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间故事

 搬运工徐 2021-08-03

梁红玉击鼓抗金              北宋灭亡后,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于是改汴京为开封,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宗泽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收复北方失地,宋高宗赵构置之不理,苟安江左,宗泽临死时大呼:“过河!”成为千古憾事,南宋不去收复北方失地,金军就不断南攻,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几次出逃。建炎三年,金军在粘没喝的带领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宋高宗又仓皇往浙江一带逃跑,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框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以为妇人孺子执政,可以为所欲为。在这次叛乱中,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儿子以及夫人梁红玉也被扣压在内。
              梁红玉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六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朝廷以童贯、谭稹统率大军镇压,方腊最后被一位小校所捉,这个小校就是韩世忠。

              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两人相亲相爱,转战各地,后来梁红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想不到竟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韩世忠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对他颇为忌惮,对梁红玉母子颇为客气。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刘浚、刘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年初冬季节,金人再度南侵,分兵两路,一路由黄州渡江,一路由采石砚渡江。由黄州渡江的直赴江西南昌,由采石矶过来的,下建康而直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宋高宗急走越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接着又听从宰相吕颐浩的计策,乘海船浮海避开金军的锋芒。接着宋高宗驻驆温州的江心寺,听任金兵大肆抢掠。于是金兵连破江南州郡,如入无人之境,这次率军南侵的金军主帅是兀术。

              此时韩世忠仍留屯秀州,他的部队分别守在江阴以下的长江沿线。建炎四年春节刚过,探子报告韩世忠,金军已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听到消息后,仍在秀州张灯结彩,集会宴乐,若无其事。入夜以后,秀州城里灯火通明,而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回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果然不出所料,金兀术的军队乘勇而来,他见江上布置了战船,旗旗飞扬、鼓角齐鸣、军伍严肃、士气勇壮,与别的将帅大不相同,知道是个劲敌。遥遥的望见对方坐船上面,竖着大纛,绣着个斗大的“韩”字,不免打个寒噤,对部下说:“原来是韩世忠!]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
              晚上,韩世忠苦思行兵布阵之法,梁红玉从船后走出来对韩世忠说:“军队我少敌多,倘若与他奋力战斗是难以取胜的。明天交战不如把我军分为前后两队,四面截杀敌人。中军由我暂时管领,专事守备,并发号令,倘若金军杀来,只用枪炮矢石射住他,不让他前进。中军无懈可击,金兀术必定带他的部队向左右冲突,准备脱身。这时你就带前后两队军马,只看中军的旗号行事,我坐在船楼上面,击鼓挥旗,我的旗往东,即往东杀去,我的旗往西,即向西杀去。如果能一鼓歼灭金兀术,那就是特大的胜利。”韩世忠连称妙计。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逼着金兀术的军队退到黄天荡内,黄天荡看去开阔,却是一条死港,进去后却没有出路。金兀术别无办法,出重赏征求出路计划,有贪利的当地人便指点他挖开日久淤塞,已废弃的老鹳河故道,金兀术指挥军队一夜开出一条三十多里的水道,接通秦淮河,准拟再扑建康。想不到刚出老鹳河,在牛头山遇到岳家军,又象被赶的鸭子一样退入黄天荡,原指望韩世忠守不住了,等金兀术来到荡口,只见韩世忠的战船一字排列在荡口,几番冲杀,岿然不动。当时韩世忠、梁红玉以为大功告成,夫妇两人在船上开怀畅饮,韩世忠饮到高兴的时候,拔出剑来,放声高歌: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
              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谁料到就在金兀术绝望的时候,仍是汉族中的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叫金兀术用土盖住自己的船板,趁无风韩世忠的大海船无法移动的时侯,用火箭射韩世忠船上的风蓬,引起大火,攻破韩世忠的防御。金兀术就此进出韩世忠的包围圈。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也足以名震华夏,名震夷狄。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

              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刘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与诸将庆功,准拟“直捣黄龙府!”但宋高宗听信秦桧的谗言,下令前线撤退,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韩世忠听说秦桧竟以“莫须有”三字杀岳飞于风波亭,当面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不久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韩世忠乘机上表请求解职,从此杜门不出,梁红玉殷勤备致地服侍他,韩世忠后来被封为成安郡土。这时梁红玉也已是白发萧萧。

刘罗锅智告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坤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
               
            三天后早朝时,和坤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
               
            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坤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
                 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坤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发现了。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
               和坤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刘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刘墉却低着头置若罔闻。
                
            要是换个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
                   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坤,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
                 “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细细奏来。”
                  刘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坤:“你还不实说?”
                  和坤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
                  乾隆皇帝顿时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胆,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一万两。”
                  “那其余的九万两呢”
                  “这——”和坤光是拚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
                 刘墉奏道:“皇上,这还用问,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这么一项小工程,和大人竟能变出大戏法。望皇上明断。”
                  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
            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坤与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离不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而这段御道须按你原来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则罚你出。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
                  和坤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 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
                  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
                  刘墉忙道:“谢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为臣岂会再将朝服反穿!”
  

孟姜女的传说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伕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
                  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俩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慌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俩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失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凤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凤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问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盂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自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盖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慢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
                  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决,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
                  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秦始皇幸亏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明武宗宫闱丑闻
刘瑾(1451~1510年),明宦官。陕西兴平人。正德时掌司礼监,在东厂、西厂外设内行厂,使辑事人四出活动,镇压异己。斥逐大臣,诱武帝游宴微行,侵夺民间土地,增设皇庄至三百余处。正德五年(1510年),被处死。
 明孝宗驾崩,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改明年为正德元年,武宗是明代君主之中最具风味的人物。武宗为东宫太子时,太监刘瑾便常弄些鹰犬鸟兽进宫,以博武宗的欢心。武宗即位,便封刘瑾为司礼监。刘瑾欺武帝年幼,便乘间广植势力,欺凌大臣,渐渐地干预政事。武宗对所有奏疏,只批“闻知”两字。
刘瑾找了几十个女伶人,进献宫中。武宗的资质很聪敏,只学得一两个月,便能引吭高歌。唱戏日久有些厌烦。刘瑾又弄了几十只铁嘴的神鹰,和蒙古种的最灵敏的猎犬,请武宗去郊外打猎。武宗高兴极了,差不多没有一天不去行猎,被京城中人呼作猎户皇帝。
 正德二年,皇帝大婚。刘瑾暗中大结党羽,宦官谷大用、魏彬、张永、马永成、高凤、邱聚、罗祥等都依刘瑾为领袖,时人并刘瑾号称为八虎。武宗自立后妃之后,于放鹰逐犬的事不甚放在心上,渐渐地纵情声色起来。又常常带了张永微服出宫,到那秦楼楚馆之地陶情作乐。往往误认良家妇女为娼妓,任意闯进门去,纵情笑乐。
武宗建淫乐之地豹房。里面宫殿廊巷,庭院楼阁,错综成趣,水榭、假山样样俱全,富丽堂皇不亚于皇宫。豹房中的宫殿、皇帝的座下、榻下都接着机关,一遇危难,或摇动壁绳,或脚踩龙头,便会有箭镞飞刀射出。座位下的暗室自动开启,皇帝便可躲进去。暗室共有六处,均由暗道相通,这条暗道还直通宫中。这六处暗室,每处大小可容纳二三十人,墙壁全由丝绸做帘遮掩,床柜条椅一应俱全。室内还留有通风孔,里面空气新鲜,冬暖夏凉。两边厢房,一边是为美女所建,粉屋、绿室各个不同。最特别的是一间“乐室”,四壁与屋顶均嵌着镜子,地下铺着厚厚的锦被,专供皇上与诸女淫乐所用。四壁尽贴着些男男女女的裸体媾合的图画,都是《花营锦阵》、《风月机关》、《鸳鸯戏谱》中最淫秽的部分。屋内有一张大床,可躺七八个人,床上锦缎绣被,甚是华丽。一遇危难,按动开关,地面便与两扇门板一般开启,铺上的人滚入下层,地面合上。另一边的厢房是为豺狼虎豹奇珍异兽所建。武宗令宦官选掖庭中美妙女子充实豹房,又令天下官员搜集珍奇异兽或凶猛的虎豹献入宫中。武宗初入豹室,便宿在“乐室”,命两个美女相陪。三人赤裸裸地在室内行乐。武宗开启机关,三个人跌入下层,又开第二层的机关,又是扑嗵一声跌入第三层。每层都铺着厚厚的锦被。
武宗迷恋豹房,正是刘瑾势焰薰天的时候,朝野士夫无不侧目。内阁官僚,个个恐惧刘瑾的权势,拟写谕旨时,总是先派人探听刘瑾的意思,然后再下笔。官员的奏章要先送给刘瑾看,叫作“红本”,然后上通政司转内阁,叫“白本”。军国大事,都要先通过刘瑾再上奏。武宗已成了一个挂名的皇帝,掌实际权力的是刘瑾,时人称其为“刘皇帝”。刘瑾权倾朝野,文武百官无人敢直呼其名,都称他刘太监,有一次,都察院左都御史屠进在所上审杀重囚题本中,写着“刘瑾传奉”,这一下可惹了大祸。刘瑾看后,把题本摔在地上,大骂屠进胆大包天,有逆反之心。屠进闻知后,急忙带着十三道御史前往请罪,跪在刘瑾膝下,任他责骂,也不争辩,也不敢抬头仰视。刘瑾骂累了,便甩手而去。那些御史们还跪在当地,直跪得腰酸腿麻,才有那小太监出来传刘瑾的话。这才手撑着地战战兢兢站起身来谢恩而归。另有一日,无锡邵二泉赴京奏事。邵二泉言语之间也带出了刘瑾二字,刘瑾突然间暴跳如雷,吓得邵二泉瘫坐于地,遗尿于堂上。
刘瑾为迎合武宗又修了太素殿、天鹅房船坞。在天鹅房船坞造了许多龙舸凤舰,选些清俊的小内侍撑篙,又选民间芳龄二八的美女,唱吴歌于舟上。刘瑾听说色目女人皮肤细润而丰满,便命锦衣卫弄来十二人送入豹房。武宗降旨在京城公侯等家的色目女子中挑选艳者送入豹房。又叫刘瑾每天选送能歌善舞的乐工,到豹房歌舞唱戏,下令全国各地挑选优伶进京待召,每天进京的,数以百计。武宗自有豹房,日夜和一班美妓娈童宣淫。
武宗对佛经梵语很感兴趣,经常自扮高僧,为小太监们讲经说道。命宫女扮作尼姑,亲自为其剃度。一个自称慧能的僧人有异术,一夜御十女,次日晨,精神更加焕发,不见丝毫倦意。慧能原在山西五台山济善寺出家,只因与一位住持引诱良家妇女,日日奸淫,弄出了人命,惹了官司,这才逃了出来,改名慧能,四处游荡。他授武宗佛家双修法,广取少女淫戏,名曰“采补”。他告诉武宗女子容颜美不美丽不是最主要的,花蕾未开的处女才好。武宗自从迷恋上采补之术,日日乐此不疲。慧能又搞来一些图卷,引他观看。书中专论采补之术。把女性分泌物称为三峰大药:上曰红莲峰,中曰双荞峰,下曰紫芝峰。明代以前,好的春宫画并不画裸体,虽然有色情场景的画,画中人物全部穿着衣服。而慧能搞来的全是民间流传的东西,画面上的男人女人全部裸着身子,毕现其隐秘部分的魅力。有的故意采用夸张的画法,透出野性。武宗看了爱不释手,命放入“乐宫”以备行乐时所用。
豹房里美女数万,武宗令美人们在头上插花,皇上每日放一只彩蝶,此蝶落在哪个美人头上,就选哪个美人侍寝。武宗天天在豹房玩乐,只是苦了后宫那些妃子,每日看日升日落,孤独寂寞地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
  豹房养了不少凶猛的虎豹,武宗白日里经常入其中在高台上观看虎虎相斗、豹豹相斗,虎豹相斗。看得久了,也觉无趣。又下令广召天下善搏虎豹者,入豹房做“勇士”。选进京的有上万人,武宗又从万人中选出了一百名勇士,住进豹房。正德七年又增建豹房二百余间。为讨好武宗,太监张永推荐一个叫江彬的军士头目。此人脸颊上有一块铜钱大的疤,是在一次混战之中,一箭从他的脸颊射进,箭头由耳穿出。江彬拔出箭头,继续作战。他凶猛有力,善骑射,又会谈武论兵。一次,武宗命武士驱出猛虎一只,自己下场搏戏。这头猛虎刚运入豹房不久,野性未去,极为凶猛。武宗平日看人搏戏也学了几手,躲、闪、腾、挪也均在行,可是真下了场,便显得手忙脚乱,没几个回合,就被猛虎咬伤。猛虎蹲伏下身子,圆睁双眼,发出一阵阵低吼,眼见着又要扑上来。江彬从台上蹿下,挡在武宗身前,老虎猛地扑过来,江彬把武宗朝一边一推,身子乘机绕向猛虎的另一侧,不待它起身,便跨在它的身上,一手按头,一手握成拳头,猛击虎头。三拳两脚,就把老虎打晕过去。从此武宗非常宠幸江彬。
武宗耽于逸乐,大臣很多年都难见他一面。有一年元旦,按例应进行庆贺大典,武宗要去接受群臣的朝贺。这天一大早,文武百官、外藩使臣冒着凛冽的寒风齐集宫门等候,直等到下午,武宗才起床。在江彬、楚玉以及宦官侍从的簇拥下,懒洋洋地蹒跚而来。下午酉时,典礼开始,直至深夜方才结束。文武百官饥渴一天,双腿酸麻,浑身冰冷,好容易听到一声散朝,个个如大赦的囚犯,夺路狂奔,前仆后踬,互相残踏,如一群乱蜂。将军赵朗,头晕目眩,被人挤倒,竟被踩死禁门之中。
 一到入夜,皇帝与江彬换了服装,悄悄出宫。到前门外喝酒听曲,游逛至半宿,又进入妓院鬼混。江彬告诉武宗说:“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马昂有一妹,美颜丽质,善骑射,解胡乐,甚是奇妙。”武宗便叫江彬去把那女子弄来。马昂的妹妹年甫及笄,已嫁与指挥毕春。马昂也为得富贵,竟依计照行,托词母亲生病,诱妹回家,及到了家内,才说出事情真相。其妹子也情愿入宫为妃,便淡扫蛾眉,由他送入京中。江彬看见她丰姿秀媚,不禁色胆如天,搂住求欢。那美人儿本认识江彬,就也半推半就,任他玩弄,足足享受了三天。才将她打扮起来献入豹房。武宗见了如花如玉的美人,即令侍寝。不料马昂之妹已怀有身孕,经不起武宗的折磨,不久胎堕流产。
 有一次武宗与江彬欢饮,席上有一盘鱼脍,味道佳美,武宗赞不绝口,并问由何人烹调,江彬奏称为其妾杜氏亲手烹制。武宗道:“君臣一伦,比友较重,朕亦欲暂借数天,可好么?”江彬只好唯唯从命。次日硬着头皮,将杜氏装饰停当,送去豹房。武宗日间命她烹鱼,夜间唤她侍寝,日调鱼脍。从此久假不归,江彬亦无可奈何。
 江彬数次向武宗称耀宣府多美女,武宗早就不愿在皇宫内郁郁而居,受朝臣的制约,在豹房这个小天地中,也已玩腻了。马上令江彬派人赴宣府营造住处,以备行幸。江彬早已提前派人为武宗修建了建国府第,把豹房中的玩物、野兽、乐女及从民间抢来的女子充实其中。这里远山如黛,青翠万里,府第的围墙高过二人,内中甚是阔绰,仅人工湖,便有十亩多宽阔。亭台、水榭、花船、假山无一不备,三弯九转,曲径通幽。府内建筑,有殿、厅、堂、阁,斗拱飞檐,琉璃映日。另一侧,有一兽苑,山水林木,与飞禽走兽一同嬉戏。宣府是江彬家乡。为了替武宗物色美女,搞得鸡犬不宁。那些军士要吃饭,没有柴烧,就把百姓的房屋拆了,把梁木当柴烧,闹得市肆萧然,白昼闭户。
武宗到了那里,真是目迷五色,心旷神怡。每天到了红日西沉,便与江彬徜徉街市寻花问柳。见有佳丽,竟排闼直入,不问是否良家妇女,任意调笑留宿。倘是合意的,就载入回去。宣府地方的妇女,触目皆是丽容,至若大家闺秀,更是体态苗条,纤得中。
 这样闹了一个多月,武宗与那些美女玩了几日,又觉无趣。江彬说:“偷情倒是有趣,陛下可否一试?”江彬打听到宣府有一个大财主姓单,田连阡陌,钱谷如山。娶了四房夫人,又添了二房小妾,一个叫双珠,一个叫花凤。单财主年近六十,娶了如花似玉的小妾之后,生怕她们与外界有染,整日把她们关在园内,不许外出。这两个小妾,年方二十,正值青春年少,嫁了个老头子,那穿的、戴的、吃的、用的自不必说,只是对丈夫并不满意。每日里嗟吁懊恼,怨地恨天。单财主每次搂抱着云雨,未及三五合,便瓦解冰消,年轻的女子怎生消受?自然情兴索然,视其为老厌物。凡遇交合之际,先行装作睡着。单老财主也自觉无趣,只是把那小妾看紧,一月之中轮流进一次房,彼此各无情兴,不过了还心愿而已。
 武宗与江彬先扮作书生,在楼下勾引。一来二去,撩得两个妞儿起了春心。遂约定三更越墙相会。月光之下,双珠没顾上细瞧,心中慌张,急急把武宗领入卧室。武宗替两个美人宽衣解带,百般温存。花凤娇喘道:“你个书生,如何这般老辣,想必是摧花老手。”武宗正入佳境,却听得屋外一声呐喊,门被敲得山响。门被踢开了,武宗顾不上穿衣服,如兔子一般向外蹿,却被家奴堵住,挨了几棍子。江彬听到园内喧哗,心知不好,赶来解围,把赤裸的武宗救了出来。后来那两个小妾受了惊吓,一痴一呆,被卖给了穷家小户做妻子。武宗为泄恨,将单财主的三夫人、四夫人弄去陪宿。
 终日缠绵酒色,武宗很快一病不起。临终时,他说话已经含糊不清了,还让美人坐在他身边。武宗手摸这个,手摸那个,把二十几个美人都摸了一遍,这些是他平生最喜爱的美人。他再也控制不住,搂住她们让侍寝,但终因病体难支,春药也无用。临去之前双手死死地搂住这些美人。到了第二天五更刚过,众美人醒来,推了推冰凉的武宗,已经僵硬了,仅三十一岁。
武宗之一生,所建实无,所毁多有。关于武宗的最后言行,《明史》记载:“乙丑,大渐,谕司礼监曰:'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丙寅,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罢威武团营,遣还各边军,革京城内外皇店,放豹房番僧及教坊司乐人。戊辰,颁遗诏于天下,释系囚,还四方所献妇女,停不急工役,收宣府行宫金宝还内库。庚午,执江彬等下狱。世宗入立。五月己未,上尊谥,庙号武宗,葬康陵。”在他临终前,将平生玩乐的全部毁弃,倒不是吝啬后人继续享受,其实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一清二楚。
明万历末年郭良翰撰《明谥纪集编》,说武宗所追谥的“武”字,有十一意:“克定祸乱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刚疆直理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保大定公曰武,刚强以顺曰武,开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伪宁真曰武,赴敌无避曰武”,一堆不可免的高帽子中藏着个“夸志多穷”,可谓春秋大义尽于此焉。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至崇祯之十六帝中,除了太祖、成祖、世宗、神宗活过五十,及建文帝其终不可考外,其他诸帝,活过四十的不过仁宗、宪宗二人。武宗是明朝由强转衰的重要枢纽。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分析明朝皇帝普遍的荒诞行为说:“……在和战的关头,君主与臣僚通常意见一致,很少有争辩的地方,反而他们的私生活倒成为公众的问题,百官争吵不清,通常牵扯着皇帝御前的行止和他家庭中的纠纷,好像人世间最重要的事体不发生于他们祖庙之内,即发生于宫闱之中。”
朱元璋的传说 刘磊  搜集整理
  元朝末年,徐州一带住着一位老风水先生,他的膝下有三双儿子和媳妇,朱元璋的父母在这位风水先生家里打长工,朱元璋的父亲做豆腐,朱元璋的母亲负责缝缝补补。一天,这位风水先生的儿媳问道:“公公,你整天给别人家赶风水,为什么不能给咱家也赶一赶风水,让咱家出个大官,好让咱家也风光风光。”风水先生说:“不行,恐怕咱家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儿媳们说的次数多了,风水先生也动了心,说:“那就试试吧”。风水先生推算了一番后,在一个甲子日的早上,领着三个儿子、牵着牛,套着拖车,来到村边一块盐碱滩上瓮鱼。别人逮鱼都是到水里去,他们爷四个却在盐碱滩上瓮鱼,所以村里许多人都来看热闹。谁知天交午时,从车辙中汪出一滩水,水里有一条一尺多长的红鲤鱼,风水先生将鱼逮到手里,高兴地说:“天助我也,大功告成,可以回家了。”
              到家后,风水先生亲自将鱼做熟,端上餐桌,他们爷四个狼吞虎咽地将鱼肉吃光。风水先生命人将鱼头和鱼骨端入后房,让其儿媳们吃,儿媳们说:“老爹真黑心,他们吃完了鱼肉,留下点鱼骨头让咱们吃,谁稀罕。”此时,朱元璋的母亲刚好来后房寻些残羹冷饭,正好,儿媳们就将鱼头和鱼骨倒给了她,让她拿回去吃。朱元璋的母亲高兴地回到自己房中,用醋将鱼头和鱼骨做了做,全部吃下了肚。一会儿,风水先生看到从后房端回来的空盘子,将儿媳们叫到跟前,问道:“你们谁吃了鱼头?”儿媳们不情愿地答道:“我们谁也没吃,而是给了咱家的长工朱家老妈子了。”
            风水先生大惊失色:“说你们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就是承受不住。这个鱼头你们三个谁吃都行,为什么给了朱家老妈子?现在赶快把他两口叫来赶走,否则咱家将有塌天大祸。”吃过鱼头后,朱元璋的母亲恰恰怀了孕,她怀的正是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算出天下将出真龙天子,并且算出真龙天子已经坐胎,但是他的母亲吃不到天子山上的土,他的母亲也会难产死掉。于是,元朝皇帝派出一支军队驻扎到天子山,谨防行人出入。
              风水先生叫来朱元璋的父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些盘缠,你们赶快走吧,我家不能再收留你们了。”朱元璋的父亲说:“东家,你准备赶我们到哪里去呀?我们到哪儿安家呀?”风水先生说:“走吧,一直往南走,走到茅草三尺的地方,你们就可以安家了。”于是,朱元璋的父亲无奈地套上驴车,拉着老婆,挑着豆腐摊一直往南走去。一天,他们来到凤阳一带,长途的跋涉,已使他们筋疲力尽。突然,看到远处山脚下茅草齐胸高,于是,他们就在茅草里开出一片空地,搭起个窝棚住在了这里。这时,朱元璋的母亲已快临产,朱元璋的父亲便在四周卖豆腐。一天,他挑着豆腐摊来到天子山下,山上驻有军队,很是缺菜吃。于是,他就到山上去卖豆腐。将豆腐摊挑到山顶上,士兵们一看有豆腐吃,马上围了过来,不料一下子将豆腐摊碰倒在地上,豆腐都掉在了地上,那块土正好是能让真龙天子母亲顺产的土。元兵一看豆腐摊倒在了地上,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他们便让朱元璋的父亲把带土的豆腐挑出来,带回家自己吃,不带土的豆腐全部留下,卖给了士兵,并且多给些银两。朱元璋的父亲回到家后,用卖豆腐的钱买了只母鸡,把带土的豆腐简单洗洗,豆腐上带土无论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豆腐母鸡一锅炖,朱元璋的母亲吃下后,顺利地产下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已经降生,气得大骂:“把守天子山的十万大军都是饭桶,天子山上的土还是让真龙天子的母亲吃到了。”此时,真龙天子已经降生。他只得让元顺帝发出一道圣旨,对全国刚出生的婴儿格杀勿论。但因朱元璋的父母是外来人口,又居住在茅草丛中,无人知晓,朱元璋又逃过此劫。
              等到朱元璋五、六岁的光景,元朝军师又算出:第二天天交午时,真龙天子将出凤阳城南门。于是,元朝皇帝又派上一支军队把守凤阳城南门。带队军官问军师:“你说的真龙天子到底是什么特征、长什么样子?”军师答道:“此人身穿红袍,脚踏乌靴,头顶青罗伞盖,跨下一匹大青马的便是。”第二天正午,只见一个小孩头顶荷叶,光着屁股,浑身通红,两脚污泥,骑着一根甘蔗,蹦蹦跳跳地出了凤阳城南门,此人便是朱元璋。带队军官一看是个小孩,便毫不介意。过了一个时辰后,军师来问军官是否有如此特征的人出城,军官答道只有一个如此模样的小孩出了城,军师说:“哎呀,正是此人。”于是,马上命军官率骑兵向朱元璋所去的方向追去,朱元璋见后面尘土飞扬,吓得急忙钻进路边的一间废弃土屋里躲避,屋里面到处都是蜘蛛网,朱元璋躲好后,所有的大小蜘蛛都慌忙出来吐丝结网,等元军赶到后蛛网已经结得密不透风。元兵赶到土屋,往里一看,见蛛网完好无损,便料定屋里无人,一直往南追去,朱元璋便又逃过此一劫。以后,朱元璋做了皇帝便允许蜘蛛在皇宫里自由觅食,而不予清扫。
              朱元璋的确命大,在他八九岁时,父母双亡,朱元璋只好跟着养母生活。秋季的一天,养母让朱元璋出去拾柴禾。可是,朱元璋出去后,领着一村的小孩做游戏。他们在一个土丘上用土坷垃垒了一座金銮殿,之后,他们开始扮演“做皇帝”的游戏。朱元璋在台上坐着的时候,其他小孩向他拜倒山呼“万岁”,朱元璋在台上坐着四平八稳,没有一点事儿,可是当别的小孩扮演皇帝时,朱元璋每向他磕头时,那个小孩就一头从台上摔了下来。这个故事就叫“土丘称寡”。其中一个叫汤和的小孩被摔疼了,就高声叫嚷到:“你朱元璋什么鸟皇帝,等我长大以后,
            非把你推翻不可。”这时,朱元璋正在台上,大声喝道;“大胆,给我拉下去砍啦。”两个小孩,拉着汤和走到高粱地里,摘下一片高粱叶向汤和的脖子上划去,一下子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溅到高粱穗上,从此以后,高粱穗就是红的了。这个故事叫“高叶斩头”。后来,朱元璋诛杀功臣,汤和因小时候被斩过头,才幸免于难。做游戏归做游戏,大人交代拾柴禾的活总得干吧,其他小孩慌着满地跑着去捡树枝树叶,惟独朱元璋原地不动,口中念念有词:“老天爷,老天爷,刮阵旋风吧,把树枝树叶都刮到我面前来吧。”
            朱元璋话音刚落,平地上果然刮起几阵旋风,把大堆的树枝树叶都刮到了朱元璋脚旁,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就拾满了一大篮柴禾。朱元璋干活又快回到家后又不挨大人吵,其他小孩因完不成拾柴的活计老挨大人的训斥,以后村里的小孩就不再同朱元璋一块做游戏啦。
              等到朱元璋十一、二岁的光景,养母也因病故去,朱元璋只好到村里的财主家放牛。据说当年刘伯温望天子气,一路寻访来到凤阳一带,见当地居民为人豪爽,做事干练,谈吐不俗,心中甚是欢喜,料定当地将有非同凡响的人物出现。一天,刘伯温来到朱元璋放牛的山下,远远地望见前方有一团红光升起,正是他渴望以久的天子气。走近一看这团红光是从一个放牛娃身上发出的,此时这个放牛娃正在睡觉,只见他四肢张开,形同“大”字,而他头下枕有一条扁担,正好合成个“天”字,刘伯温走上前去推推这个孩子,想叫醒他,谁知这个孩子一侧身,将扁担移到腰间,用胳膊抱着头继续睡觉,这种形状正好像个“子”字。刘伯温一怔:这人不正是未来的“天子”吗?刘伯温慌忙将这个放牛娃叫醒,一问姓名,此人正是朱元璋。刘伯温记下朱元璋的相貌特征,便又到天下去云游了。后来博学多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弃元投明,死心塌地的辅保朱元璋共创大业,是同他们这次巧遇分不开的。
              在财主家里同朱元璋一块放牛的还有另外两个小孩,其中一个便是汤和。一天傍晚在野外放牛时,朱元璋对另外两个小伙伴说:“咱们杀头小牛吃吃,长这么大没吃过牛肉,这一回要吃个过瘾。”
            便让汤和去村里找口锅,另一个去找把刀找些盐。等汤和两个找来锅、刀和盐后,朱元璋已经勒死了一头小牛,他们用刀砍下牛头牛尾,扒了皮,开了膛,把牛肉切成块,在小溪里洗了洗,投上盐一块放到锅里煮了起来,此时天已黑了下来。牛肉煮熟后,他们三个大吃起来,平生第一次吃到如此的美味,吃起来真是不要命。等他们吃饱后,汤和两个又将没吃完的牛肉各自送回了家。等汤和两个回来后,朱元璋领着他俩将吃剩下的牛骨、零碎同牛皮一块掩埋了起来。单独留着牛头、牛尾没埋,朱元璋说另有用处。此时天色已快放亮,汤和说:“不好,这口锅是从村里偷来的,天一亮就不好还回去啦。”见此情形,朱元璋念念有词地说道:“老天爷,老天爷,天亮之前就不能再黑一会儿吗?”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渐亮的天空果然又暗了下来,汤和趁机把锅还了回去,等他回来后天色才又渐渐转明。这个故事是“临明一阵黑”的来历。等汤和回来之后,朱元璋就同他和另一个小伙伴将牛头钉在山头这边的山缝里,又将牛尾巴对应着牛头钉在山头那边的山缝里,布置好这一切之后,朱元璋又默默祷告一番:“土地爷,土地爷,当我们拽牛尾、牛头时,山头里边给发出两声牛叫唤。”说完之后,朱元璋亲自去试了试,当他一拽牛尾巴,山头里面果然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朱元璋又去拽牛头,同样山头里面也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一看自己的话应了验,朱元璋同汤和两个小伙伴兴冲冲地跑去叫财主:“东家,东家,不好啦,有一头牛跑到山头里面去啦!”
            财主一听慌忙跑了出去,来到山脚下一看,只见山头这边露出个牛头,山头那边杵着个牛尾巴,财主一看气笑了:“朱元璋,哪有这么长的牛身子,肯定是你仨把牛杀吃啦,却在这儿装戏法糊弄我。”
            朱元璋忙说:“东家,不相信你去拽拽牛尾巴,它还在里面叫唤呢。”
            财主果然走上前去拽拽牛尾巴,又拽拽牛头,山头里面当真发出哞哞的牛叫声,财主也拿朱元璋没辙了。这个故事叫做“杀牛悬尾”。悬尾的那座山叫做惊牛山,后来改称“金牛山”。
              财主看朱元璋给他弄丢了一头牛,决定不再收留他,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东家,你赶我走可以,但你总得给我指一条活路吧。”过了几天,他们村刚好来了一家过路打烧饼的,财主说:“我跟这家打烧饼的熟识,我跟他说说,朱元璋你就跟着他过活吧,这样你天天都有烧饼吃啦。”就这样,朱元璋离开财主跟着这家打烧饼的四村游走谋生。在走着的路上朱元璋天真地问:“师傅,你让我跟着你吃什么?天天都吃烧饼吗?”
            打烧饼的说:“烧饼是用来做生意的,是不能随便乱吃的,要吃只能吃落炉烧饼。”可是,这位打烧饼的师傅技术特别过硬,烧饼烤熟后就是不会从炉上掉下来,只有用锅铲把它抢下来才行。头三天,朱元璋一个烧饼也没有吃到。后来朱元璋对着烧饼炉念念有词地说:“老灶爷,老灶爷,每天烧饼烤熟后你就不能给掉下来几个吗?这样也好叫我解解馋。”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真是如有神助一般,每天烧饼烤熟后便会掉下来几个。朱元璋不管三七二十一对这落炉烧饼拿起来就吃,打烧饼的心疼地说:“朱元璋,你不能吃。”
            朱元璋反问道:“师傅,你不是说让我吃落炉烧饼吗?”
            打烧饼的没办法,只好看着朱元璋大快朵颐。这样一晃过了两三年,朱元璋在一次卖烧饼的时候出了点事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天他们师徒二人游走来到一座军营前,朱元璋也象他父亲一样打起了军队的主意,可能是太恨元兵的缘故吧,这一次朱元璋吆喝起来不象以往那样:“卖烧饼喽—”,“谁买烧饼—”。这一回朱元璋吆喝起来是中间拖着长音只喊两个字:“烧——饼(兵)”“烧——饼(兵)”。恰好军营里面有几个士兵正在过油炸东西吃,忽然听到外边有人喊叫:“烧——饼(兵)”“烧——饼(兵)”,听到一个“烧”字,过了半天才能听到另一个字“饼(兵)”,几个士兵非常奇怪这是在卖什么东西的,就在那里仔细听了起来,谁知时间一长,一锅油全给熬着了,几个当兵的全给烧死啦。真应了朱元璋的“烧兵”两个字啦。回去以后打烧饼的一看朱元璋烧饼没卖出去一个,反倒烧死了几个当兵的,净给他惹事,决定不再收留朱元璋,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师傅,你赶我走可以,你看我举目无亲,总得给我指一条生路吧。”
            打烧饼的说:“这样吧,朱元璋,我跟皇觉寺的方丈交情甚好,我跟方丈说说,还是把你送到皇觉寺当和尚吧。今年凤阳一带大旱,饥荒遍地,可是皇觉寺的香火挺旺,来到寺上一定不缺吃穿。”
            朱元璋一看,当和尚就当和尚吧,总比白白饿死强。就这样朱元璋辞别了打烧饼的师傅来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在皇觉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人常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在寺上朱元璋也就是每天诵诵经,挑挑水,扫扫地,干些杂活。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倒也舒心快活。就这样一晃过了三四年,有一天,方丈外出有事,临走时交待朱元璋:“朱元璋,我走之后,好好把罗汉堂和大雄宝殿打扫打扫,我回来之前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朱元璋说:“师父,这件事交给我您就放心吧。”等方丈走后,朱元璋便开始忙活起来,可是当他扫到罗汉塑像跟前,总感到碍事,于是顺手在这名降龙罗汉屁股上打了一扫帚,说道:“给我出去!”说也奇怪,当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这个泥胎罗汉真的蹒蹒跚跚走到院里,朱元璋一看,这真不错,泥胎能够自己走出屋外,省得自己出力去搬啦,顺手朱元璋又将伏虎罗汉赶到屋外,后来,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将十八个罗汉通通赶到了院子里,最后连大雄宝殿里的如来佛祖都没能幸免,也给赶到了院子里。罗汉堂和大雄宝殿里空空如也,一无遮拦,朱元璋很快就将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刚刚打扫完,方丈就从外面回来啦,一看满院子的泥胎佛像,方丈惊呼道:“朱元璋,你怎么把佛像都搬出来啦!”朱元璋拍拍身上的尘土说:“师父,不是我搬出去的,是他们自己出去的。”方丈吼道:“胡说,泥胎又不是活人,它们怎么能会自己出屋!”朱元璋说:“师父,你若不信,我让它们回去就是啦。”于是朱元璋口中念念有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都请回屋吧。”朱元璋刚说完,只见泥塑的罗汉佛像真的摇摇摆摆回去一个,摇摇摆摆又回去一个,一会儿工夫十八罗汉和如来佛像全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方丈一看大惊失色:能让泥菩萨搬家,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想到这里方丈口中不由得念出了声:“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出言不吉,只见晴空响了一个霹雳,一个响雷把方丈劈倒在地。因为泄露天机,老方丈被天雷夺去了性命。就这样朱元璋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走起了他父亲的老路,来到凤阳城马员外家打起了长工。
              朱元璋十七八岁的时候成了马员外家的一名长工。马员外嫌贫爱富,对朱元璋不屑一顾。而马员外的女儿马小姐对朱元璋却心有灵犀,一见倾心。据说朱元璋和马小姐是玉皇大帝跟前的金童玉女下凡: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一片混乱。看到下界如此混乱,玉皇大帝就想派一位神仙到下界做皇帝,扭转乾坤,还人民一个清平世界。可是看到如此乱世,没有一个神仙想转世下凡的。正在这时,殿前的金童、玉女打闹到了一块儿,并且金童手中的“日”旗,玉女手中的“月”旗搅到了一起,两个字合成了一个“明”字。见此情景,玉皇大帝灵机一动,下旨道:命金童下凡做皇帝,玉女下凡做娘娘,国号就叫“大明”。因此金童转世成了朱元璋,玉女就转世成了马娘娘。再说朱元璋在马员外家打长工,倒也十分勤快,什么活都抢着干,渐渐地赢得了马员外的好感。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马小姐十分关心朱元璋的冷暖,为了避嫌,傍晚时分,她便派丫环秋香到朱元璋的住处打探他的消息。秋香去不多时,一会儿便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小姐,不好啦!小姐,不好啦!朱元璋给冻死啦!”
            马小姐十分吃惊地问:“怎么会冻死?” 秋香说:“回小姐,朱元璋的脸上都生虫子啦。” 马小姐说:“胡说!大冬天怎么会有虫子。”
            秋香说:“小姐,不相信你去看看。”马小姐也顾不得那么多体面,便同秋香一起来到朱元璋的住处,一看朱元璋正在睡觉,果如秋香所言,有一条三寸长的小蛇在朱元璋脸上爬来爬去,只见这条小蛇从朱元璋的眼里钻到鼻子里,从鼻子钻到嘴里,从嘴里钻到耳朵里,又从耳朵钻回到眼里。马小姐一看明白啦,这条小蛇是真龙附体,能过五窍的是大臣,能过七窍的是天子。马小姐赶忙同秋香回绣楼抱来一床被子,搬来一把椅子,然后马小姐命秋香上前将朱元璋叫醒,朱元璋一醒,脸上的小蛇也消失了踪影。朱元璋一看马小姐来到了他的房里,慌忙问有什么事吩咐要做,马小姐叫秋香把被子放到床上,又把椅子座北朝南摆好,然后马小姐说:“朱元璋,没什么活要你去做,只是大冷的天怕你冻着,给你送来一床被子,但有一事相求:朱元璋,你必须娶我为妻,并且要封我为正宫娘娘。如若不然,把你赶出马家,并告你个调戏民女之罪,拿官示问。”其实马小姐作为大家闺秀,生得虽说不够十分漂亮俊秀,却也端庄大方,标致可人,朱元璋对她早已十分满意,只是因为地位悬殊,不敢有非分之想。一看今天这阵势,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娶你为妻可以,封你为正宫娘娘不是胡闹吗?我现在是一个打长工的穷小子,又不是皇帝,册封一事从何说起。”马小姐说:“天子口中无戏言,即使你现在不是皇帝,那也得封我为正宫娘娘。朱元璋,快坐到椅子上去,现在就开始封我。”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答应,然后朱元璋面南背北往椅子一坐,正色说道:“马小姐听封,我朱元璋不当皇帝便罢,一旦我做了当朝天子,当封马小姐为昭阳正宫,钦此!”马小姐慌忙磕头谢恩。丫环秋香一看这阵势不错,也想讨一个东宫娘娘或西宫娘娘封封,于是秋香上前说道:“朱元璋,你看被子是我给你抱来的,你也得封我,封我个娘娘、妃子什么的。”朱元璋暗想,这样一来,后宫不就为马家所把持了吗,况且他又不喜欢秋香,朱元璋眼珠一转,说道:“秋香,我封你一个比娘娘还大的官职好不好,你就做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吧。”秋香十分欢喜地磕头谢恩。原来这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就是负责三宫六院的开锁关门的,其职位还是个丫环。
              朱元璋解决了婚姻大事后,在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便出外投靠了红巾军将领郭子兴,因为朱元璋作战十分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两年之后,朱元璋便被提拔为将官之职,后来郭子兴战死,朱元璋便取代了郭子兴的位置,成为义军的一方首领,朱元璋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的辅保下,剿灭了陈友谅,平定了张士诚,最后将元顺帝赶出大都,朱元璋便定都南京,国号大明,他便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明太祖。
                       元朝末年,徐州一带住着一位老风水先生,他的膝下有三双儿子和媳妇,朱元璋的父母在这位风水先生家里打长工,朱元璋的父亲做豆腐,朱元璋的母亲负责缝缝补补。一天,这位风水先生的儿媳问道:“公公,你整天给别人家赶风水,为什么不能给咱家也赶一赶风水,让咱家出个大官,好让咱家也风光风光。”风水先生说:“不行,恐怕咱家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儿媳们说的次数多了,风水先生也动了心,说:“那就试试吧”。风水先生推算了一番后,在一个甲子日的早上,领着三个儿子、牵着牛,套着拖车,来到村边一块盐碱滩上瓮鱼。别人逮鱼都是到水里去,他们爷四个却在盐碱滩上瓮鱼,所以村里许多人都来看热闹。谁知天交午时,从车辙中汪出一滩水,水里有一条一尺多长的红鲤鱼,风水先生将鱼逮到手里,高兴地说:“天助我也,大功告成,可以回家了。”
              到家后,风水先生亲自将鱼做熟,端上餐桌,他们爷四个狼吞虎咽地将鱼肉吃光。风水先生命人将鱼头和鱼骨端入后房,让其儿媳们吃,儿媳们说:“老爹真黑心,他们吃完了鱼肉,留下点鱼骨头让咱们吃,谁稀罕。”此时,朱元璋的母亲刚好来后房寻些残羹冷饭,正好,儿媳们就将鱼头和鱼骨倒给了她,让她拿回去吃。朱元璋的母亲高兴地回到自己房中,用醋将鱼头和鱼骨做了做,全部吃下了肚。一会儿,风水先生看到从后房端回来的空盘子,将儿媳们叫到跟前,问道:“你们谁吃了鱼头?”儿媳们不情愿地答道:“我们谁也没吃,而是给了咱家的长工朱家老妈子了。”
            风水先生大惊失色:“说你们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就是承受不住。这个鱼头你们三个谁吃都行,为什么给了朱家老妈子?现在赶快把他两口叫来赶走,否则咱家将有塌天大祸。”吃过鱼头后,朱元璋的母亲恰恰怀了孕,她怀的正是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算出天下将出真龙天子,并且算出真龙天子已经坐胎,但是他的母亲吃不到天子山上的土,他的母亲也会难产死掉。于是,元朝皇帝派出一支军队驻扎到天子山,谨防行人出入。
              风水先生叫来朱元璋的父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些盘缠,你们赶快走吧,我家不能再收留你们了。”朱元璋的父亲说:“东家,你准备赶我们到哪里去呀?我们到哪儿安家呀?”风水先生说:“走吧,一直往南走,走到茅草三尺的地方,你们就可以安家了。”于是,朱元璋的父亲无奈地套上驴车,拉着老婆,挑着豆腐摊一直往南走去。一天,他们来到凤阳一带,长途的跋涉,已使他们筋疲力尽。突然,看到远处山脚下茅草齐胸高,于是,他们就在茅草里开出一片空地,搭起个窝棚住在了这里。这时,朱元璋的母亲已快临产,朱元璋的父亲便在四周卖豆腐。一天,他挑着豆腐摊来到天子山下,山上驻有军队,很是缺菜吃。于是,他就到山上去卖豆腐。将豆腐摊挑到山顶上,士兵们一看有豆腐吃,马上围了过来,不料一下子将豆腐摊碰倒在地上,豆腐都掉在了地上,那块土正好是能让真龙天子母亲顺产的土。元兵一看豆腐摊倒在了地上,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他们便让朱元璋的父亲把带土的豆腐挑出来,带回家自己吃,不带土的豆腐全部留下,卖给了士兵,并且多给些银两。朱元璋的父亲回到家后,用卖豆腐的钱买了只母鸡,把带土的豆腐简单洗洗,豆腐上带土无论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豆腐母鸡一锅炖,朱元璋的母亲吃下后,顺利地产下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已经降生,气得大骂:“把守天子山的十万大军都是饭桶,天子山上的土还是让真龙天子的母亲吃到了。”此时,真龙天子已经降生。他只得让元顺帝发出一道圣旨,对全国刚出生的婴儿格杀勿论。但因朱元璋的父母是外来人口,又居住在茅草丛中,无人知晓,朱元璋又逃过此劫。
              等到朱元璋五、六岁的光景,元朝军师又算出:第二天天交午时,真龙天子将出凤阳城南门。于是,元朝皇帝又派上一支军队把守凤阳城南门。带队军官问军师:“你说的真龙天子到底是什么特征、长什么样子?”军师答道:“此人身穿红袍,脚踏乌靴,头顶青罗伞盖,跨下一匹大青马的便是。”第二天正午,只见一个小孩头顶荷叶,光着屁股,浑身通红,两脚污泥,骑着一根甘蔗,蹦蹦跳跳地出了凤阳城南门,此人便是朱元璋。带队军官一看是个小孩,便毫不介意。过了一个时辰后,军师来问军官是否有如此特征的人出城,军官答道只有一个如此模样的小孩出了城,军师说:“哎呀,正是此人。”于是,马上命军官率骑兵向朱元璋所去的方向追去,朱元璋见后面尘土飞扬,吓得急忙钻进路边的一间废弃土屋里躲避,屋里面到处都是蜘蛛网,朱元璋躲好后,所有的大小蜘蛛都慌忙出来吐丝结网,等元军赶到后蛛网已经结得密不透风。元兵赶到土屋,往里一看,见蛛网完好无损,便料定屋里无人,一直往南追去,朱元璋便又逃过此一劫。以后,朱元璋做了皇帝便允许蜘蛛在皇宫里自由觅食,而不予清扫。
              朱元璋的确命大,在他八九岁时,父母双亡,朱元璋只好跟着养母生活。秋季的一天,养母让朱元璋出去拾柴禾。可是,朱元璋出去后,领着一村的小孩做游戏。他们在一个土丘上用土坷垃垒了一座金銮殿,之后,他们开始扮演“做皇帝”的游戏。朱元璋在台上坐着的时候,其他小孩向他拜倒山呼“万岁”,朱元璋在台上坐着四平八稳,没有一点事儿,可是当别的小孩扮演皇帝时,朱元璋每向他磕头时,那个小孩就一头从台上摔了下来。这个故事就叫“土丘称寡”。其中一个叫汤和的小孩被摔疼了,就高声叫嚷到:“你朱元璋什么鸟皇帝,等我长大以后,
            非把你推翻不可。”这时,朱元璋正在台上,大声喝道;“大胆,给我拉下去砍啦。”两个小孩,拉着汤和走到高粱地里,摘下一片高粱叶向汤和的脖子上划去,一下子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溅到高粱穗上,从此以后,高粱穗就是红的了。这个故事叫“高叶斩头”。后来,朱元璋诛杀功臣,汤和因小时候被斩过头,才幸免于难。做游戏归做游戏,大人交代拾柴禾的活总得干吧,其他小孩慌着满地跑着去捡树枝树叶,惟独朱元璋原地不动,口中念念有词:“老天爷,老天爷,刮阵旋风吧,把树枝树叶都刮到我面前来吧。”
            朱元璋话音刚落,平地上果然刮起几阵旋风,把大堆的树枝树叶都刮到了朱元璋脚旁,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就拾满了一大篮柴禾。朱元璋干活又快回到家后又不挨大人吵,其他小孩因完不成拾柴的活计老挨大人的训斥,以后村里的小孩就不再同朱元璋一块做游戏啦。
              等到朱元璋十一、二岁的光景,养母也因病故去,朱元璋只好到村里的财主家放牛。据说当年刘伯温望天子气,一路寻访来到凤阳一带,见当地居民为人豪爽,做事干练,谈吐不俗,心中甚是欢喜,料定当地将有非同凡响的人物出现。一天,刘伯温来到朱元璋放牛的山下,远远地望见前方有一团红光升起,正是他渴望以久的天子气。走近一看这团红光是从一个放牛娃身上发出的,此时这个放牛娃正在睡觉,只见他四肢张开,形同“大”字,而他头下枕有一条扁担,正好合成个“天”字,刘伯温走上前去推推这个孩子,想叫醒他,谁知这个孩子一侧身,将扁担移到腰间,用胳膊抱着头继续睡觉,这种形状正好像个“子”字。刘伯温一怔:这人不正是未来的“天子”吗?刘伯温慌忙将这个放牛娃叫醒,一问姓名,此人正是朱元璋。刘伯温记下朱元璋的相貌特征,便又到天下去云游了。后来博学多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弃元投明,死心塌地的辅保朱元璋共创大业,是同他们这次巧遇分不开的。
              在财主家里同朱元璋一块放牛的还有另外两个小孩,其中一个便是汤和。一天傍晚在野外放牛时,朱元璋对另外两个小伙伴说:“咱们杀头小牛吃吃,长这么大没吃过牛肉,这一回要吃个过瘾。”
            便让汤和去村里找口锅,另一个去找把刀找些盐。等汤和两个找来锅、刀和盐后,朱元璋已经勒死了一头小牛,他们用刀砍下牛头牛尾,扒了皮,开了膛,把牛肉切成块,在小溪里洗了洗,投上盐一块放到锅里煮了起来,此时天已黑了下来。牛肉煮熟后,他们三个大吃起来,平生第一次吃到如此的美味,吃起来真是不要命。等他们吃饱后,汤和两个又将没吃完的牛肉各自送回了家。等汤和两个回来后,朱元璋领着他俩将吃剩下的牛骨、零碎同牛皮一块掩埋了起来。单独留着牛头、牛尾没埋,朱元璋说另有用处。此时天色已快放亮,汤和说:“不好,这口锅是从村里偷来的,天一亮就不好还回去啦。”见此情形,朱元璋念念有词地说道:“老天爷,老天爷,天亮之前就不能再黑一会儿吗?”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渐亮的天空果然又暗了下来,汤和趁机把锅还了回去,等他回来后天色才又渐渐转明。这个故事是“临明一阵黑”的来历。等汤和回来之后,朱元璋就同他和另一个小伙伴将牛头钉在山头这边的山缝里,又将牛尾巴对应着牛头钉在山头那边的山缝里,布置好这一切之后,朱元璋又默默祷告一番:“土地爷,土地爷,当我们拽牛尾、牛头时,山头里边给发出两声牛叫唤。”说完之后,朱元璋亲自去试了试,当他一拽牛尾巴,山头里面果然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朱元璋又去拽牛头,同样山头里面也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一看自己的话应了验,朱元璋同汤和两个小伙伴兴冲冲地跑去叫财主:“东家,东家,不好啦,有一头牛跑到山头里面去啦!”
            财主一听慌忙跑了出去,来到山脚下一看,只见山头这边露出个牛头,山头那边杵着个牛尾巴,财主一看气笑了:“朱元璋,哪有这么长的牛身子,肯定是你仨把牛杀吃啦,却在这儿装戏法糊弄我。”
            朱元璋忙说:“东家,不相信你去拽拽牛尾巴,它还在里面叫唤呢。”
            财主果然走上前去拽拽牛尾巴,又拽拽牛头,山头里面当真发出哞哞的牛叫声,财主也拿朱元璋没辙了。这个故事叫做“杀牛悬尾”。悬尾的那座山叫做惊牛山,后来改称“金牛山”。
              财主看朱元璋给他弄丢了一头牛,决定不再收留他,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东家,你赶我走可以,但你总得给我指一条活路吧。”过了几天,他们村刚好来了一家过路打烧饼的,财主说:“我跟这家打烧饼的熟识,我跟他说说,朱元璋你就跟着他过活吧,这样你天天都有烧饼吃啦。”就这样,朱元璋离开财主跟着这家打烧饼的四村游走谋生。在走着的路上朱元璋天真地问:“师傅,你让我跟着你吃什么?天天都吃烧饼吗?”
            打烧饼的说:“烧饼是用来做生意的,是不能随便乱吃的,要吃只能吃落炉烧饼。”可是,这位打烧饼的师傅技术特别过硬,烧饼烤熟后就是不会从炉上掉下来,只有用锅铲把它抢下来才行。头三天,朱元璋一个烧饼也没有吃到。后来朱元璋对着烧饼炉念念有词地说:“老灶爷,老灶爷,每天烧饼烤熟后你就不能给掉下来几个吗?这样也好叫我解解馋。”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真是如有神助一般,每天烧饼烤熟后便会掉下来几个。朱元璋不管三七二十一对这落炉烧饼拿起来就吃,打烧饼的心疼地说:“朱元璋,你不能吃。”
            朱元璋反问道:“师傅,你不是说让我吃落炉烧饼吗?”
            打烧饼的没办法,只好看着朱元璋大快朵颐。这样一晃过了两三年,朱元璋在一次卖烧饼的时候出了点事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天他们师徒二人游走来到一座军营前,朱元璋也象他父亲一样打起了军队的主意,可能是太恨元兵的缘故吧,这一次朱元璋吆喝起来不象以往那样:“卖烧饼喽—”,“谁买烧饼—”。这一回朱元璋吆喝起来是中间拖着长音只喊两个字:“烧——饼(兵)”“烧——饼(兵)”。恰好军营里面有几个士兵正在过油炸东西吃,忽然听到外边有人喊叫:“烧——饼(兵)”“烧——饼(兵)”,听到一个“烧”字,过了半天才能听到另一个字“饼(兵)”,几个士兵非常奇怪这是在卖什么东西的,就在那里仔细听了起来,谁知时间一长,一锅油全给熬着了,几个当兵的全给烧死啦。真应了朱元璋的“烧兵”两个字啦。回去以后打烧饼的一看朱元璋烧饼没卖出去一个,反倒烧死了几个当兵的,净给他惹事,决定不再收留朱元璋,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师傅,你赶我走可以,你看我举目无亲,总得给我指一条生路吧。”
            打烧饼的说:“这样吧,朱元璋,我跟皇觉寺的方丈交情甚好,我跟方丈说说,还是把你送到皇觉寺当和尚吧。今年凤阳一带大旱,饥荒遍地,可是皇觉寺的香火挺旺,来到寺上一定不缺吃穿。”
            朱元璋一看,当和尚就当和尚吧,总比白白饿死强。就这样朱元璋辞别了打烧饼的师傅来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在皇觉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人常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在寺上朱元璋也就是每天诵诵经,挑挑水,扫扫地,干些杂活。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倒也舒心快活。就这样一晃过了三四年,有一天,方丈外出有事,临走时交待朱元璋:“朱元璋,我走之后,好好把罗汉堂和大雄宝殿打扫打扫,我回来之前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朱元璋说:“师父,这件事交给我您就放心吧。”等方丈走后,朱元璋便开始忙活起来,可是当他扫到罗汉塑像跟前,总感到碍事,于是顺手在这名降龙罗汉屁股上打了一扫帚,说道:“给我出去!”说也奇怪,当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这个泥胎罗汉真的蹒蹒跚跚走到院里,朱元璋一看,这真不错,泥胎能够自己走出屋外,省得自己出力去搬啦,顺手朱元璋又将伏虎罗汉赶到屋外,后来,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将十八个罗汉通通赶到了院子里,最后连大雄宝殿里的如来佛祖都没能幸免,也给赶到了院子里。罗汉堂和大雄宝殿里空空如也,一无遮拦,朱元璋很快就将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刚刚打扫完,方丈就从外面回来啦,一看满院子的泥胎佛像,方丈惊呼道:“朱元璋,你怎么把佛像都搬出来啦!”朱元璋拍拍身上的尘土说:“师父,不是我搬出去的,是他们自己出去的。”方丈吼道:“胡说,泥胎又不是活人,它们怎么能会自己出屋!”朱元璋说:“师父,你若不信,我让它们回去就是啦。”于是朱元璋口中念念有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都请回屋吧。”朱元璋刚说完,只见泥塑的罗汉佛像真的摇摇摆摆回去一个,摇摇摆摆又回去一个,一会儿工夫十八罗汉和如来佛像全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方丈一看大惊失色:能让泥菩萨搬家,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想到这里方丈口中不由得念出了声:“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出言不吉,只见晴空响了一个霹雳,一个响雷把方丈劈倒在地。因为泄露天机,老方丈被天雷夺去了性命。就这样朱元璋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走起了他父亲的老路,来到凤阳城马员外家打起了长工。
              朱元璋十七八岁的时候成了马员外家的一名长工。马员外嫌贫爱富,对朱元璋不屑一顾。而马员外的女儿马小姐对朱元璋却心有灵犀,一见倾心。据说朱元璋和马小姐是玉皇大帝跟前的金童玉女下凡: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一片混乱。看到下界如此混乱,玉皇大帝就想派一位神仙到下界做皇帝,扭转乾坤,还人民一个清平世界。可是看到如此乱世,没有一个神仙想转世下凡的。正在这时,殿前的金童、玉女打闹到了一块儿,并且金童手中的“日”旗,玉女手中的“月”旗搅到了一起,两个字合成了一个“明”字。见此情景,玉皇大帝灵机一动,下旨道:命金童下凡做皇帝,玉女下凡做娘娘,国号就叫“大明”。因此金童转世成了朱元璋,玉女就转世成了马娘娘。再说朱元璋在马员外家打长工,倒也十分勤快,什么活都抢着干,渐渐地赢得了马员外的好感。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马小姐十分关心朱元璋的冷暖,为了避嫌,傍晚时分,她便派丫环秋香到朱元璋的住处打探他的消息。秋香去不多时,一会儿便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小姐,不好啦!小姐,不好啦!朱元璋给冻死啦!”
            马小姐十分吃惊地问:“怎么会冻死?” 秋香说:“回小姐,朱元璋的脸上都生虫子啦。” 马小姐说:“胡说!大冬天怎么会有虫子。”
            秋香说:“小姐,不相信你去看看。”马小姐也顾不得那么多体面,便同秋香一起来到朱元璋的住处,一看朱元璋正在睡觉,果如秋香所言,有一条三寸长的小蛇在朱元璋脸上爬来爬去,只见这条小蛇从朱元璋的眼里钻到鼻子里,从鼻子钻到嘴里,从嘴里钻到耳朵里,又从耳朵钻回到眼里。马小姐一看明白啦,这条小蛇是真龙附体,能过五窍的是大臣,能过七窍的是天子。马小姐赶忙同秋香回绣楼抱来一床被子,搬来一把椅子,然后马小姐命秋香上前将朱元璋叫醒,朱元璋一醒,脸上的小蛇也消失了踪影。朱元璋一看马小姐来到了他的房里,慌忙问有什么事吩咐要做,马小姐叫秋香把被子放到床上,又把椅子座北朝南摆好,然后马小姐说:“朱元璋,没什么活要你去做,只是大冷的天怕你冻着,给你送来一床被子,但有一事相求:朱元璋,你必须娶我为妻,并且要封我为正宫娘娘。如若不然,把你赶出马家,并告你个调戏民女之罪,拿官示问。”其实马小姐作为大家闺秀,生得虽说不够十分漂亮俊秀,却也端庄大方,标致可人,朱元璋对她早已十分满意,只是因为地位悬殊,不敢有非分之想。一看今天这阵势,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娶你为妻可以,封你为正宫娘娘不是胡闹吗?我现在是一个打长工的穷小子,又不是皇帝,册封一事从何说起。”马小姐说:“天子口中无戏言,即使你现在不是皇帝,那也得封我为正宫娘娘。朱元璋,快坐到椅子上去,现在就开始封我。”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答应,然后朱元璋面南背北往椅子一坐,正色说道:“马小姐听封,我朱元璋不当皇帝便罢,一旦我做了当朝天子,当封马小姐为昭阳正宫,钦此!”马小姐慌忙磕头谢恩。丫环秋香一看这阵势不错,也想讨一个东宫娘娘或西宫娘娘封封,于是秋香上前说道:“朱元璋,你看被子是我给你抱来的,你也得封我,封我个娘娘、妃子什么的。”朱元璋暗想,这样一来,后宫不就为马家所把持了吗,况且他又不喜欢秋香,朱元璋眼珠一转,说道:“秋香,我封你一个比娘娘还大的官职好不好,你就做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吧。”秋香十分欢喜地磕头谢恩。原来这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就是负责三宫六院的开锁关门的,其职位还是个丫环。
              朱元璋解决了婚姻大事后,在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便出外投靠了红巾军将领郭子兴,因为朱元璋作战十分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两年之后,朱元璋便被提拔为将官之职,后来郭子兴战死,朱元璋便取代了郭子兴的位置,成为义军的一方首领,朱元璋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的辅保下,剿灭了陈友谅,平定了张士诚,最后将元顺帝赶出大都,朱元璋便定都南京,国号大明,他便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明太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