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藏神理论,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04

五脏藏精气的目的是为了舍五神,五精气变为了神的物质基础,而非《黄帝内经》中的神即精气。这段时期医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演变趋势相一致,都是在来自异域思想的佛教的冲击下完成,明确这一过程为中医理论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医学治神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其中五脏藏神理论是《黄帝内经》情志理论的核心,基于该理论辨治情志疾病对于中医临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述对《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思想的认识,并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藏神理论,从五脏整体角度阐发了脏腑与神志的关系。五脏功能失常,神失所主就会出现失眠。张仲景论治失眠是对五脏藏神理论的具体应用,无论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上都极大拓展了该理论,并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对五脏藏神理论的学术内涵、脑与神的关系以及五脏藏神理论对神志病诊治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具有认知心理学内涵,高度概括了脑与神的关系,对神志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心主神与五脏藏神的异同 被引量:14

51

作者 翟双庆 孔军辉 王长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内经 心 五脏 神

原文传递

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述评 被



意义上来讲,心主神明论可不拘泥于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比五脏藏神论阐述问题更为灵活。两种理论一合一分,相得益彰。脑主神明的提出使心主神明受到极大挑战,二者对后世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诊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践价值。


谢建兴从郁论治男科病经验 被引量:1

34

作者 张智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368-1369,共2页

既往对男科病的论治多以脾肾亏虚、湿热下注等方面居多,谢建兴教授提出以"气郁"为主的诸郁致病的观点,治疗上以疏解诸郁为原则,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的生活干预措施,治养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焦虑症从魄论治探析

24

作者 欧政杭 苏晓鹏 +2 位作者 曲淼 《现代中医临床》 2020年第2期38-42,共5页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障碍,以与现实不相称的、广泛和持续性的担忧、紧张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紧张性震颤、口干及颜面潮红或苍白等躯体症状。中医认为五脏神在调节机体精神情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魄属于五脏神的理论范畴,魄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个体的精神情志、感觉运动以及内脏功能等。魄的功能正常依赖于肾精充足、肺气充沛、气机畅通。魄的功能失常可导致焦虑症精神症状以及躯体症状的出现。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焦虑症,主要病机包括因肺气郁滞而导致的魄不畅以及因肾精亏虚、肺气不足而导致的魄不宁。可由肺肾入手调节魄的功能,从宣肺畅魄、益肾强魄、补肺涵魄等方面对焦虑症进行辨证施治。



基于形神一体观的安神药在脏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9

作者 林玩福 杨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以形神一体观为理论指导,结合五脏神理论,梳理安神药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归纳总结安神药在各脏腑系统疾病中的运用。发现安神药不仅可应用于失眠等心神不安疾病,而且可提高肝、脾、肺、肾等各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安神药在脏腑疾病中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临床支撑。



动物行为学角度探讨“五脏藏神”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

39

作者 颜晓睿 李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57,共2页

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做好脏象理论研究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其中五脏理论最为重要。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心、脾、肾脏象理论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引入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为脏象理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近来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是中医学研究中的热门,文章从动物行为学角度,探索“五脏藏神”理论的科学内涵,说明动物行为学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动物行为学在未来得到更多应用的展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