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走、还要走》之模式操作策略

 3度32f330x7p6v 2021-08-04

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文/3度        图/网络

伟大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可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刚讲过的知识,怎么学生转眼就忘记了”。是学生的忘性大吗?但孩子们为什么对玩泥巴、堆积木、玩游戏这些事情就会特别的惦记?特别是手机游戏,他玩一遍就忘不了。

其实,一个知识点要想让学生掌握的牢固,就必须让学生去做,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所在。

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3”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探究、生生探究和师生探究相结合的探究模式。学生先进行自学探究就发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很难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自己的问题在小组或同桌之间进行生生探究,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学习任务。如果在小组范围内还有没有解决的学习任务,就可以和老师进行课堂对话,在对话或操作中解决问题。“2”是指在探究过程中进行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相互研讨,从而建立起“润泽和倾听”的课堂。

二、探究交流课堂的相关借鉴。

其实我们在探究这一教学模式之前,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还有网络上面关于探究交流课堂方面的相关论文和报告,发现国内外对于课堂探究与交流这一课题,很早就有深入的研究,给我们启发最大的是佐藤学先生在《教育方法论》和《静悄悄的革命》两本著作中,重点阐述了“倾听”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贲友林老师《此岸与彼岸》一书中大量的案例中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再次,向老师们推荐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关于学生实践方面和建立“润泽的教室”方面的事例,一定会给大家很大的启发。还有贲友林老师的《此岸与彼岸》,里面有大量的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当然,贲老师是我的偶像,自从2015年在周口听过他讲课之后,就念念不忘,但至今没有再遇见过。

三、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对小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操作策略如下:

1.自主探究质疑。

这一环节要根据所授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一环节可以放在课前预习,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预习,找出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剖析和认识,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探究学习。

当然小学生起初的预习虽然不是草草了事,但因为年龄等因素还不能深入的去思考,或者去挖掘知识的本质。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通过预习,可能会掌握某一例题的解决方法,还不能系统的去理解掌握一节课的重难点。所以这一过程要注重实效,力求做到时间短、效率高,真正让学生用心用脑的思考,挖掘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

这一环节控制在5分钟左右。

2.展示交流。

这一环节虽然不是整节课的核心部分,但也算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这一环节,将自己预习到的知识进行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中,“聆听”就显得异常重要,学生在汇报中,感受到来自全班同学的尊重和赞赏,而其他同学在聆听中,感受到知识的差异情况,可以举手发言、补充和纠正。而老师在本环节不需要过多说教,只需要聆听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并在心里牢记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下步的师生探究和师生交流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独立探究中的新发现、新感悟,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每个细节,只需要在心里牢记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促使学生不断反思。

这一环节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师生探究或生生探究。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关键和核心,学生在上一环节已经明确课堂的疑难杂症,通过全班展示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依靠小组合作的力量或者与教师合作探究,从而实现难点知识的共享和师生在探究中的共同成长。

(1)有固定的小组。

班级中的小组一般都是事先固定好的,注意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应该分工明确,比如:记录、汇报的同学都要提前安排好。小组设定可以先后四人或者同桌二人交流,一般四人交流居多,在学生们讨论、探究中,教师要提醒他们,尽量使每个成员都有发言。

(2)小组中生生交流。

小组中学生的交流都应该具有针对性,最忌讳以讨论交流为名义的说笑和放松,在生生交流中,聆听同学应该根据发言同学的答案及时给予肯定或者纠正,在肯定和纠正之间或许还有一些不确定,这恰恰是交流中最珍贵的资源。负责记录的同学要把这些不确定记录下来,等下一阶段展示或者师生共同解决。

(3)展示交流。

这一环节要求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集体来解决,防止教师包办代替。要特别注意在“学”中出现的错误的分析。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鼓励标新立异,教师要做的是合时宜的点拨而非不合时宜的提示干扰。

这一环节控制在15分钟左右

4.展示提升,概括总结或矫正解惑。

这一环节有两种情况:(1)经过两次的展示交流,一节课的重难点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解决,那么教师重在总结和概括,但是在总结和概括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更要引导学生下意识的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去表述。(2)在部分疑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这一环节教师搜集整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集体给予解惑矫正。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共性问题。

这一环节如果是总结概括就要注意不能教师一人唱主角,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数学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识点。但是对于展示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难点部分,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进行追问、点拨,同时,教师要把在交流环节搜集的错例呈现出来,供学生辨析,运用课堂中的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同时更可以防止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这一环节控制在3——5分钟。

5.训练交流

这一环节是课堂知识的巩固环节,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或者游戏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巩固,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在交流评比中纠正失误,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控制在5分钟左右。

四、小学数学“3+2”教学模式运用目标。

1.在探究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探究意识。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梳理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在后面的学习中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和倾听别人的想法。

(2)通过生生探究和师生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与人探究中针对自己学习的困难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2.在交流中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学生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形式来展开的。在生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讲解与观点,让发言者受到最高程度的尊重,并对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从而建立“倾听和润泽”的教室。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腿也无法到达。

作者介绍

一个用文字洗涤心灵,用文字倾诉人生,用文字浇灌梦想的畅想家,虽然走的很慢,但却从未止步!

3度梦想 一个有梦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