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治性抑郁症”为何难治?大部分父母没看到这10个真相

 晴日心理 2021-08-03

很多抑郁症患者看过多位权威专家,药也吃了一大堆,心理咨询也做了很久,但效果就是不好。家长都快急疯了,逮住医生就问为什么。有的精神科医生说,孩子是“难治性抑郁症”。

这个回答不但没有消除家长的疑惑,反而令他们的焦虑、恐惧陡增:“难治性”,是不是意味着这病治不好了?这部分家长的理解既对,也不对。

严格来说,难治性抑郁症不是一种诊断,而是指抑郁症诊疗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使用2种或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理的抗抑郁药物,在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可被视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这类型的抑郁症患者并不少,临床统计发现可高达40%到50%。

在精神医学里,服用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最重要、最常用方法。既然药物对这些患者作用不大,那当然就“难治”了。所以家长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可为什么药物对这部分患者作用不大?一来是因为生理学层面上的体质因人而异,这难以改变;二来是因为患者有更加复杂的精神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抑郁症的康复。

有学者指出: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应该是抑郁症同时合并/共病其它精神心理问题,比如人格异常、成瘾疾病、强迫症等。但因后者经常被忽视,或未能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疗,尤其是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所以两者恶性循环。

那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家长们不必悲观。“难治性抑郁症”之所以“难治”,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很严重,而是没有认清背后的真相,没有找对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轻视了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干预的作用。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孩子其实不是真正的“难治性抑郁症”,而是因为家长对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和心理根源都不了解,病急乱投医,导致孩子在康复过程中不断走弯路。如果属于这种情况,那建议家长先看这篇文章(点击浏览:孩子的抑郁症久治不愈,无法上学,往往是因为父母忽视了这个关键点,掌握抑郁症相关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

我们晴日心身医疗接诊的患者大部分是“疑难杂症”,在难治性抑郁症的诊疗上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也发现了大量该病症背后的心理根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