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笔下意,泠泠弦上声——记画家、古琴家高建国先生

 琴伴书侣 2021-08-04

高建国,字行之,江苏沭阳人,国画家,古琴家。

在很多人心中,先生可能首先是个画者。半世纪的风雨人生,他醉心于中国画的研究已然近三十载,那浓浓淡淡的墨色,若有若无的宣纸香味,已然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已经氤氲至他的灵魂深处。与人论道,对古人水墨画作如数家珍,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风格,先生了然于胸。以至于相当长的时间里,哪怕是和先生相识数年,也只知道高建国先生是个很有造诣的画家。而先生又确确实实是位琴家。先生自己善斫琴。所作古琴,选材犹重轻、松、脆、滑,整个制作过程颇如妇人育子,千般呵护,且精雕细琢,绝不为一时之私,疏忽掉任何一道工序。甫一成琴,其形俊逸,其声清婉,令人爱不释手。不久前更是与江西石雕大师陈文武先生合作,制成仲尼石琴一把,成为民博会上的一大奇迹。先生更善操琴。每向琴前坐定,便似有仙风侠气扑面而来,如同山中高士,林间隐者。待指尖轻触琴弦,但闻袅袅琴音汩汩而出,能状山之巍峨,可绘水之汪洋,能诉风之绰约,可现云之悠远,或泠泠淙淙似山间清溪,或悠扬激越如云中灵雀。但凡欣赏过先生之演出的人,莫不视其人如神人,视其音如仙乐。

事实上,先生对于古琴与国画,都视若珍宝。曾经有人说,画画和抚琴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领域,但琴韵是动态的国画,画是凝固的琴韵,他们都以诗作为灵魂。但在先生看来,这种说法可谓一半错误,一半经典。先生认为,艺术本是相通的,纵然分处不同领域,但必有其共通之处,断无泾渭分明之理。所以说用“截然不同”来定论古琴和绘画之间的关系,显然太过武断。然而他说琴韵是动态的国画,画是凝固的琴韵却不无道理。实际上,音乐是有色彩的,每一个音符就代表着一个颜色,一首乐曲,便是一幅画。而国画又是有韵律的,墨色浓淡的处理,飞白留白的安排,都似无声的乐曲感染着画者本声,感动观画的人。

先生生性淡泊名利,纵然被众多人热捧,但能安之若素。先生初始不肯对前来跟随学琴者以师者自居,无论是谁向其学艺,都待之如老友,且倾心相授。学习者敬先生之高风亮节,执意视为师长,先生勉强受之,但初心不变。先生教诲自己的学生,总要强调,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之学,纵然不是样样精通,但没有人会挟一技之长炫其艺。至于古琴,更因位居四艺之首而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是文人吟诗唱和时的伴奏乐器,既然想要学习,便当用心。

先生如此说,更是如此做。他作画法古人之法,下笔必有出处,点染勾勒,收放自如。若非每日苦心孤诣,难有如此成就。先生所画梅花堪为一绝,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笔底画意悠悠,心中自有安排。若非有行程匆匆,先生每日亦必与古琴为友,抹挑勾剔,吟猱绰注,弦上琴声泠泠,如行云流水一般。四艺之中,有二艺精湛,先生可以不负学高为师之说。不过顺便说一句,先生之书法,寻常人同样难以望其项背。

这就是高建国,一位愿意在传统国学的探究里倾尽一生心力的师者,践行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