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是个什么鬼

 碧血黄沙66 2021-08-03


这年头儿,也只有在这年头儿,人人都想成功;别问我怎么知道别人的想法,猜的!

举个栗子——

您要是经常坐飞机,对一事儿肯定有印象:候机楼的书店,面向店门口会有一架电视,电视里放的都是一些'大屎’们惊天地、泣鬼神,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演讲;讲的内容99.99%是所谓的肿么'成功’。

能坐飞机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至少是二班的;能拉开架势忽悠二班的,那就更不简单了!那是啊,机场能吃亏吗?

由此可见,所谓'成功’,市场潜力巨大。

所以今天这一波,咱也凑个趣儿,聊聊'成功’是个什么鬼。

不过话说回来,聊还活着的人,有点儿不合适;万一哪句话没说对,人家跟我打官司;咱耗不起!

不能聊活人,那就只能聊聊死人了。

2016年在下比较'成功’的事儿之一就是写完了《乱世三百年——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今儿就借着书中的几位皇帝,聊聊这几位是肿么'成功’的;又是肿么歇菜的!

(一)


头一位,前赵皇帝刘曜。

这是个牛人——

历史上,吞吴灭蜀的西晋最后就是亡在他手里。

史载,刘曜打小好读兵书,刀马娴熟,射术精湛;寸许厚的铁板,他一箭就能射穿。

一句话,这是位能力相当出色的业务经理。

刘曜的处子秀,非常精彩——

话说民营企业家刘渊成立了匈奴汉国公司,属于行业的小字辈儿;想在并州(现在的山西)开拓市场;而并州这地界儿已经有位大佬,这就是西晋的大区总监司马腾(并州刺史);看名儿您就知道,人可是央企的!

因此,刘曜这头儿刚有点儿动作,司马腾便派出手下过来干涉。

刘曜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仅一仗把来人干灭火儿了;而且连续追击,硬生生的把司马腾给赶出了山西。

再后来,刘曜南征北战,管的地盘儿越来越大,终于在匈奴汉国高层发生内讧之后,刘曜一跃成为前赵的开国之君。

经历一番开拓之后,前赵的版图空前扩大,刘曜很嗨;但是,这只是表面,实际上他的前赵公司危机四伏。

为什么会这么说?

其实从一件事儿上就能看出端倪——这哥们儿酷爱亲征。

翻翻《晋书》和《资治通鉴》,有关这哥们儿亲征的记录比比皆是。要说这哥们儿可是前赵的CEO,大BOSSNO.1;成天只把时间花在冲销售业绩上,试问,他有多少时间搞内部管理?没管理哪儿来的利润?没利润,还玩儿个毛啊!

要说一句的是,从刘曜登基开始,在这伙计主导下,前赵的国策就一个字儿:干!跟上下游,跟竞争对手,一言不合就开干!

最后,刘曜碰上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后赵;简单粗暴的刘曜被干灭火!

(二)

       

    二一位,后赵皇帝石勒

没有比石勒更励志的'成功人士’了。

刘曜出身好歹是个业务经理;石勒的出身低到没法儿再低——奴隶!

石勒,羯族人。多说一句,这个种族在本朝现在56个民族里已经没有了,消失的原因,很残酷,被下面要说的那位给杀光了。

石勒出身其实还不坏,他爷爷和老爹,都是羯族部落中的小头目;日子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不过后来他老爹早逝,家道中落;石勒年纪轻轻的就开始打工养家。

石勒老家是山西的,他打工的那段时间,正赶上刘曜和司马腾来回拉锯;经济形势一塌糊涂,再加上那一年山西爆发了大饥荒;石勒打工的那家民企破产了,石勒同志也就顺理成章的失业了。

去哪儿挣饭辙呢?

开始的时候,石勒想到邻省碰碰运气。不过,他的运气着实不咋地,没走多远,他就被抓住了。

那年头儿,拐卖人口是堂而皇之的合法生意;而且抓他的人就是山西的大老虎——司马腾。

咱前面说过,司马腾被刘曜给赶出了山西。

咱前面没说,司马腾是个非常抠门儿的守财奴。

毕竟搬家是要钱的;司马腾自己不想出这笔银子,于是手下人就给他出了个主意,抓胡人卖钱。

在汉人官员眼中,胡人不仅是“非我族类”,其实是“非我人类”;他们跟大骡子、大马没区别。

司马腾听完,这主意高啊!便立刻将自己的手下派出,到处去抓捕胡人。

而石勒同学天生长了一张胡人的脸(本来他也就是少数民族);石勒长啥样儿呢?您就往拉登那模样上想,应该不离谱;因此他出门儿没多久,就被绳捆索绑,抓了起来;然后被当做大骡子、大马一样的牲口卖到了山东。

等石勒到了山东,被卖了多少钱不知道;不过他这次运气不错,买他的人被他这幅'恐怖分子’的长相唬住了,平时除了干活儿也不怎么为难他,还给了他一定的自由。

这家人家儿的农场附近有一家马场,马场的主人名叫汲桑;石勒有了宽松的环境之后,就经常溜达到汲桑的马场去做客,一来二去汲桑和石勒俩人就混熟了。这会儿'八王之乱’已经两三年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正经人家儿开始衰败,这种大气候不可阻挡的扫过了汲桑的马场和石勒当农奴的农场,这两家的生存开始变的艰难。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眼看要饿肚子了,中产阶级汲桑先坐不住了;他找来石勒,给他勾画了一副美好的前景——咱们当强盗吧。

说干就干,两人分了分工,汲桑出场地(马场),石勒出力气(貌似他也只有这个);“汲石集团”宣告成立。

第一件事儿招聘,反正这会儿社会上到处都是无家可归或者家破人亡的流浪汉;所以石勒没费啥力就招到了第一批员工,一共18个人。

从此,石勒开始带着他的这“18罗汉”开始创业。

要说石勒创业可比马云整的那个专卖假货的某煲容易多了,来去一阵风,大批的丝绸、布帛、珠宝就进了自己口袋儿;而且随着经营业绩稳步上升,“汲石集团”的员工数量很快便从18人扩张到了好几百人。

后来汲桑在跟同行血拼的时候,拼死了;石勒便接过老大的枪,自己当上了集团董事长。

再后来,石勒稳扎稳打,在张宾等汉人的辅助下,后赵集团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直至公元330年,石勒称帝。多年前的奴隶娃子在这一刻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称帝之后的石勒光芒万丈,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由于没能解决好二代接班的问题,在他身后,他石氏一脉会被人斩尽杀绝。

公元333年,石勒驾崩;后赵血腥的内斗就此拉开序幕。

    石勒自己有4个儿子,1个养子——

长子石兴,330年之前就死了。

世子石弘,330年立为皇太子,后来接了石勒的衣钵登基。

秦王石宏,在外就藩。

南阳王石恢,在外就藩。

彭城王为养子石堪,在外就藩。

这几个名字不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基本上属于酱油党,原因很简单,这几位少爷在老爹的羽翼下没干过什么出彩儿的事儿。石勒为人父,跟现在吃过大苦的企业家老爹的心理是一样的,自己吃过苦,因此不忍心再让下一代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结果养了一帮废物点心,到头来成了人家案板上的鱼。

(三)

      

      冉闵 

    杀光石勒子孙的人,名叫石虎;此人既是石勒手下的头号战将,也是他侄子。

但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石虎灭人满门,他也没想到,等他死后,不仅他的子子孙孙被人杀的一个不剩,就连他们羯族人,也被砍了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做下这等大事的人,是石虎的汉族部将,唤作冉闵;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便是这伙计的'杰作’。

概括这哥们儿的前半生,简单的说,俩字:能打!——从他开始上战场,就没打过败仗。

后来石氏发生内乱时,冉闵一度官居一品,大权在握。

但是,两起针对冉闵的谋杀,把冉闵推上了风口浪尖。

第一起谋杀,史籍记载“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杀之。”闵,是冉闵;农,指的是当时另一位汉族大臣李农。

不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只有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至于原因,未提。

第二起谋杀,按《晋书》所说,大概的过程是——

后赵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二人召集了三千羯族士兵,埋伏在胡天殿,想要做掉冉闵等人。埋伏好了以后,孙伏都率领其中的30多人,入宫到中台堵住了当时的皇帝石鉴,口称李农等人谋反,“请”石鉴下令让他们杀李农、冉闵等人。

石鉴大加赞赏,对孙伏都说,你是好样的,好好儿干,干成了,朕有重赏!

孙伏都等人得到了石鉴的赞赏,热血上涌,本来是想打一场伏击战;结果被皇帝一夸,来情绪了,伏击也不打了,改打进攻战,主动出击奔李农和冉闵的司令部杀来。

不过这两位有热血没能力,打了半天,硬是没攻动,只得退往凤阳门;冉闵、李农缓过劲儿来,率军数千撞开金明门杀进了大内。

石鉴看几千把明晃晃的刀子冲进宫,吓尿了,又怕冉闵因为这事儿牵连到自己,最后小命儿再不保了;连忙派人跟冉闵联系,说孙伏都造反了,你赶紧干掉他。

冉闵进宫,大开杀戒,把孙伏都等人全部杀掉,尸体从琨华殿一直铺到凤阳门,流的血,把地上冲的一道儿一道儿的。

虽说两起针对冉闵的谋杀最后均告失败;但这两件事让冉闵大为恼火的同时,心生惧意!

这两起谋杀案,说穿了,其实就是羯族人针对冉闵这个把持朝政的汉人很不爽,想要做掉他。

如果在战场上,凭冉闵的身手和带兵能力,是没什么可怕的;但此时冉闵身处后赵的首都邺城,一个羯族人扎堆儿的地方,祸起肘腋,这就太可怕了。

有句老话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汉族人这么看外族,其实外族人也这么看汉族人。

后赵是羯族人建立的国家,之前石虎杀石勒的子孙,杀了个天昏地暗;说到底,这是人家羯人的家务事。

等冉闵这个汉人大权独揽时,羯族人异口同声的问:你贵姓?

恐惧到了极点,就是愤怒!既然你们羯人不能容我,那我就先下手为强!

冉闵先派人囚禁了皇帝石鉴,然后下令,从即日起,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全部杀掉。

此令一下,各地传檄,汉人纷纷联合起来,带着积压多年的仇恨向胡人宣战。胡人则纷纷越墙离城,惊恐而去。

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人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方圆百里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在城门相遇,互相砍杀的尸体把城门堵的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逃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于是,“一日之中,斩首数万。”;死的都是胡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无论男女老幼,概不能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杀光市面儿上的老百姓,冉闵传檄四方,下令在军队中展开大清洗,只要是羯族军人,一律砍头(“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呵呵,这次完了。

因为经过几次屠杀之后,羯族作为一个种族,直接就给杀光了。

接下来怎么办呢?

做为为计划生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功人士,冉闵有自己的打算。

他要称帝。

那年头儿,只要有实力,别说称帝,你就是自称上帝都没人管你。于是公元350年,冉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建元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魏建国,一时气象更新,史载“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

此时,如果仅看表面,冉闵的大魏不得了,军力强悍;但是,他的这个政权其实危在旦夕。

为什么会这么说?

粮食。

那会儿的粮食,跟现在公司里的现金流一样,属于绝对的硬通货。而翻翻史书,就在冉闵即将登基之前,《晋书》中写了这么一句话:“司、冀大饥,人相食。”。

而对于为什么会这样,写《晋书》的房玄龄老爷子给出的解释有两点,第一,为了树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形象,拉拢人心,冉闵把后赵的国库都给散空了。第二,冉魏四周皆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敌人未必很强,但都是死磕到底的那类。);因此冉闵“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几乎天天都在打仗。

老爷子目光如炬!冉闵自打下达杀胡令以后,军中羯族人被杀一干净,其他少数民族的也基本都被清洗掉了;军队成分清一色的以汉人为主。

但是这样就带来了新的问题,汉族是农耕民族,青壮年都去打仗了,谁来种地?

冉闵也曾想过一个办法——

他下令将居住在邺城附近的诸氐、羌、胡、蛮等数百余万少数民族赶走(“各还本土”);留下的巨大空间,由青、雍、幽、荆四州的汉民填补。

但事实证明,这是步臭棋。

史书中对这次大迁徙的描述,只有区区八个字,“其能达者十有二三。”,几百万人中活着到达目的地的,只有230%;剩下的,都死在路上了。

冉闵“无月不战”,而邺城周围又由于政策的失误导致了巨大的无人区;田地荒芜,粮食绝收。

冉闵的资金链,断了。

而就在冉魏政权表面光鲜,内里挣扎的时候,它的掘墓人——慕容鲜卑,来了!

(四)

托子有句话曰的好,“幸福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刘曜、石勒、冉闵,不管咋看,绝对都算得上'成功人士’。毕竟,皇帝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祖坟上冒青烟都不成,得喷火!

可是,话说回来,对比那些国祚绵长的朝代,这几位大BOSSCEO虽说红极一时;但都只续存了一代——

刘曜最终死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能力上;石勒虽说混了个自然死,但没解决好二代接班的问题,费尽移山心力打下的基业,二世便换了主人;冉闵异军突起,扩张过快,把资金链绷断了,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说,不要把“成功”这事儿看简单了;一时的'成功’靠个人能力、靠机遇,靠贵人扶持;而长久的'成功’,它是有一套基本配置的。

那么,“成功的标配”是什么呢?

   是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