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的8处11个遗产点

 龙行七大洲 2021-09-10

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嵩山,被认为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中岳。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脚下登封市附近,有8处占地共40平方公里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登封历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2010年,《登封 “天地之中”历史古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8处建筑包含了11个点,分别是:1、太室阙,中岳庙(2个点);2、少室阙;3、启母阙;4、嵩岳寺;5、少林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3个点);6、会善寺;7、嵩阳书院;8、观星台。

这些遗产点出于保护的目的,有几处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如:三阙、会善寺和初祖庵,今年6月,因迎接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召开,特地开放了少室阙、启母阙和会善寺,太室阙因修路仍在关闭状态。

1、中岳庙和太室阙

◆中岳庙

中岳庙是中岳嵩山的主庙与象征,其占地11万余平方米,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处庙宇,是中华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始建于秦,其前身为太室祠,是祭祀中岳嵩山山神的地方。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礼登嵩山峻极峰,忽闻山中有“山呼万岁”之声,以为山神显灵,随下令增建太室祠。公元696年武则天女皇登嵩山,封岳神之后,使中岳庙的名声大振。后经过唐、宋时期的大力整修,中岳庙已形成“崇墉缭绕,屹若云连”的壮丽宏伟规模。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按照故宫形式对中岳庙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故中岳庙又有“天中小故宫”之称。

庙内现存建筑四百余间,金石铸器二百余件,古柏300余株,庙内中岳嵩高灵庙碑是我国道教立碑之祖,宋代镇库铁人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造型最佳的铁人。庙外翁仲是东汉安帝元初5年的石雕,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雕翁仲。

宋代铁人

翁仲

◆太室阙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类第001号文物,建于东汉安帝元初5年(公元118年),是中国最早的庙阙,双阙保存基本完整,阙身有50余幅汉画像及歌颂中岳神君的铭文,对研究东汉的建筑史、美术史和社会史有极高的价值。

2、少室阙

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年),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类的第002号文物。双阙一南一北,基本完整,北阙雕刻有篆字“少室神道阙”题额。阙壁的四周遍饰平雕刻法雕成的彩画,共计有六十余幅,是汉代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3、启母阙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类的第003号文物。启母阙为一对二重子母阙,分南、北而立,相隔6.8米据《登封县志》记载,启母阙为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颖川太守朱宠创建。北阙有“启母阙铭”“堂溪典崇高庙请雨铭”各一方;二阙阙身皆镌刻有人物画像、骑马出行、进谒、饮宴、启母化石、虎扑鹿等七十余幅浮雕。其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金石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嵩岳寺(嵩岳寺塔)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名闲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改名嵩岳寺。

嵩岳寺塔在嵩岳寺内,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类第014号文物。此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被誉为“华夏第一塔”。新中国成立后,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向中央政府列出了一份国家应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清单,根据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标上一至五个圈,而清单上的嵩岳寺塔前被标上五个圈。嵩岳寺塔塔身上下混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塔身呈平面等边十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这种密檐形12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当时也是少见该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历经15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嵩岳寺塔的形制,具有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是中国建筑艺术与西域建筑艺术交流结合的完美见证,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5、少林寺

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少林寺常住院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开展大型法事活动的地,也是主持僧及各方执事僧居住、办理内外日常事务的地方。

少林寺常住院宽160米,长360余米,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共有七进建筑,从山门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常住院山门横匾“少林寺”是清代康熙所题;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

塔林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最古老的塔是建于唐贞元7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

法玩禅师塔

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北2公里处的五乳峰下,创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是宋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建的一座寺院。初祖庵中轴线上有山门、大殿、千佛阁等三进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保存有历代建筑5座,宋金以后碑49通。(初祖庵因修缮未开放)

6、会善寺

会善寺的前身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471-499年)。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建闲居寺,僧众达千人,殿宇千间,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时会善寺又进行了大规模增修,建造了琉璃戒坛和窣堵波式宝塔。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会善寺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

元、明、清均有整修,但规模逐渐缩小,现在寺院的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以及寺内碑碣、造像等文物。

7、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紧临登封市区,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北宋时期中国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之首,以理学著称于世。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为嵩山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原为嵩阳寺,隋改为嵩阳观,唐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改为太乙书院,宋代景佑二年赐额为“嵩阳书院”,成为传播儒家思想,培育英才的教育基地,宋代巨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司马光、范仲淹、朱熹、韩维、李刚、吕海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

嵩阳书院古迹文物繁多,文化沉积丰厚,在书院中有一巨型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乃纪念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练取仙丹,医病健身而立,碑上的文字雕刻精美,刚柔适度,气势遒劲,为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被称为祖国书法宝库中的一颗珍珠。

8、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城镇,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地望十分优越,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前后院落共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影台、大殿、观星台、螽斯殿等七进,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l276年,距今已有7OO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l8年(公元l2l8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l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历是l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各种天文仪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日晷等。

图片拍摄于2021年6月河南自驾;文字资料参考“世界遗产网”、“博雅文化旅游网”和“国搜河南”及登封旅游说明等相关资料编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