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人•茶话•茶事

 乐康居 2021-08-03

中英对照版 2016年第4期

图片

图片

无论在北京胡同,还是在江南水乡;无论在都市街巷,还是田间地头,熟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吃了吗?这句曾被作为中国式见面的问候语。而今,一些大中城市里的朋友见面的寒暄,逐渐被另一句话代替——哪天一起喝茶去!

老赵——“茶海”之“舟”

成都——有人形容是泡在“茶海”中的城市。

虽然这里并不出产名贵的茶叶品种,但人们却把茶喝出了文化、喝出了品味。

有媒体统计,上世纪40 年代,成都老城墙内茶馆有800 余家,最大的可以落座千人以上茶客。很多有名的茶馆隐藏在陋街小巷、河畔竹林中。直到现在,成都茶馆的数量仍不减当年。

赵固,老成都,在这座城市生活了60 年。十来岁就跟着父亲喝茶,从上学喝到工作、退休,一喝就喝了40 多年。泡茶馆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约上三五老友去露天茶馆一坐就是大半天。”

老赵所说的露天茶馆是成都一大特色。这里四季不冷不热,适合在户外活动。因此,多数茶客更喜欢露天喝茶。露天茶馆一般依河而建,有的干脆就设在大型公园,沿街、巷口摆几张小桌,十来把椅子也是一个茶馆。

锦江河边的茶铺,杜甫草堂的浣溪沙花园,人民公园的鹤鸣茶庄都是老赵喝茶的据点。一杯茶8-15 元左右,比起高档茶馆里动辄上百的价格,露天茶馆显然亲民很多。

“树荫下喝茶,空气新鲜,巴适(舒服)!”老赵只喝绿茶和花茶,用盖碗。盖碗由茶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特别是“茶盖”既可以用来搅拌茶水,又可以用来隔离茶叶。会不会巧用茶盖,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老茶客。

花茶是用新鲜的茉莉花经多次熏制的一种绿茶,当地人给这种茶取了个雅致的名字“碧潭飘雪”。“茉莉花茶被分为1—5 级,性价比最高的是中间一级,称为'三级花茶’,成都人直接称为'三花’,喝得最多的也是它。人进茶馆,还没坐定,就常能听见客人招呼茶房:哥,两碗'三花’!”

说起喝茶的讲究,老赵如数家珍:“茶馆里人多拥挤,倒茶的伙计为了不影响茶客饮茶,发明出一种长柄铜壶,站在远处就能给茶客添茶,这个功夫很难练,也算是成都老茶馆的一大亮点。”

“掏耳朵也是成都茶馆的特色,穿梭在茶客中的掏耳朵师傅在你耳边响起清脆的金属声,不锈钢做的一个大镊子,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捏一转,声音清脆绵长而充满金属感,让你的耳朵顿时痒痒的, 很是享受。”

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里有个小成都——成都人泡茶馆,没有什么目的,纯粹就是图个放松。成都人爱聊天,管聊天叫“摆龙门阵”,老赵喝茶根据茶友类型,话题也各不相同,老朋友相聚聊聊各自的生活日常,老同学相聚共同回忆学生时代的趣闻,三五个小时,茶不停,“龙门阵”也不得停歇,喝了茶也拉进了彼此的情谊。

老赵回忆起曾经的成都茶馆仍感慨万千:“过去茶馆开门很早,凌晨五六点钟就会在昏暗的灯光中开门迎客,有的老茶客会带上几个洗净的红薯,交给茶房放在灶头的铁板上,几碗茶喝下来,红薯烤成,就着茶水,解决早饭。”现在灶头被电热壶代替,茶客们学会了叫外卖。有时喝茶喝到中午,老赵会把钱直接交给服务员,“小妹,帮我去隔壁端碗抄手(馄饨)!”

最近,老赵正在忙着给定居美国的儿子挑选茶叶,每年他都要去大洋彼岸看望儿子一家,也一定要给他们带上几盒茶叶。“我总觉得喝茶比喝咖啡更适合中国人。”老赵边说边把一袋袋茶叶小心地装进了行李箱……

晓明——凡人异空间

如果说成都茶馆是市井生活的缩影,近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白领间兴起的“新式茶馆”则成为许多都市爱茶人的“新宠”。

北京和平西街十一区的老楼里,有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茶馆。装修风格精致、典雅。来这儿喝茶的人更喜欢叫它“茶空间”,因为除了喝茶,这里还开设茶会、茶课……

每天下班后或是周末都会有一个身影,穿梭在茶社——晓明,“80 后”,家住北京,媒体人。与成都缓慢悠闲的生活节奏不同,生活在北京的晓明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感受着这座超级大都市的紧张与压力。“30 岁之前,我像一个陀螺,忙着挣钱、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好友把'茶空间’介绍给我。”

“到这里喝茶的人们,总是一茬接一茬地成为朋友。”每天晚上7 点半到9点,是十一区雷打不动的活动时间,喝茶自不用多说,只要你喜欢,还可以到这来上茶课,专业的茶艺师会教你怎样分辨、泡好一杯茶。除了喝茶,还可以听琴、研墨、插花、觉禅……十一区更像是一个心灵的休憩所。“这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参加茶会活动之前,陌生的朋友们要自我介绍,但是你不必说出自己的职业,甚至真实姓名都可以隐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可以更真实的面对内心。”

来十一区喝茶的年轻人,很多曾经也去酒吧喝酒。“真正接触茶以后才发觉,喝茶的状态更舒服。”晓明深有体会:“酒精让人糊涂,借酒消愁愁更愁,茶让人清醒。茶空间营造出一种干净的感觉,带来精神上的洁净感,让我能平静地思考。” “过去下班就想回家闷头睡觉,现在下班或者没事的时候我都会来十一区坐坐。”晓明聊起十一区,嘴角始终上扬。

“其实我还有一个私心,过一阵子,我想在十一区给老外开设英语茶课。”晓明说,“我多年留学在国外,现在工作也多和外国人接触,他们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感兴趣。我常常在想,我能给外国朋友带来什么?有一次和英国朋友喝英式红茶,味道很浓,茶叶都用揉碎机碾压过,用滤网冲泡过滤。对于外国人来说,茶只是一种饮料。而中国茶不光看叶形,闻香味,还有一种深远的文化。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理解?”

“一片树叶,经过不同的发酵工艺,凝萃成不同的茶。泡茶的时间、温度、注水的手法、器皿不同,茶味也千差万别。全世界的星巴克都一样,提供的是标准化流程,但中国茶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或许是茶背后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特殊味道——延续千年的味道。”晓明若有所思。

丽雅——清香调万味

杭州,江南佳丽地,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这里不仅有西湖,也有享誉中外的龙井绿茶。杭州茶馆众多,茶器、茶点、茶品、茶水,包括冲沏技艺,都透着讲究。沉浸在江南细致典雅的风情中,这里的茶馆也充满着人文气息。

丽雅,杭州姑娘,家住西子湖畔。和许多杭州人一样,她也爱茶,和很多人不一样,她很少去茶馆喝茶,而是在自己家客厅空出一隅,摆放上古朴的茶台、精美的茶具——一个私人的“家庭茶坊”透着女主人的生活品味。 

过去,丽雅也喝茶,而真正开始学茶、品茶,将茶融入生活则是和先生结婚、生活在一起以后。丽雅的先生是中国知名的中医,不仅鼓励丽雅去学茶艺,也会和她一起品茶。“他将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给了我。”丽雅说,“只要有空,我们就会在家里沏茶喝。先生告诉我很多和茶有关的养生知识,例如,绿茶是寒性的,更适合夏天饮用,肠胃不好的人建议少喝。冬天喝红茶可以暖胃。前不久刚入伏,我先生喜欢用泡虫草(一种中草药)的水,凉到80 度后冲泡绿茶。中医、茶、养生,很多东西本身就是相通的,茶背后'和静怡真’的哲学理念也都是在和先生一起喝茶中一点点体悟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