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床的真正原因及中医针灸治疗

 易针堂 2021-08-04

针灸并用治尿床

小儿遗尿俗称尿床,历代医家认为是膀胱失约所致, 有针灸治疗尿床一例,现公于众,供大家参考:

某女六岁,夜尿不醒,面黄无光,舌淡白,苔,舌中黄腻,脉浮数,而无力,辨为脾阳不振,肾阳虚,水湿不化。治疗针刺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垂直进针(由于女孩偏瘦入针五分),留针五十分钟,艾灸神阙穴(隔姜灸),大敦穴(双穴)各三十分钟。嘱其:不可食辣椒,冰激凌等冷凉食物,尽可能避免空调冷吹,不可冷水澡或玩凉水。针灸并施一次,夜尿已能醒,三次后没再尿床。

释义:薄智云老师倡导的腹针疗法,其引气归元处方,即是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方中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有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因此,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作用。

《类经图翼》释义

中脘(一名太仓,一名胃脘,一名上纪) 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岐骨与脐之中。胃之募也。

为腑之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刺八分,灸七壮。一云二七壮至百壮。孕妇不可灸。

主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五隔五噎,翻胃不食,心脾烦热疼痛,积聚痰饮面黄,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温疟,霍乱吐泻,寒热不已,或因读书得奔豚气上攻,伏梁心下,寒癖结气。凡脾冷不可忍,心下胀满,饮食不进不化,气结疼痛雷鸣者,皆宜灸之。此为腑会,故凡腑病者当治之。

下脘 在建里下一寸,脐上二寸。当胃下口,小肠上口。足太阴任脉之会。刺八分,灸五壮。一曰二七壮至百壮。孕妇不可灸。

主治脐上厥气坚痛,腹胀满,寒谷不化,虚肿癖块连脐,瘦弱少食,翻胃,小便赤。

气海(一名脖 ,一名下肓) 在脐下一寸半宛宛中。肓之原也,为男子生气之海。刺八分,灸五壮。甲乙经曰∶刺一寸三分。一曰灸百壮。孕妇不可灸。

主治下焦虚冷,上冲心腹,或为呕吐不止,或阳虚不足,惊恐不卧,奔豚七疝,小肠膀胱瘕结块,状为复杯,脐下冷气,阳脱欲死,阴证伤寒,卵缩四肢厥冷,小便赤涩,羸瘦白浊,妇人赤白带下,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 痛,小儿遗尿。一云治卒厥,厥气上攻两胁心下痛,奄奄欲绝,此名奔豚,先以热汤洗两足浸良久,灸百壮。此气海也,凡脏气惫,一切真气不足久疾不瘥者,悉皆灸之。

关元(一名次门,一名下纪) 在脐下三寸。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小肠募也。足三阴阳明任脉之会。刺八分,留七呼,灸七壮。甲乙经云∶刺二寸。气府论注曰∶刺一寸二分。一曰可灸百壮至三百壮。千金曰∶妇人刺之则无子。

主治积冷,诸虚百损,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冷气入腹,少腹奔豚,夜梦遗精,白浊,五淋七疝,溲血,小便赤涩,遗沥,转胞不得溺,妇人带下瘕聚,经水不通不妊,或妊娠下血,或产后恶露不止,或血冷月经断绝。一云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孕妇不可针,针之则落胎,如不落,更针昆仑则立坠。一云治阴证伤寒,及小便多,妇人赤白带下,俱当灸此,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矣;然须频次灸之,仍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神农经曰∶治 癖气痛,可灸二十一壮。

千金云∶治瘕癖,灸五十壮。又久痢百治不瘥,灸三百壮,分十日灸之,并治冷痢腹痛,及脐下结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仍灸天井百壮。又治霍乱,灸三七壮。又治气淋石淋疝,及脐下三十六种疾,灸五十壮至百壮。又云∶胞门闭塞绝子,灸关元三十壮,报之。

席弘赋云∶治小便不禁。

《针灸资生经》云:承浆、主小便不禁.(见便黄.)关元、(又主妇人小便数泄不止.)涌泉、主小便数.少府、主阴暴痛遗尿.(千)关门、中府、(甲作委中.)神门、主遗尿.阴陵泉、阳陵泉、主失禁遗尿不自知.太冲、主女遗尿.(见疝.)关门、治遗溺善满.(铜)箕门、(见淋.)通里、(见伤寒.千同.)大敦、(见疝.)膀胱俞、(见便赤.)太冲、(见小便不利.)委中、(见腰脊.)神门、治遗溺.(见心烦.)阴包、治遗溺不禁.(见腰痛.)遗溺、灸阳陵泉或足阳明.各随年.(千)遗溺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小便失禁.灸大敦.或行间七壮.尿床.灸脐下横文七壮.妇人遗尿.灸横骨七壮.小儿遗尿.灸脐下寸半随年.又灸大敦三壮.(余见千金.)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利大佳.不损阳气.亦云止遗尿.)

历代医家对遗尿的认识

《医碥》说:小儿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也。

《诸病源候论》尿床候: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从此文禀质阴气偏盛看,尿床之病非单纯小儿出生后所得疾病。禀,此处应为承受,生成之意,质应为体质。从全文看我们应该理解为小儿尿床也受父母的体质影响,而使小儿阳气偏虚,膀胱虚冷,致使水液无约,夜尿失禁而尿床。

《伤寒恒论》问答述:小儿者,稚阳也,如初生之萌芽,其质娇嫩,用药稍差,即祸生不测,便酿出阳虚种种危候。

俗说“小儿纯阳之体,有热无寒”。其实此语非是。有初生小儿,生下后其身体即为阳虚者,由其母在妊娠期中,喜食生冷;或因营养不良,以致胎儿在母腹中,即未健康成长,发育不好,其面容皎白,额上显出青纹,口唇青白,哭时声不洪亮,舌质淡红,苔白腻等。亦有小儿患病,便注射抗生素,或过服寒凉之剂,有如郑氏所说:“用药稍差,即祸生不测,便酿出阳虚种种危候。”

小儿诸多疾病均有父母不惜身体,生活习惯不顺天应时,导致身体阳虚,继传幼儿。我已发表的胎寒救治一例亦是此种原因。

又因现在小儿多娇生惯养,让小儿多食寒凉,为美而衣不应时,感受风寒。空调电扇破坏人体顺应自然之本能,导致阴阳失调。

遗尿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九针》:“膀胱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亦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以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了饮食人胃,经消化后,其中精微散布到脾,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使水道通畅,而体内多余的水分,则下输至膀胱成为尿,然后排出体外,这是水液代谢的过程。《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且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充足温煦。由此可见,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着密切关系。遗尿的发病机制虽主要在膀胱失于约束,然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三焦气化失司都有关系。

《保婴撮要》述:巢氏云∶肾主水,与足太阳相为表里。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卧则阳气内收,肾与膀胱之气虚寒不能约制,故睡中遗出,《内经》谓膀胱不约为遗是也。用破故纸散、益智散、鸡肠散之类主之。亦有热客于肾,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漩溺遗失者,用六味地黄丸;虚热亦用前丸。脾肺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山茱萸。

《婴童百问》巢氏云∶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汤氏云∶小儿尿床,由膀胱冷,夜属阴,小便不禁,睡里自出,宜破故纸散治之,益智之剂,亦不可阙。

《幼幼新书》记述:《巢氏病源》小儿遗尿候∶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足太阴为膀胱之经,足少阴为肾之经,此二经为表里。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腑,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

按:小儿疾病绝非小儿生后偶然得之,或因父母身体素虚,导致小儿禀质阳气虚弱。或因小儿生后照顾不周损伤阳气,或两者兼有。健康本于良好心态,合理的生活习惯。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伤害,空调病不断攀生,脑梗,脑溢血,心梗等重大疾病不断的在趋于年轻化,值得我们深思。

学习中医知识,保证健康人生。

2021年8月4日

心缘 草于易针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