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中国史46:五代十国的情况(下)

 X6PR 2021-08-03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愚行。燕云十六州在河北、山西的北部,正好涵盖燕山、太行山脉。这一线本是中原地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侵入的天然防御带,一旦将此线让出,整个河北地区即无险可守。面对这样的战略缺陷,石敬瑭维持自己安全的办法就是奴颜婢膝的侍奉契丹。石敬瑭臣服契丹虽然能安抚外敌,但把对内的威望也丢光了。他虽然称帝,四方藩镇不齿其作为,多不归服。又有一些野心家,欲借助契丹之力来推翻他。于是后晋内乱不断,战斗不息。又因为契丹索求无度,迫使后晋着力苛剥百姓,聚敛钱财,民生于是大坏。内忧外患如此,后晋自然不能持久。

石敬瑭死于942年,群臣拥立其兄子石重贵继位。石敬瑭在位时勉力支撑,仅能使后晋免于崩溃。石重贵即位后想恢复中央的威望,对契丹的态度就转为强硬。契丹太宗兴兵问罪,后晋初时尚能抵抗,但国力亦迅速陷于疲敝。946年,契丹太宗又举兵南下。后晋领兵抗敌的杜重威学石敬瑭的故计,倒戈投降,欲借契丹之力夺位。契丹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克晋都汴州,俘虏了石重贵。此事已在947年,后晋灭亡,前后12年。

契丹太宗进了汴州,改国号为辽,改汗为帝,是为辽太宗。辽太宗虽然一时占了中原之地,但他缺乏治术,一味只知诛求财货,于是反抗者四起。辽太宗此时并无统治中原的准备,他聚敛的财货又很多了,于是举兵北归。辽军一走,石敬瑭的部将,镇守河东的刘知远自立为帝,建国号汉,是为后汉高祖。后汉高祖实行抗辽政策,能得民心,中原地区的藩镇相继归服。后汉高祖死于948年,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后汉隐帝猜忌乃父留下的辅臣,950年逼反了在外领兵的大将郭威。郭威举兵攻克汴梁,隐帝被杀,后汉灭亡,前后4年。郭威初时还想维持后汉的帝统,旋即却为部下拥立,建国号周,是为后周太祖。后周太祖自立后,后汉留下的藩镇都不归服他。当时镇守河东的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也自立称帝,其政权史称北汉。北汉引辽人为援,虎视后周。

郭威死于954年,无嗣,群臣拥立其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后周世宗是五代十国中头一位令主,他在即位之初就击退北汉与辽国的联合进攻,赢得“高平之战”。有感于藩镇跋扈难制,后周世宗大改军制,选天下精兵入于中央禁军,形成皇帝的直属武力。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源头于是断绝。在文治方面,后周世宗亦能整顿吏治,招抚流亡,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后周国力在世宗治下迅速增强,先后击败后蜀与南唐,将领土扩张至长江一线。959年,后周世宗又举兵伐辽。此时正是辽国中衰之期,后周乃一举收复了瀛、莫、易三州。在进攻幽州之际,后周世宗突然患病,只得撤兵,不久即病死。世宗四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恭帝年幼,军政大权遂入于禁军首领赵匡胤。960年,赵匡胤行郭威故事,也被禁军拥立为帝。后周恭帝为赵匡胤所废,后周灭亡,前后10年。赵匡胤建国号宋,是为宋太祖,五代十国至此结束。

除了先后占据中原的五代以外,此一时期在南方和蜀地也兴起了许多政权,欧阳修将之统称为“十国”。后梁代唐后,当时割据四川的王建亦称帝,建立“前蜀”。其时南方有割据江淮地区的杨行密,史称为“南吴”;有割据浙江的钱镠,史称为“吴越”;有割据福建的王审知,史称为“闽国”;有割据湖南的马殷,史称为“南楚”;有割据两广的刘龑,史称为“南汉”。这些政权实力都比较薄弱,因此多向五代称臣。

南方诸国虽都重视划境自保,但相互也有攻讨,其中南吴与吴越更是世仇。被唐朝封为吴王的杨行密死于905年,诸子内乱。到908年大将徐温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继位,乱事始平。此后南吴权柄就入于徐温之手。徐温死于927年,其养子徐知诰继承了他的地位,到937年就代吴自立。939年,徐知诰自称是唐朝后裔,改名李昪,建国号唐,史称“南唐”。南唐立国后,国势颇盛,于945年攻灭了闽国,951年又攻灭了南楚。后梁灭亡时,其所封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湖北,史称之“南平”。前蜀于925年被后唐攻灭,后唐派到西川的节度使孟知祥在933年趁后唐丧乱之际自立建国是为“后蜀”。

到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十国中尚存的还有北汉、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和南平,其余未立国号的小割据亦有不少。962年,宋太祖趁南平内乱将之吞并,965年举兵攻灭后蜀,971年攻灭南汉,975年攻灭南唐,其间各地的小割据势力亦渐次剪灭。宋太祖死于976年,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于978吞并了吴越,于979年攻灭了割据太原的北汉。至此中国本部重归统一,与北方的辽国成对峙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