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 | 青砖里的“中庸之道”

 繁星1 2021-08-03

如果用一个词书写中国传统建筑的“名片”,那一定莫过于“青砖黛瓦”了。

比起宫廷红墙的华丽,属于民居的青砖建筑既有传承于历史的大气,也有属于南国烟雨的灵气,更接市井生活的地气......在中国传统建筑千年发展历程中,青砖建筑随人们生活的地域、文化、习俗差异而各有特色。

京派:方方正正的规矩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鲁迅先生散文《秋夜》中的名句,就诞生于他在北京的小四合院中。鲁迅描述的是自己在四合院里看到的场景——前院与后小院的通道处,刚好有两棵枣树......

四合院是京派建筑的代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京派建筑的一檐一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相比北京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四合院结构简单,无论是院墙还是屋舍,主要由青砖砌成,外观方方正正。在中轴对称下,一户一宅,宅里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诗中这“百万家”,便是当年无数四合院拼合而成的城市景观。倘若我们置身于现代北京的四合院中,触摸着风雨洗礼的青砖墙体,或许耳畔依然会响起岁月深处的吆喝,墙外是行人在胡同中往来穿行的市井烟云。

晋派:朴实沉稳的智慧

古朴的青砖墙,精美的木雕,火红的灯笼,这一切不仅仅是电影中曾出现的唯美画面,同时也是大多数晋派庭院中沉淀的百年春秋。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派建筑能够得此美誉,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晋派建筑是一个泛指的称谓,它不仅包括了山西一带的建筑风格,还影响了宁夏、陕西、甘肃等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

历史上的山西以晋商而闻名天下,而“乔家大院”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晋商的精神品质——斗拱飞檐的大气、青砖素瓦的深沉以及高墙阔院的稳重。晋商成功的秘诀,或许正如晋派建筑的青砖一样,精工细作,安于本分。

苏派:婉约典雅的灵魂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笔下的南国,在烟雨朦胧的深巷中徐徐道出了苏派建筑的婉约之美。

苏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为园林式布局,如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高高翘起的脊角屋顶等。而本是坚硬的青砖却营造了充满柔美的建筑线条,简洁大方,但在细节处的精雕细琢又将典雅的灵魂蕴藏于朴素外表之下。

当青砖黛瓦来到水乡,消逝的时光就被赋予了画面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属于历史的那抹倩影,总在祥和的美景中徘徊。

伟大的平凡者

除了遍布中国北方、中部、南方那些“因地制宜”而风格各异的传统青砖建筑,在图中的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在极简主义的庭院中设置透光青砖墙,瞬间就让现代建筑充满古意。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青砖总能“因时制宜”。

镂空的曲面墙体仿佛扭曲了空间,但仔细看来,构成曲面的恰恰是一块块整齐排列的青砖。建筑的风格从不限定于特殊的建材,而普通的青砖完全可以做到“因事制宜”。

在西方风格的路灯与现代居民区的映衬下,这座青砖庭院的美并不夺目,却完美融入了城市的夜色,成就了小窗中的浪漫与远方万家灯火的温馨。

时光倒流至2000多年前,秦皇一扫六合,所建直道蜿蜒于崇山峻岭间。大量青砖被用于铺设路沿,勾勒出了中国古代交通工程恢弘的轮廓。

而作为一种烧结砖,青砖的主要原料只是常见的黏土,通过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经过上千度高温煅烧制成。制作技艺千年不改,但历经千年风雨的青砖却可以坚硬如故。

成就伟大者,往往源于平凡、甘守平凡。这就是青砖建筑的中庸之道。

编辑:李睿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