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谈论三角进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摩卡的球乐坊 2021-08-04

如果我们要向2019年的新球迷们介绍菲尔-杰克逊,应该说点什么呢?

说他是11枚总冠军戒指的拥有者?说他是史上最有禅意的教练?

又或者说他是把三角进攻真正发扬光大之人?

道理上这些都对,可真要论起菲尔-杰克逊作为教练的具体效果来,还得从三角进攻说起。

当我们谈论三角进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什么是三角进攻呢?简单来说,三角战术的基本思想如下:在靠近边线的某个区域,由三位球员形成三角,彼此保留一定间距和空间,以可靠的内线背身单打威胁为基础,强调球的强弱侧转移,以避免对手包夹。

耐人寻味的是,当禅师在湖人和公牛取得成功时,球迷和媒体们,通常会对三角进攻产生以下理解:这很可能是一套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固化的,只有巨星们才玩得转的东西。实际上,这样单线条的战术思维,很可能是对三角进攻的误解。

想要破除这种误解,需要真正明确三角进攻的三大核心思想:可靠的背身单打和做轴能力,反对球员自主单一持球,强调球的快速转移,要求形成三角的三个球员,每个人都能具备典型且全面的传球、跑动和投篮能力。

如何用更直接,也更精确的方式去理解三角进攻的精髓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三连冠时期的公牛,2000-01赛季的湖人,以及科比-布莱恩特带队两连冠的那些时刻,便很容易理解——三角进攻的本质,在于以强大的内线威胁为基础,减少个人持球,以更均衡的传球来引领高效的半场攻防。

恰因如此,那些我们所经历过的,已经成功的三角进攻套路,通常都以一个强势的低位巨人为中轴:1971年雄鹿的贾巴尔,湖人三连冠时期的奥尼尔,两连冠时期的保罗-加索尔,至于纵横天下的芝加哥公牛,则拥有迈克尔-乔丹这样的历史级背身进攻大师。

如果我们可以更清晰的阅读其中的战术思想,便会发现,所谓“三角进攻只有靠巨星才能玩得转”只是这种伟大战术的其中一面。事情的另一面应当是“只有巨星才能最大化三角进攻的威胁,并依靠其获得成功”。迈克尔-乔丹,正是这种观念变化的最好见证人。

1989-90赛季,乔丹第一次接触到三角进攻战术时,菲尔-杰克逊就明白,乔丹作为真正全能的巨星,对三角进攻并无好感,甚至不止一次揶揄其为“那个三角玩意”。神奇的是,这套战术束缚着乔丹的手脚,可他却相信这玩意会给自己带来总冠军。

“到了他那种程度,确实不需要三角进攻,可我们还是得搞这战术,让其他人获得进攻机会。”——毫无疑问,杰克逊的话真正解释了三角进攻的核心思想,同时催生了斯科蒂-皮蓬这个名垂史册的组织前锋。后来的鲨鱼和科比,同样经历了这样从最初挣扎到逐渐接受,最后融汇在三角进攻体系中打球的微妙过程。

明确了上述这些事情,我们大概可以给三角进攻的广泛应用,来个很安全的总结:三角进攻战术,依赖可靠的背身威胁,它的半场攻防能力,被具有背身大师属性的巨星们持续增强。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也让巨星们相信,自己可以在一个成熟的环境,乃至适配性极高的战术模式下打球(乔丹、奥尼尔和科比都因此受益)。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三角进攻的出现,其实和历史上每个能够引领一时风格的战术体系一样,在于让天纵奇才的巨星们相信,自己能够在合适的战术环境中取得成功,应该且能够真正融合在一个成熟的团队中,去争夺至高荣誉。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如今这样的联盟中,三角进攻会逐渐消失呢?联防和handcheck的出现,彻底催化了联盟“进攻重心外移,三分球和高位挡拆不断增多”的大趋势。快节奏和转换进攻的大行其道,更让这个时代的巨星们,把自己的能力挥洒在无限的挡拆和远射之中。

换句话说,随着速度越打越快,挡拆越打越多,现代篮球模式对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三角进攻已经注定无法成为一套战术体系中应有的核心模式。

就算我们当下还能看到,它也只能在某个局部中去生效了。

所谓时代大势,莫过于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