了,他们自然会高兴,和你一起欣赏;百姓贫穷痛苦,他们就会埋怨,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孟子还说了一个故事,他说,周文王的园林听说有七十里这么大,但是百姓还觉得太小了;而齐宣王你的园林只有四十里,百姓还觉得太大了,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文王的园林,百姓可以去割草砍柴,打鸟捕兔,他的园林是和百姓一起享用的;而你的园林,严加看管,不让百姓进去,如果百姓在里面杀了一只麋鹿,就要和杀人犯一起被罚,你的园林没有和百姓一起享用,当然百姓就觉得你的园林太大了。

其实通过这两个故事,孟子都讲了一个道理,君王要与民同乐。当然,除了“乐民之乐”,还要“忧民之忧”,体察民情。孟子对齐宣王说了一个晏子和齐景公的故事。晏子告诉齐景公,古代的贤君每次出游巡视,都是为了工作,体察百姓疾苦。春天里巡视耕种的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的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而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但是现在就完全变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都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铺张浪费的行为会遭到百姓的唾弃。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于是,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讲了要与民同乐的治国思想,其实这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然后孟子又通过几个故事,阐释了自己的对识人和用人的思想。

如何识人用人呢?:专人专用。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有个官员,把妻儿托付给朋友照看,自己前往楚国游历,等他回来时候,发现妻儿都忍饥挨饿,你会对这样的朋友怎么办?齐宣王说:那就与他绝交。孟子说:司法官如果管不好下属,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那就撤换掉他。孟子接着说:一个国家治理不好,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知道是说自己了,觉得不好意思,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扯别的话题去了。

孟子告诫齐宣王,对于官员的任用、撤换、处死都要十分慎重,对待自己的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所以,官员非常重要,任用官员不要听信一方之言,要采纳各方意见,尤其是老百姓的意见。另外,在知人善用方面,孟子还提出要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情。

孟子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派大工匠去寻找大木材,让他来建造房屋,而不是根据大王的喜好来指导他们,一个人从小学习一种专业技能,长大了就想学以致用,大王却经常说:你暂且放弃你所学,按我的意思去办吧,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一块原始的玉石,就要找专业的玉匠来雕琢,治理国家也是一样,要用专业的人来治理。

第三:处理国际关系,仁政还是根本。齐宣王问孟子:齐国攻打燕国,并且成功了,但是别的诸侯国就商议出兵救燕国而攻打齐国,齐国应该怎么办呢?孟子说:在《尚书》中记载,商汤一开始凭借七十里的土地可以统一天下,是因为天下人都信任他。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夷人就抱怨;他向南征伐,北方的狄人就抱怨,他们抱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百姓期盼他们,就像久旱盼乌云一样。

现在燕国虐待他们的百姓,大王前去征伐,百姓以为你可以去解救他们,所以他们非常欢迎。但是如果你不实行仁政,杀害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拆除他们的宗庙,那么百姓就会痛恨,其他各国也会闻风而动,前来讨伐。所以,大王应该赶快发布命令,送回俘获的老人和小孩,停止搬运他们的宝物,与燕国百姓商量选一个好的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其他诸侯国出兵。

好了,今天我们分享了《梁惠王》下半部分的内容,总结起来,这一篇内容,这一篇内容主要是孟子和梁惠王和齐宣王的对话,并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仁”字是核心,不管对自己国家百姓的仁,还是对其他国家百姓的仁,都是一种“仁”,这种仁体现在内,就是严于律己,成为其他人的榜样;体现在外,就是对他人和老百姓仁爱。这种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在当时群雄战乱的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小播读书

微信号 :xiaobodushu

今日头条:小播读书

抖音快手:小播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