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曲里渔歌声

 琴伴书侣 2021-08-04

古琴曲里渔歌声

江雁

喜欢古琴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已经流传下来的古代琴曲中,有些名曲是和渔人有关的。譬如《醉渔唱晚》、《渔歌》、《渔樵问答》等。

很多人也许会不解,古琴曲当是表现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才对,怎么就和打渔的“下里巴人”就杠上了呢?其实,正如陶渊明愿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很多的琴人,面对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风雨飘摇的家国山河,他们内心充满了失望与无奈、痛心与悲愤。但是,他们又深知自己无法力挽狂澜,于是只有将一怀愁绪与闲情寄托在山水田园当中。他们看渔人惬意地泛舟江上,自由自在地摇曳浆橹,难免会生出对逍遥自得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先说一说《醉渔唱晚》。这首曲子相传为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所作,《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但也有言“后世隐流”为之。比如《五知斋琴谱》对于《醉渔唱晚》就持此种看法,认为其“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更强调要以“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来解释。不过不管是谁的作品,琴曲中确实是真切的表现了暮色苍茫之中醉渔哼唱渔歌的情景,形象地勾画出步伐踉跄的醉渔神态。

南宋浙派琴家毛敏仲所作《渔歌》,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首大型作品。全曲长达18段之多,由一个“渔歌”主题音调贯穿始终,并逐步展开,从而表现出了唐代诗人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更表达出一种视名利若敝履,渴望寄情山水的情趣。清越优雅的乐曲,悠扬飘逸,为我们刻画了夕阳晚霞之间,满载而归的渔人泛舟江上那悠然自得的情景。这样的景象,无论古人今人,怕都会有心向往之的欣然。

《渔樵问答》是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琴学初津》说它“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丽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明代琴家杨表正在《重修真传》中说到,渔樵问答是古曲,但查遗谱有指法而无歌词,查琴史则有歌词而无指法;因此他根据原有旧曲配词。此曲在历代传谱中,多达35种,曲中所包含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此外,收录于《重修真传琴谱》、《浙音释字琴谱》等谱中的《渔歌调》亦表现了“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淸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的那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的逍遥景象,甚至有了直接说曲子也就是柳宗元所谱。还有《天闻阁琴谱》记载的《欸乃》,也是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烟霞,颐养至静的一首名曲。“欸乃”指的是桨橹之声或渔家号子声,乐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

这些回荡在古老的琴曲中的渔歌声声,无不散发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值得我们反复欣赏与回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