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书海驰骋竞风流 ——记陕西书画院咸阳分院副院长殷建刚先生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8-02


【内容提要】钟情翰墨的殷建刚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书法创作过程中,所以他的书法中洋溢着关中汉子的刚强,执着和洒脱,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在健刚、挺拔、雄浑之外又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清淡,这一切都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形式与法则境界的超越与升华。

书海驰骋竞风流

——记陕西书画院咸阳分院副院长殷建刚先生

文字/乾州蕞娃     书法作品/殷建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认识了陕西书画院咸阳分院副院长殷建刚先生,在经过一番畅谈之后,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遂有此小记。

殷建刚,陕西乾县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武汉华中工学院),退休前供职于咸阳市商务局。他自幼研习颜柳,上学后偶得《欧阳询间架结构》帖,尤为喜爱,于是痴心学习欧体。工作期间,虽从政从商,公务缠身,但对于书法仍初心未泯,临摹不辍,书艺渐进,屡显成效。作品多次参展陕西书画院咸阳分院、咸阳市书协举办的书法大赛,并时有作品见诸于《书画天地》《中国书法导报》《咸阳人》《新咸阳》等报刊杂志。

书法是中国故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显现并包容着中华民族大美的哲学内涵,因此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和无声的乐。殷建刚先生是传统文化——书法的辛勤耕耘者和守望者,同时是一位有思想的书家。几十年来,他坚持把扎根传统作为提升水平的不二法门,以坚忍不拔之力跋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大山川之中。

人常说,字如其人,这是因为中国书法不仅是间架结构、谋篇布局、提按顿挫、浓淡干湿的技法,更融入了创作者的学识和修养,也就是书法的精气神。当书家的精神修养通过自己的书法创作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通常称之为气韵。“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并感染着观赏者的审美情趣。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提升中的超越,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殷建刚先生的书法令人愈看愈有韵味。这一点,正如他的做人一样。人说商场如战场,纵横其间二十余年的殷建刚对此深有感悟。长袖善舞,是对人性的理解;左右逢源,是对物理的把握,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这个度在数学上叫做黄金分割点。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说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解。在书法研习的过程中,他不仅仅临摹古今碑帖、揣摩用笔、用墨、章法,更认真阅读书法理论、古代散文,同时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于灵动的笔端。

书法作为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钟情翰墨的殷建刚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书法创作过程中,所以他的书法中洋溢着关中汉子的刚强,执着和洒脱,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在健刚、挺拔、雄浑之外又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清淡,这一切都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形式与法则境界的超越与升华。

字,是写字人情绪的一种流露方式,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一个人的字就足以显示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追求。有好的心情写字,每一个字都会有道的展现,每一个字都有人格的芳香。书画及文学艺术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表达出来并影响着读者,殷建刚先生作为书法文化的传播者,他认为书法如同绘画一样,不仅可以让读者养性情、涤烦襟、破孤闷、释胸臆、迎静气,还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六经语),以书法传播文化成为他的一份行为自觉,但凡有人索字,不管熟识陌路,只要开口,有求必应。

气接殷周雪,天成铁石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书法则是从事书法人的艺术生命与精神。愿殷建刚先生继续以传统为师,以生活为师,化古为我,推陈出新,路漫漫其修远兮,书艺日臻上进,有更多的佳作面世,在书法文化的创研和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殷建刚书法作品:

人间何处不巉崖

乘长风破万里浪

寒松肌骨鹤心情

厚德载物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王维《酬张少府》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