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房故事 | 卖掉上海的四套房后,我成为了“半个沪漂”

 新用户3817DiPs 2021-08-03

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主人公夏洛穿越到1997年,劝好友大春把家里的钱全都拿去买房。若干年后,当夏洛再次遇到大春,问他有没有买房?
 
大春说:“在二环边买了两套房子,买的时候两千七,刚过半年就涨到了两千九,后来房子涨的太变态了,就让劝家里的亲戚把房子全卖了,等房子降价了再买回来。
 
大多人会将这事当成个段子,然而,大春的买房故事也曾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

被访者 | 花钱买糖浆

写作者 | 驴萌

 01. 

1996年到2002年,我在上海宝山做钢材生意,挣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时账上存有两百来万,毋庸置疑是一笔巨资了,我不爱做理财,想着买几套房自己住或者租出去。于是,2003年我在宝山那边的一个新楼盘买了四套90多平的两居室,单价4千元/平,总共花了不到150万。
 
由于我全国到处跑生意,房子买了也没怎么住,就委托中介全部租了出去,一年整租整收八千块,四套房就三万块左右。
 
到了2005年,那套房的价格差不多又涨了一半。当年第一季度,上海房价同比涨幅达到19.9%,此后便一路回落。眼瞅着房价似乎到了一个高点,我便琢磨着把房子卖出去。
 
2006年中,我决定先卖掉其中的两套,挂价是8千元/平,房子很快就卖出去了,比我预料中的快得多。三年时间什么也没干,转手就挣了80万。剩下的两套房,继续租了出去。

 02. 


2007年,根据丈母娘的指示,我要在老家杭州购置一套婚房。那一年,杭州普遍出现“万元房”,雅戈尔、金地等地王的产生也加速了楼市的疯狂,房价飙涨。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走访,我在下沙看中了一套二手房,120平的三室两厅,电梯房,当时单价已经涨到了6千元/平,花了70多万。我选择一次性付款,年底搬了进去,随后办了婚礼。
 
婚后生活,我继续奔波于上海和杭州两地。
 
到了2008年,上海房价出现了三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跌,我心里想着房价涨到头了,跌了再买,眼疾手快将房子挂出,2009年中以一万二的单价卖出,自己租房子住。
 
令我没想到的是,自打房子出手之后,上海房价呈现了翻倍式的增长,到了2010年均价达到2万,2015年破了3万,2017年更是超过4万,往5万奔去……

 03. 

再看杭州,自2016年的G20会议之后,房价也是一路攀升。原先那套房的价格也从6000元/平涨到了12000元/平,翻了一番。
 
当年九月,杭州执行了新的限购政策,暂停向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有了前期的卖房经历,我预感房价还要继续涨,于是就行动了起来。
 
之前下沙的房子,距离主城区还相对有些距离,于是我计划去下城、拱墅等区看房。我先是观望了两周,看到售楼处人来人往,热度并未减退,便迅速在下城区建国北路附近买了两套90平的二手房,单价一万出头,总共将近200万,作为投资和出租使用。
 
等到2017年3月,杭州本地人被禁止购买第三套住房,若是外地人社保和税收年限加码至两年,富阳和大江东纳入到限购区。
 
这时候,我清晰地认识到“物以稀为贵”,再想买都买不到了。

回顾这些年,出于对工作的过分投入,我对买房这件事并没有太在意,以致于错失了一些良机。
 
到后来,我发现身边朋友早些来上海发展的,基本都在这里扎根买了房,而我从一个有四套房的人,变成了无房之人。说来也是滑稽。
 
算一笔账,如果这四套房没有卖掉的话,以4万/平的市场价计算,总价大约为1500万。而我这些年做生意的钱,远远还没有房价升值的多,甚至来得更轻松。
 
好马不吃回头草,加上杭州离上海近,2019年春节后,我在宝山的公司附近重新租了一套140平的房,三室两厅,打算继续过着双城生活。
 
无论如何,生意方面还算过得去,抱着一颗平常心的话,权当是有得有失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