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阵地 | 土地的游戏:楼市没有好消息

 新用户3817DiPs 2021-08-03

文/原石

刚刚过去的五月不好过,这个市场并没有传来好消息。

魔幻史诗大剧《权力的游戏》正在迎来最终季,弥漫在维斯特洛大陆上长达8年的硝烟,即将迎来最终对决。

楼市在经历了年后的一小波“小阳春”后,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现实不是魔幻片。土地的游戏还在继续,整个五月,市场总体表现延续了2019年初以来的降温,并没有出现大的惊喜。

长夜将至,守望开始。

1

7家房企150天破千亿

在一系列密集型调控中,房企融资仍然偏紧,快销去库存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策略。

走为上策。

截止5月末,有7家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金额破千亿。碧桂园1-5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3075.4亿元,5月单月实现720亿元,环比小幅提升。万科、恒大5月单月的业绩规模也分别达到了585.2亿元和535亿元,较上月有所下滑。

前三强在过去的五个月中,销售都在2000亿元以上,这三家的份额整体已经突破了6000亿元。

这仍然是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

从更宏大的角度来看,2019年1-5月,TOP100房企整体操盘销售业绩规模近3.5万亿元,同比微增4.1%。

在权益口径下,从单月来看,百强房企5月的整体销售规模较上月环比增长8.8%。但单月业绩同比增速较3、4两月的12.2%和16.6%有明显回落,仅在5.7%左右。  

“不容乐观,融资难,拿地难,销售难。”一家房企在长三角大区的一个负责人表示,去年在长三角看了不少项目,也谈了一些合作,但是赚钱的项目太少。

跟以往不同的是,大部分的房企更愿意分而食之,许多项目刚刚在土地市场落袋,就四处寻找合作者操盘,上述负责人表示,“合作是常态,标的比较高的项目这几年共同操盘的较多。”

2

走出去,到走回来

土地市场在今年仅仅热了两个月之后,就迅速转缓。

从统计局数据来看,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8%,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下降33.5%,两者的降幅均较上月扩大。

同样,CRIC统计来看,2019年1-4月300城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共619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

土地市场并没有过热?当然。

5月份以来,苏州、合肥等土拍热点城市相继发布调控政策,土地市场热度上升势头暂缓:成交均价涨势趋缓,环比微涨1.6%,溢价率迎来2019年首次回落,下降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调控“高压线”的严防死守下,地价稳定运行仍将是接下来的市场主基调。

房企正在不断收缩战场,许多房企开始回归主业中来。

“房企多元化成功的案例较为少见,更何况在房地产主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想腾挪出精力、战线、资金去投入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位TOP10房企的营销负责人表示,在资金重压的情况下,公司把回款作为首要目标,想腾挪出资金做多元化投资并不是明智之举,企业更多要从自身的资源匹配度来考虑多余的投资。

2019年初时房企密集融资,行业的整体资金压力有所缓解,这说明融资的闸门当时处于开启状态,而从五月份开始,融资的环境发生了十分微妙变化,融资闸门再度收紧,多个房企纷纷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在“钱袋子”不断收紧的大前提下,许多房企并不愿意去投入其他前景并不明朗的行业,房企地产仍然被视为第一主业。

3

高管年中离职加剧

在楼市深度调整期,特别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出现了较为密集的高管离职现象。

“这一现象还将持续,今年的情况可能比去年更为明显,一大批明星职业经理人有可能出来创业。”一位已经离职的地产公司高管表示,行业压力较大,一些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在遇到跟老板价值观出现分歧时,更容易尊重自身内心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面临更多的选择,新一轮大象游戏已拉开帷幕,大象们也在选择合适的队友。

这个行业的寡头格局初现雏形,头部公司正在强者恒强,由于行业人力培养和储备的不足,高管的流动性也十分频繁,不少公司副总裁及以上的人员跳槽都十分频繁。“不少高管出走,一走就是带走一支队伍。”一位行业知情人士表示,今年行业压力加剧,高管离职潮比往年来得更为汹涌,并不排除会更大IP级的黄金职业经理人出现变动。

夜长,梦还多。

5月,多数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持续低位运行,6成城市进一步回落。因市场供不应求趋势未改,近8成城市库存环比小幅回落,跌幅均在-10%以内。

除成都基本持平之外,其余城市消化周期环比明显收窄,北京、深圳环比跌幅更是超-30%。不过,受制于成交放缓,近4成城市消化周期同比仍处上行通道,其中不乏重庆、成都、常州这类热点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连消化周期都在20个月以上,库存风险仍然存在。

一些地产公司仍然去这些城市布局,每家公司都有来自自身的战略布局和判断,新的城市总们抛骰子一样在选择战略布局这座城市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到30岁,典型的90后。“太年轻了,真的太年轻了。”在这个行业浸淫了20多年的一些中流砥柱们来不及给出更多的评价。

许多人正在憧憬来自六月的梦。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