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倾听跷的语言

 读书作乐 2021-08-03
[转载]【转载】倾听跷的语言——探究京剧表演的跷功艺术(王莹)
武汉京剧院新编京剧《三寸金莲》

    一、引言
    在我国的京剧艺术节上,一件尘封已久的道具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它就是京剧旦角的足跷。此次,这件京剧道具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让我们充分地了解了跷,我国跷功艺术的发展与这件跷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充分说明封建社会表演的跷与我国的缠足民俗是密不可分的。文章将主要从跷功的来源、对跷进行基本的分类,讲述跷是如何进行使用的,进而探讨京剧表演中的跷功艺术。
    二、跷功的来源
    在跷功的来源上具体时间已经难以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京剧的跷功形成之前,在徽剧与地方的花部戏曲中已经开始使用跷功开始表演了。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跷功表演在地方广受欢迎,拥有巨大的声誉。但是逐渐跷功就因为技艺难,然后就断了发展史。直到王存才的时候才开始恢复跷功的表演。
    而艺人王存才也曾经有过一件珍贵的足跷遗物留存在世上。据说这副足跷是由王进才的母亲亲手制作的,曾经由于烧火的时候毁掉了一副。目前在世界上仅存一副,那就是在我国山西省运城市河东博物馆的戏曲文物展厅之内,这也是我国地方戏曲的主要实物之一。

[转载]【转载】倾听跷的语言——探究京剧表演的跷功艺术(王莹)

    三、跷的分类与使用
    在世界的戏曲舞台上,中国的跷功艺术是唯一的。之所以说它是唯一的,主要是由于跷与我国的缠足民俗有关。缠足的民俗在世界其他国家中很少,但是却在我国盛行了许久,直到民国的时候才开始不再盛行,女子的缠足才结束。除此之外,跷功还被称为天下独绝。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门高难度的戏曲表演艺术,这也是后来开始失传的主要原因之一。跷的主要类型一共有两种,一种是硬跷,另一种是软跷。在这两个类型中间也曾经出现过改良跷,不过主要还是以硬跷和软跷为主。
    在足跷的使用上非常特别,主要是以绑跷为主,而在绑跷中以绑硬跷为主。在硬踩跷的时候演员的脚掌的前部三分之一要踩在道具上,后部分要尽可能托在足板之上,然后用白布缠紧。同时也要保证整个脚的后边不外露。原来的戏班在演出的时候,旦角演员的绑跷是具有一定的隐秘性的。根据民间的传说,王存才的踩跷秘密是从来不往外面传的。不仅仅在地方戏上是这样,就连在京剧中的绑跷也是这样的。通常在古代还会存在一些完备的防止秘密外泄的制度。
    四、京剧表演的跷功艺术
    (一)注重传统的训练艺术
    在京剧表演的时候,尤其是旧时候师傅在教授学生上课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要把基本的京剧表演跷功学会。但是,练就一身不错的京剧表演跷功艺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通常来说要经过从小的训练,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代京剧的四大名旦无不是从小就练就一身的本领。著名的京剧演员,荀慧生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京剧表演情形。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最基本的京剧表演跷功,起初的时候需要倚着墙进行,然后逐渐熟练之后才开始独立行走。每天都会练习得腰酸背痛,一直练习到失去控制,快到晕倒的时候才会停止下来。在练习的时候也要先站在最基础的道具,也就是砖上。然后再转到砖的侧面,先是大的侧面,然后再是小的侧面。在时间上,由最初的几分钟到后来的半个小时,以及更长的时间。通过荀慧生先生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中国最为古老的京剧艺术之一跷功是需要不断练习以及持久训练才可以达到的。我国京剧表演的跷功艺术是京剧中最为基本的训练方法,也是京剧表演中的最为基本的艺术之一。对于跷功的训练也要用最为古老的训练方法才可以充分地表演出京剧中的精髓,才可以促进我国京剧的跷功成为真正的艺术表演。

[转载]【转载】倾听跷的语言——探究京剧表演的跷功艺术(王莹)

    (二)京剧表演中最为特别的练习艺术
    京剧表演最为特别的地方还有它练习踩跷的方法,例如:南方的名旦醉丽君就曾经选择废弃的铁路道轨来练习走跷,最终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练成了踩跷的艺术。除此之外,我国国剧中的大家曹婉秋,她使用的独特的练习方法就是沿着水缸的缸沿边进行跑圈的练习,最终使得自己的跷功出众。还有许多的例子,最为常见的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绑着跷不解开,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最终将自己的跷功练习到精进。
    (三)出色的表演艺术
    在《打扛子》中有一段由陈永玲扮演村妇的片段。他一上场便表现出了独特的表演艺术。他的脚底下踩着跷,然后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涮,走了一个圆场,然后当走到舞台中央的时候用自己的右手托着下巴,用自己的左手托着自己的腮帮,表现出独特的眼神与动作的结合,一进场这简简单单的几个表演动作很快地就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强烈的反响与回应。当其走第二个圆场的时候,刚刚到台口的时候,劫匪就跑向村妇,村妇一个馒头就朝着台板上砸过去,然后两个人就纷纷跑向了后台。而这个时候京剧的跷功表演艺术主要就是体现在村妇在跑的时候不是整个脚垫着地面,而是用自己脚的脚尖、脚掌等非脚的正部位有秩序地依次落地,然后结合受到惊吓的表情。陈永玲虽然踩着跷但是表情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台下的观众也是看得十分的过瘾,所以陈永玲再次得到了全场的掌声。通过陈永玲的这两次短暂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出跷功的表演艺术以及跷功在我国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四)京剧跷功中表演出的大众艺术情调
    京剧的表演并不是与生活的实际毫无关联,而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京剧的艺术的表演形式演绎出来,赋予生活以艺术性,给予生活不一样的感受以及通过京剧演绎出生活的艺术。相对于昆曲而言,我国的京剧的受众的范围要更多。表现出我国京剧流传下来的声与色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我国京剧的性情意识,为京剧中的表演增添更多的艺术形式。让更多难以在生活中细细回味的点滴,通过京剧的表演之后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京剧的观众从总体上来说不仅仅局限在小众的文人与雅士上,还存在着迎合民间娱乐心态而进行的京剧表演。例如:京剧的表演中能够在声色与淫乱中掌握一定的分寸,一般来说是游荡在这两者之间的,从而京剧的表演才能够迎合我国民间的大众的娱乐心态。而这种恰当的分寸就是得益于跷这样一个载体而完成的。通过跷将人体的情感艺术与人们的思想与观念表现得惟妙惟肖。在跷功的艺术表演中流露出要表演的语言与肢体的情态。
    (五)久经风霜,韵味不变的表演艺术
    跷功艺术可以说经历了许多的风霜,直到现在才开始重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但是其虽然经历了时间的变化,但是其艺术表演风味还是具有不同的韵味。可以说是久经风霜却不曾在大众的心中发生变化。
    五、结语
    跷功艺术既是京剧的表演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京剧的艺术语言。通过跷功艺术可以领略到京剧中难以言表的艺术,同时通过跷功艺术的表演也可以丰富我国京剧的表演形式,让京剧的情感、思想以及观念更好地发挥出来。跷功艺术在京剧的表演中用其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跷功艺术训练手段,还有其出色的表演艺术以及京剧跷功中表演出的大众艺术情调和久经风霜韵味不变的表演为我国的京剧与跷功艺术创造了语言的桥。
    参考文献:略
    (图片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