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生命的皮划艇||董建芳

 河南文苑 2021-08-04
拯救生命的皮划艇



7月20号,一场大雨,省城郑州,洪涝告急。
21号一大早,三门峡百分百爱心义务援助车队在队长薛晓楠的带领下,水长江、梁琰斌、刘少杰、潘辰、王鑫以及爱心志愿者20余人驾驶着10辆越野车,满载着救援物资奔赴郑州展开救援。
这支队伍最大35岁,最小的也就24岁。有打工的农民工、个体户老板,还有退伍军人和志愿者。
队长薛晓楠就是一家修车厂的老板,员工在他的带动下一半在“后方”,一半在“前线”。从7月21号到28号采访为止,他们已经第三波向灾区发送救援物资及车辆达30多辆次;携带救援装备以及救援物资达80多万元(其中捐赠物资8.8万元)。
梁琰斌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27岁,退伍后便加入百分百公益团队。他说他喜欢和薛队长这样的团队打交往,也喜欢百分百爱心车队的特种救援装备。特别是两辆重型救援大拖车在三门峡乃至周边县市屈指可数。
到达郑州的那一刻,他们惊呆了,平日里繁华的都市变成了沼泽,洪水不仅侵吞了地铁、车库,路面积水达半腰深。此刻,救生衣和皮划艇最得用。
电停了,黑夜凭着星星点点的亮光,皮划艇载着受灾群众,身体泡在漫过腰部的深水中艰难地拉着皮艇前行。皮划艇在水中前进的速度实在太慢,有时候得五六个小时才能成功转移一船群众。
22号,郑州积水下去。听说洪水又施虐新乡、鹤壁、卫辉的时候,救援车队马不停蹄带着他们的家伙什转战新乡重灾区。



23号抵达新乡后,情况和郑州的差不多。皮划艇和救生衣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速度太慢,需要购买动力划艇。
由于卫辉市中心有一个湖,平时湖水的水位在3-4米之间,加上地面3米多的深水,假如在湖中心位置,水深应该在6-7米之间。鉴于险情特殊,薛晓楠和水长江、梁琰斌、刘少杰、潘辰、王鑫六位队员商量,决定立即采购动力艇。
25日下午7:31分,百分百爱心车队载着动力艇和装满蔬菜的生活保障车直达卫辉。
已经几天没有吃一口热乎饭的救援人员看到生活保障车的到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大家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喝口热水,吃个热泡面就行。凉水泡面肠胃已经涨得“嘣嘣”响。
生活保障车第一锅香喷喷的烩菜出锅,他们首先给受灾群众吃。看到被救出来的群众吃上他们亲手做的热饭菜,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再苦再累也值得。
同在救援现场的还有一支河北的退伍军人团队,百分百救援队的志愿者们由衷感谢这帮退伍不褪色的兄弟姐妹们,深深被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感染着。他们把精心烹饪的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饭菜送到河北亲人的手中。临到百分百团队吃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

在救援中,队员根本没有看手机、拍照片的机会。他们最怕接妈妈的电话,干脆关机放在高处,只要不掉进水里。每天在马路上睡个夜心儿(晚上12点到凌晨4点)解解乏。
险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救援队伍的进展。就在人们涉水打捞的过程中,水里仍有漏电的可能。他们亲眼看见贵州的两名救援人员中电牺牲,给救援工作再次拉响了警钟。大家在悲痛中相互提醒着: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卫辉市灾情严重。市区的一所中学的400余名学生还困在学校的教室里没有转移。当听到这一消息时,百分百救援队凭着自己有动力游艇的优势,二话不说,十几艘游艇来到了学校。
孩子们看到游艇来了欢呼着,老师们高兴的眼泪掉了出来。一艘皮游艇只能坐6个人,学生先走,老师撒后。救援队运了一趟又一趟,就在所有学生都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时候,校党委书记死活不肯丢下救援队员自己走。他说:“我们走了你们怎么办?天都这么晚了,还有船来吗?”
在再三安慰下,老师才肯上船,依依不舍地离开校园。

卫辉市区地势低,城区大部分房屋浸泡在水中,地基受损,危情四伏。所有群众转移,救援工作压力山大。
百分百救援队在随后发往灾区的物资中,购买的千余件救生衣加上各地的有上万件,但还是供不应求。每到一栋楼房,敲响住户房门的那一刻,求生的欲望驱使着人们第一个想要的是救生衣。队员们把手里的救生衣发完之后,脱掉自己身上的救生衣,帮老百姓穿上、系好,督催上船,远离危险。
一艘艘皮艇在水里穿梭着,城中的百姓在全国各地救援力量的帮助下转危为安。可是,卫辉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100多名患者却因水里漏电,导致救援力量无法靠前。
就在人们为此惋惜的同时,接到联络员消息说一栋楼房里还有没转移的群众。百分百爱心救援队队员掉头,再次冲进黑暗里。
一名90多岁的老奶奶年纪大了,无法行走。她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不想给救援队工作添麻烦。
队长薛晓楠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小伙子,他扶起躺在床上执意不走的老奶奶,激动地说:“奶奶,我背你走,等水下去了咱再回来。”
急促的行走中,不知何时薛晓楠脚上的鞋只剩下一只。老奶奶看着这位憨厚的娃娃,她哭了:“我不走,你带着他们(家人)赶紧走!”
薛晓楠不再说话,蹲下身子,背起老奶奶就往门外跑。
老人的家人们随后紧紧地跟着,就在下楼梯的时候,他们用手机照路,才发现背老人的这个志愿者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脚已经被水泡的不成样子。等到把老人转移到安全地方,已是凌晨两点多。
连续多日的劳累,疲惫不堪,队员体力不支。27号晚上,大约12点左右,大家返回时,却得知附近有4个大人1个婴儿还没有转移。队长薛晓楠强忍着浑身的疼痛大声吆喝:“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得救群众感激地流着泪说:“谢谢孩儿们!谢谢拯救生命的皮划艇……”

 
作者简介:董建芳,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人。曾在国家、省、市获奖近百件。撰写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散见于《河南日报》、《海燕出版社》、《河南法制报》、《时代报告》、《人民网》、《映象网》、《洛神》、《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广播电视宣传媒体、各级报刊、杂志及大小网站发表作品百万余字。


董建芳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

河南作家董建芳《我和风儿一起跑》

祝福祖国七十华诞 ||曾迎春 、董建芳

难封陈年往事||董建芳

原创||我是工会一会员||董建芳

每日原创||帮一把||董建芳

河南文苑||情系文学那片天||董建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