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海燕 | ​如果你不是真的喜欢(散文)

 昵称PLJiA86N 2021-08-03

如果你不是真的喜欢

文|张海燕

文学作品这东西,我想说,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它,你真没必要久久沉浸于此。

你没有必要总是捧着书在读,你没有必要看到一本新书就眼冒星光如获至宝,你没有必要随身带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当然现在有手机,你也没有必要随时随地在手机里记录下一些你脑中一闪而过的句子,或是街边广告牌上那个动心的句子,或是手边哪本书里、手机在线阅读的篇章中哪个段落,你完全没有必要像个侦查员一样,随时阅读,随时记录,随时书写,随时思考,你完全没有必要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去读、去写,那些只是从新华字典里跳出来的一个个字,按不同的排列组合又重新罗列了一遍;如果,你从这些活动中体会不到一丁点儿发自内心的快乐。

你说,病毒来临,星球相撞,靠你那点儿文学作品里读来的悲悯情怀,能够拯救哪一个人吗?你说,外敌入侵,地球变暖,靠你那点儿浮华辞藻,你能抵御什么吗?你说价格战开打,恐怖袭击,靠你一两句轻若鸿毛的句子或形神俱备的修辞,能扭转乾坤吗?

文学作品,有时候比不上哲学的明理透析、抽丝剥茧,比不上理科作品的务实有效、立竿见影,甚至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文学作品比不上一根半生不熟的玉米棒;你捉襟见肘的时候,文学作品比不上你去工地搬一天砖;亲人在病床上哀嚎的时候,文学作品比不上一剂止疼针。真的真的,它基本没什么一眼能看得到的用处。

可是,万一,你是真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呢?它也能让你在天昏地暗中,突然变得熠熠生辉;也许你的外在没有任何变化,依然灰头土脸,被空气里的灰尘裹挟,可是你的心会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原本遇到瓶颈原本可能黯淡的人生,也会在一刹那流光溢彩、莺飞蝶舞……

美是自由的象征,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与之相关的事、活动甚至争论的人,你才能从中发现美,因为喜欢,这种发现,才是自由的。你能从中发现美,在于你可以自由地喜欢,而这喜欢,来源于你可以自由地根据你的喜好、习惯和经验去选择。你要一个目不识丁的流浪汉一定得喜欢断臂维纳斯,那可能是你的一厢情愿,因为你没有给他在他熟悉的喜欢的领域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不喜欢,他觉得不美,又有什么错呢?而且,你觉得他不觉得维纳斯是美的这是错的,可是他自己不觉得这是错的,你以为他错了又有什么用呢?书,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只有发自内心地喜欢了,才能发现价值发现美。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恰恰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发现美,拥抱美,创造美,这难道不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吗?可是,你不喜欢,还谈得上自由,谈得上美吗,你能体会得到任何乐趣吗?

帕斯卡尔说了一句深得我心的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因为有思想,就会有选择,因为有选择,就会趋利避害,因为趋利避害,就会不由自主地或积极主动或在潜意识中去靠近自己喜欢的那类事物,寻找与自己喜欢的事物所类似的磁场与气息。深深地喜欢着,你才会愿意花费无论多么长久的时日去慢慢挖掘,细细咀嚼,发现其中美的要义。很多时候,美的意象如一块块碎钻,堆垒于胸,当遇到喜欢的媒介,这种意念和块垒,似决堤之水,奔涌而出,那么,你就自由了,在自由中与美相遇。

就像此刻,围绕文学与喜欢这个话题,我跟你华山论“剑”,激烈交锋,耗费了大把的时间。李元胜说: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这话没错的,低头看鱼,浪费茶杯留在桌上的阴影兀自离开,散步,发呆,靠近栏杆,低头看水,虚度满天的星光,虚度满目的花草,虚度短的沉默和长的无意义,哪一种,不是在浪费,不是在虚度呢?我这会儿跟你唇枪舌战,讨论在文学上耗费大把时间有什么用这个话题,这本身又有什么用呢?即便我争赢了,我早晨上班途中,电动车突然车胎爆了,遂只能满头大汗推车步行到单位,这与你争赢的荣耀,却不能为我抹平迟到的事实,若是绩效与考勤挂钩,争赢了你的我,照样被扣钱;就算我漂亮地争过了你,我微信余额里少一毛钱,在超市扫码付费时,我照样拿不回货架上那份等待下锅的调料包;就算我争论文学话题时在言辞上胜了你,没有急需的调料包,任我手艺超凡脱俗妙手回春,我也烧不出你想要的那个味道;反之,我输给你了,天不会塌地不会陷水不会倒流我也不会一夜白头,什么可怕的后果也不会有。所以,我挖坑论战,恨不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争个天翻地覆没完没了,又有啥用呢?

可是,如果假设的前提变了呢?如果我是发自内心无可救药病入膏肓地喜欢文学呢?如果我爱屋及乌喜欢与之相关的一切话题呢?如果我把它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呢?那么情况也会革命性地完全两样。我在有关文学话题的争论上赢过了你,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看阳光下空气里飞舞的尘埃也多了几分姿色与情趣;在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红绿灯处因心神振奋等了两轮,还是没走到对面去,但依然眉飞色舞;购物付款时发现标价上的小数点看错了,一套碗具比我以为的贵出了十倍,但这有什么关系,想起和你争论时的酣畅淋漓,我还是喜上眉梢!喜欢只有两个字,却重若千金,坚如磐石,让平凡的人,也能顿生两翼,让柔软的人,也能壮怀激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这情形像极了小区停水,我却发现附近的公共洗手间有个水龙头打开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像极了儿子拿着49分的试卷回家,我变脸前发现总分是50分而非100;像极了电话打到一半,手机电量显示不足10%,可是手无意中在包里碰到了不知何时随手塞进去的充电宝……如果你是真的喜欢文学,和它相关的一切,都让你的人生光彩照人啊!一点不比随手写了篇小文抱着重在参与的想法投个稿,竟得了五千元的大奖换来的喜悦少!这欣喜若狂,这幸福如潮,这满心感恩,这激情满怀,怎一个“乐”字了得!

当然这里排除了一种可能,一个你非常敬仰且喜欢的人,向你推荐了一份书单,本来你是不喜欢那些书的。可是为了不驳人家的面子,也不枉你扎扎实实真心实意地仰慕了人家一番,你逼着自个儿硬着头皮去看那些个书,看着看着,你这个原本不喜欢这类书的人,竟然渐渐也琢磨出了书中的乐趣,透过本该冰冷的文字,看到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好。这或许算个反例,因为一个人,爱上一类书,因为一类书,爱上一种文学形式。可是,不管前因如何隐晦,不管过程有多曲折,最终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你也是真真正正喜欢上了这书啊!

综上所述,总结陈词:如果你没日没夜、见缝插针、惜时如命地喜欢书、喜欢文学,那就好好地热爱吧,趁着没有老眼昏花,趁着没有记忆衰退,趁着没有大脑糊涂;如果,你不是真的喜欢,那么大摞大摞的书,你争分夺秒、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儿去看,第一你看不下去,第二你看了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第三看了基本没什么用。

如果,你不是真的喜欢,在一件事上花费太多时间,真的没用,比如文学这玩意儿。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张海燕,笔名何依,网名恋恋荷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教师,总想以目光流转的方式阅读人生,以笔尖跳跃的方式行走大地。出版长篇小说《微雨恋斜阳》《流年染指叹息》,出版个人散文集《风的距离》《听风细语》《恋恋风情》。在多家网站连载小说14部,作品散见于《神州》《鸭绿江》《文学少年》《三角洲》《星光》。愿在文字的清流里,将动心的遇见,浅遇深藏。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张海燕  |  什么,占据了你的人生C位 ——《刀锋》里的选择与命运

张海燕  |  闲置

张海燕  |  无力回避的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

张海燕  |  如果“曾经”变成“当下”

张海燕  |  生命里的一道光

张海燕  |  窗

张海燕  | 窝

张海燕 || 情到深处无怨尤

张海燕  |  遇见风声

张海燕  |  如果你是,记得我在

张海燕  |  笑语红烛梦,梅开艳满园

张海燕  |  永远的白衣少年

张海燕  |  不如知难而退

张海燕  |  遇见

张海燕  |  四季有清欢(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